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住自己的企業運營槓桿才能健康成長

  創業初期,最難取得的是客戶的訂單與營收,因此,多數創業者會養成一種習慣,把他們的注意力都放在 Top Line ***Top Line 即“營業額”,相對的,Bottom Line 即“淨利”*** 的成長上。這不是一件壞事,畢竟訂單是新產品符合客戶需求最有力的證明,而營收則會帶入一家公司存活所需的現金流。

  但走過了創業初期的0到1階段,開始進入1到100的規模化世界,我看到太多創業CEO 因為沒有改掉偏廢營收的習慣,為自己與公司帶來了不必要的風險,嚴重者甚至會把好不容易起飛的班機,整個開到墜毀地面。

  因此,進入1到100階段的公司,除了追求營業額的成長外,還得要加入另一個指標,去追蹤成長的健康。而要追蹤這件事情,創業CEO 第一個要注意的,就是公司的“運營槓桿”。

  槓桿原理

  簡單來說,當一家公司“營業淨利”成長,快過“營業額”成長時,我們說它有運營槓桿。相反的,當它的營業淨利成長慢過營業額成長時,則是缺乏運營槓桿。

  換句話說,當一家有運營槓桿的公司營業額維持等速成長,會帶來的是營業利益的加速成長。而當一家缺乏運營槓桿的公司營業額維持等速成長,會帶來的是營業利益的減速成長,甚至是衰退。

  因此,運營槓桿是一家公司健康成長的關鍵指標。

  槓桿來源

  要了解運營槓桿的來源,我們可以先拆解從營業額轉換到營業淨利這個漏斗:

  營業額 ***Revenue***

  – 銷貨成本 ***COGS***

  = 營業毛利 ***Gross Profit***

  – 行銷 ***Marketing***

  – 研發 ***R&D***

  – 管理 ***SG&A***

  = 營業淨利 ***Operating Income***

  由此可見,要增加運營槓桿,代表著銷貨成本、研發、管理、行銷等費用,不能隨著營業額等速成長,而必須要呈現減速狀況。

  銷貨成本與營業毛利

  銷貨成本的減速成長,也就是營業毛利的加速成長,主要來自市場的定價能力,以及向供應商進貨的條件。當你銷售的產品缺乏獨佔性、面對強烈競爭,勢必造成價格壓力,導致營業毛利空間的擠壓。因此,擁有高商品力的產品,是這裡最重要的功課。

  另一方面,隨著營業額成長,你應該試著集中佔據少數供應商更高的出貨比例,才有能力拉大毛利的空間。

  行銷費用

  隨著上網人口、時間趨於飽和,網路產業的單位行銷成本長期而言是遞增的。因此,如果你的行銷活動過分集中在客戶取得 ***Acquisition***,而沒有好的回購率 ***Retention***,行銷費用很難呈現減速成長。所以,在第一階段擴大會員基礎並達到關鍵數量後,第二階段必須要專注在會員經營,才可以產生出運營槓桿。

  研發費用

  理論上,研發費用是網路產業最容易產生運營槓桿的地方,畢竟軟體寫一次就可以給全體使用者使用,因此使用者基礎越大,研發的槓桿也就越大。但實務上,隨著使用者基礎增加,你必須投資在更多功能、通路 ***e.g. Apps*** 的拓展。而隨著第一個商業模式的成熟,你也必須派遣團隊去嘗試新產品、新模式。最後,工程師的單位薪水,在這幾年有快速水漲船高的趨勢。因此實務上,這是最難有運營槓桿的區塊。

  從另一個角度看,一家網路公司最重要的長期競爭力來源,往往在它的研發團隊,因此這裡也是你不應該過分強求短期運營槓桿的地方。

  管理費用

  相對於研發費用,管理費用是一家網路公司最應該有運營槓桿的地方。如果你能精準的投資研發人力,去開發各式優異的內部流程自動化軟體,則管理槓桿應該很快會顯現在你的財務報表上。

  當然,以上只是運營槓桿的簡單通論,每家公司隨著商業模式不同,還有許多更細的邏輯需要注意。但無論如何,隨著公司規模化,優秀的創業 CEO 會去找出槓桿來源,並且盯住它來產生健康的成長,與各位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