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因可引起外耳道炎

  不少人都有過外耳道炎,那麼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外耳道炎有哪些症狀?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引起外耳道炎的原因

  化膿性中耳炎的膿液刺激,耳部用藥的藥物刺激,挖釁或異物損傷,內科疾病如營養不良、糖尿病、貧血病,特別是外耳道受水液浸漬,引起外耳道面板角匝層腫脹,阻塞毛建,有利細菌生長,易發生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的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及革蘭氏陰性桿菌為主。

  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很多的不不注意點會引起外耳道炎的,就像我們在洗澡的時候,水進到耳朵的話,你沒有及時的處理掉,等到感覺身體不適的時候你會覺得是感冒並不會重視,更加不會去治療了,結果就引發了外耳道炎。所以我們瞭解外耳道炎的症狀也是很重要的,這樣我們就能夠及時的治療避免外耳道炎帶來的傷害了。

  外耳道炎的症狀

  外耳道灼熱、發癢、疼痛、呈瀰漫性充血、腫脹、表皮糜爛,先為漿液性分泌物,繼而變為漿液性或膿性分泌物。面板腫、遮蔽鼓膜,產生傳導性耳聾及耳鳴。重者耳周淋巴結腫大並可出現全身發熱、不適等症狀。外耳道炎或稱瀰漫性外耳道炎,由於挖耳、藥物刺激、化膿性中耳炎的膿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浸漬,引起外耳道面板角質層腫脹,阻塞毛囊,有利細菌生長,而致本病。常見的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等。

  急性外耳道炎發病急,外耳道灼熱、發癢、疼痛,呈瀰漫性充血、腫脹,表皮糜爛。先為稀薄分泌物,繼而變為稀膿性或膿性分泌物。面板腫脹較甚者,可引起外耳道狹窄或閉鎖,遮蔽鼓膜,引起耳鳴及聽力下降。嚴重者耳周淋巴結腫大、壓痛,並出現全身不適。

  遷延為慢性者,主要為耳部不適和癢感,常有少量分泌物,聽力稍減退,外耳道面板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痂皮系愛少量膿液或碎屑。有時揭去痂皮可致出血,鼓膜可渾濁、增厚,或因鼓膜上皮受損,其表面有少量肉芽形成。

  我們現在治療了外耳道炎的症狀,所以平時就要多加的注意了,不要總是掏耳朵,游泳,洗澡的時候萬一有水流到我們的耳朵的話就要立刻弄乾淨,或者把外耳道周圍的異物弄掉。反正,就有保證外耳道的乾燥。

  如何診斷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的診斷表現

  1.急性期,主要症狀為耳痛,可有少許膿處分泌物流出。

  2.幼兒可伴發熱,煩燥不安等症狀。

  3.耳周淋巴結可腫大。

  4.慢性外耳道炎,主要症狀為耳內瘙癢或不適感,流少量分泌物,少數人聽力下降,外耳道面板允血增厚。鼓膜標誌不清。

  外耳道炎的鑑別診斷

  注意與外耳道癤、外耳道真菌病鑑別,外耳道席膿液特點為量少稠厚,時有少量血液。外耳道真菌為真菌進入外耳退後繁殖生長所引起的面板感染,症狀以耳內奇癢為主,檢查可見耳深處常有膽狀物覆蓋、支茵培養,發現菌絲及孢子。

  外耳道炎為細菌感染所引起的外耳道瀰漫性非特異性炎症***又稱瀰漫性外耳道炎***,分急慢性兩種,多發於夏秋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