如何種植格木

  格木,陽性樹種,幼齡時稍耐陰,中齡期以後需要充足的陽光才能生長良好。它要怎麼種植才好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種植格木的方法。

  格木的種植:生長週期

  格木在生長環境適宜的條件下,生長速度較快。前20年,年均高生長量可達0.9-1.2m、胸徑生長量達0.8-25px。種植7年,胸徑達5-6公分,可作綠化苗木出圃,市場上5-6公分的格木假植苗價格為180-200元。20年後開始逐步形成心材,樹齡越長,材質越佳!

  格木的種植:生長習性

  喜溫暖溼潤氣候,年平均氣溫21℃以上,能耐極端氣溫-3℃,年降水量為1500-2000mm。對土壤有所要求,應選擇肥沃的酸性土壤,在花崗岩、砂頁岩等發育的酸性土壤,疏鬆肥沃的沖積壤土、輕黏土上均能生長。

  在低山丘陵土壤溼潤、深厚、肥沃的山坡下部、山谷、溪邊,生長迅速;在土壤乾旱、貧瘠的山腰中上部生長不良。

  格木的種植:造林

  種植前1-2個月進行林地的清理和整地。如果是次生林或稀樹灌叢地,則應在砍雜時留下部分喬灌木,以作將來幼樹的庇廕。一般林地用帶狀深翻,肥沃林地可穴量。植穴規格1250px×1250px×1000px,挖穴時表土和底土分開堆放。

  雨季造林為佳,造林地宜選擇南亞熱帶及其以南地區海拔800m以下低山、丘陵的中下坡和山谷地帶造林,也可在村邊零星地種植,天然分佈常與紅錐、楓香、橄欖、烏欖等混生。

  種植時小心撕除苗木營養杯,保持苗木營養杯中泥土不鬆散,不能擠壓袋泥,以免苗木根系被折斷。

  將苗木置於穴正中約250px深處,扶正,四周回填底土並壓實,種植深度以高出營養袋泥25px為宜。種植15-20天后要作成活率檢查,發現死株要及時補種以確保最終種植總成活率在95%以上。種植1個月內經常澆水,以穩定苗木根系,保證成活率。

  每穴可施基肥:國森苗木專用肥0.5-1kg,然後將挖起的表土打碎回填至一半深度,與基肥充分拌勻,再回填表土至穴的250px處。

  ‚格木的種植:撫育

  格木幼林生長相對緩慢,造林地雜灌木生長旺盛,容易和幼林競爭水分和養分,因此在定植後當年雨季末期就要開始進行撫育工作。

  主要是擴穴、鬆土、除草,並結合春秋兩季進行追肥工作,每穴施複合肥150-250g或國森林業苗木專用肥1-2kg,以苗木生長情況來定追肥量。由於格木在混交的條件下生長更好,撫育時應適當保留一些喬木、灌木樹種。

  格木萌芽能力強,幼林頂梢受害嚴重,分枝較多,需進行修枝管理。修枝時間根據頂芽受害情況而定,一般每年2次,修枝時保留長勢較好的萌條。

  秋冬季將老弱病枝、徒長枝、交叉枝、下垂枝、並生枝和枯枝剪除,以保持較好的樹形。格木樹冠較大,需要間伐管理。一般10年左右可進行首次間伐,每畝保留40-45株,20年左右進行第二次間伐,每畝保留15-20畝。格木間伐的主要原則為伐除分支高度過低以及樹冠小或偏冠的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