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戰略中的機遇管理
機遇,是近幾年來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名詞。黨中央、國務院在制定治國方針時,提出“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基本策略,把機遇問題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實踐證明,誰抓住了機遇,誰就有可能取得成功。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一、 機遇與機會的概念
機會與機遇雖然意義相近,但有區別。機會在《辭海》中有兩種解釋,一是行事的際遇時會,即時機。韓愈《與鄂州柳中丞書》:“動皆中於機會,以取勝於當世”。陸游《感興》詩:“諸將能辦此,機會無時無”。其中的“機會”都是“時機”的利用。二是事物的關鍵。《三國志·蜀志·楊洪傳》:“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
機遇在《辭海》中特指導致科技新突破的原定研究程序所未料到的偶然事件或機會。主要特點是意外性。它的出現有客觀原因,偶然性之後有必然性和規律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說“你這個事情我有機會一定給你辦,現在確實無辦法”在這個“機會”中,隱藏一個“等待”的含義,也就是我主觀上非常積極,需要等待客觀上的“機會”來臨,否則毫無辦法。另外我們還常常聽到這樣的話“我們要抓住機遇,把****搞上去”,這裡的“機遇”有它的偶然性和客觀性,但“抓住機遇”卻有了一個“通過尋求而獲取”的含義,顯示了人們的主動性和渴望。這與“機會”中的消極等待有了很大的區別,也就是這個區別,有人去“等機會”,有人去“抓機遇”,從而出現了天壤之別的結果。
機遇產生於社會主體以外的客觀環境。從理論上分析,環境愈複雜、變化愈快,社會主體行動自由度越大,機遇就愈多;社會主體的成功與發展受制於外部因素越多、程度越高,機遇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就企業而言,隨著我國現代企業制度改革深入進行,政府對企業及個人的直接控制越來越少,企業自主參與市場競爭,根據市場變化自主制訂經營戰略和產品戰略,外部對企業的控制環境變的寬鬆了;加上資訊化推動科技進步高速發展、科技革命迅速湧動,加快了世界各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過程中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相互滲透速度,各種機遇會伴隨著競爭快速進入國內市場,競爭的加劇,同樣帶來了機遇的增多。
二、機遇在企業經營中的地位
機遇是企業成功與發展的重要因素,這是任何人都公認的。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說的是事業的成功取決於兩方面因素,一是主觀努力、二是客觀機遇。有人做了這樣一個調查,調查物件涉及100多個機構的180多名管理人員,有效問卷184份。有個問題是“對於企業及個人發展,機遇和努力哪個更重要?”調查結果有81%的被調查者認為“機遇與努力同種重要”,13%認為“努力更重要”,也有6%的被調查者認為“機遇更重要”。具體到企業的發展,問卷問“機遇對企業發展的意義如何?”結果有71%的人回答“意義重大”,27%認為“有意義”,只有2%認為“意義不大”。
三、機遇產生是有周期的
機遇是一種不穩定的有利形勢,因為其價值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變化。如市場需求有一個從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過程。在這過程的不同階段獲利難度是不同的。機遇分析的任務就是要將每個機遇的利用週期、起始點和終結點作出估算,以便在適當時間採取行動。80年代末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日益關注健康而開始飲用礦泉水。但天然礦泉水較貴。1990年百龍公司推出自制礦泉水概念,即時在我國市場推出首批礦泉壺,因為當時相關產品在市場上是空白點,該公司贏利近5000萬元。但到90年代中期礦泉壺逐步讓位於礦泉水、純淨水、富氧水,該產品機遇價值基本消失,再上馬礦泉壺就很難獲利,說明該機遇週期大約4年左右。
四、機遇是可以創造的
企業的機遇可產生於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學技術、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企業只有根據這些變化,審時度勢,主動出擊,利用變化為己服務,引導變化促使機遇產生,從而達到推進企業發展的目的。麥當勞快餐店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快餐王國,其分店遍及世界,一般人都知道是由麥當勞兄弟開的,可瞭解麥當勞的人都知道如果沒有柯魯克,就沒有現在的麥當勞。當年柯魯克還是一個紙杯廠的推銷員,當時,在芝加哥有人發明了一個五頭攪拌器,來加速奶昔的生產,柯魯克看到這新產品開心不已,眼見機不可失,馬上成立一間公司代理這攪拌器。後來他發現經營漢堡包的麥當勞兄弟不斷訂購攪拌器感到奇怪,於是前往快餐店看個究竟。
當他走進快餐店時,馬上便發覺這所快餐店的概念極具發展潛力,於是心中訂下一個麥當勞全國化的大計。提出合約聯營,成立麥當勞系統,這樣,在他推行的合約聯營制度的實施下,攪拌器隨著麥當勞的全球化,使他踏上成功之途,柯魯克五十二歲時才晉身於快餐行業,1983年逝世時累計財富高達十億美元,創出了商界一項奇蹟。可以說,沒有柯魯克的合約聯營制度,就沒有世界的麥當勞,柯魯克也同樣沒有了自己的鉅額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