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怎麼治療心衰
心力衰竭會直接威脅到人的生命安全,所以防治是關鍵,那麼如何防治心力衰竭?防治心力衰竭該怎麼做?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中醫治療心衰的方法。
中醫治療心衰的方法
溫陽
治療心力衰竭的溫陽法,需要達到溫振元陽之目的,不是一般的溫肺、溫脾胃、暖肝,不是任何溫藥都能勝任,須用附子作主藥。從臨床經驗看,還沒有其他中藥能代替附子溫振元陽的作用。乾薑、肉桂或桂枝只能對附子起到佐使作用,最好選安全、有效、無毒的孰附子,常用量為10~20克。
益氣
治療心力衰竭的益氣法,需要大補元氣,用藥首推人蔘。紅參、白參、黨蔘、太子參隨機運用。劑量分輕、中、重,分別為10克、15克、30克。黃芪每能益氣,可以補肺氣、益正氣、昇陽氣,但沒有大補元氣之功,對心衰來說,其功遜於人蔘。但心衰病人應用黃芪機會仍多,一是水腫明顯時,取黃芪有益氣行水之功,二是有氣虛血瘀時,取黃芪有益氣行血之功。
利水
治療心衰的利水法,應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比較緩和的用通陽利水和溫陽利水,比較峻猛的為洩水逐飲。心衰出現水腫的,基本病機是陽氣虛衰不能利水,故通陽利水是最基本的常用的利水法。通陽利水可選桂枝,代表方為五苓散。緩解後可選苓桂術甘湯。真武湯屬於溫陽利水法,利水最怕傷陰,二方中有白芍、澤瀉緩解傷陰之弊。洩水逐飲法適用於屬於水腫嚴重或痰涎壅盛之時,是急則治標之法。主方為已椒藶黃丸,主藥當推葶藶子。防己對腎臟有毒性,應慎用。
慢性心功能衰竭基本方:熟附子10~20克,人蔘或太子參10~30克,黃芪10~30克,葶藶子15克,丹蔘12克,益母草15克,炙甘草5克。尿少加車前子30克;浮腫加炒白朮12克,茯苓12克;心悸加紫石英15克,琥珀末1.5克***吞服***;氣喘加蛤蚧粉6克***腎虛用,分吞***,桑白皮12克***肺實用***;胸悶痛加降香9克***後入***,陽虛明顯加肉桂3克***後入***、補骨脂9克;陰虛明顯去附子,加麥冬12克、五味子3克。
心衰的中藥治療
槓柳皮,即北五加皮,上海地區稱“五加皮”。此藥不是五加科植物五加的根皮或莖皮,而是蘿摩科植物槓柳的莖皮或根皮。二者雖都有利水功效,但前者重在祛風利溼,而後者***槓柳皮***主以強心利尿,其作用與毒毛旋花子相類似。成人有效量每日12~18克。心衰控制後維持量則減為每日6~9克。
萬年青,為百合科植物萬年青根及葉,強心作用與洋地黃相似,而功力大3倍,每日用量幹品為9~15克,鮮品為15~30克。
以上兩藥均具有增強心肌收縮力、明顯的強心利水消腫功效,並有減慢心率的作用。因此,兩藥應該分別應用,也不宜與地高辛之類強心藥合用。萬年青或槓柳皮,可單獨一味煎湯,每日分2~3次服用,也可根據原有心臟病配合不同藥物治療。
如果風溼性心臟病可配合木防己9克、防風9克、羌活10克、忍冬藤15克;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可配合丹蔘12克、赤芍10克、桂枝9克、川牛膝12克;肺源性心臟病可配合魚腥草30克、蒲公英30克或虎耳草30克、佛耳草30克;甲狀腺機能亢進性心臟病可配合黃藥子15克、夏枯草15克。若水腫嚴重伴腹水者加大腹皮15克,伴胸水者可加葶藶子15克。
如何防治心力衰竭
首先,“血不利則為水”,對於不同原因形成的水腫,中醫會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對於氣陰兩虛、心血不足證,針對心悸氣短、手足心熱、心中懊惱煩亂等症狀,應用黨蔘、麥冬、五味子益氣養陰;葶藶子、車前子、豬苓、茯苓、澤瀉等瀉肺利水,止咳平喘。黨蔘麥冬均可泡水代茶飲,亦有益氣養陰的作用。對於咳嗽氣喘、腰痠肢冷、全身水腫的脾腎陽虛、水溼不化證心衰患者,則以益氣溫陽、活血利水為主,代表方劑有真武湯,除了用豬苓、茯苓、白朮健脾利水,增加附子溫補腎陽,生薑溫中止咳。
其次,中醫有“陽虛則寒”,“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而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的說法。這句話是說陽虛帶給人體首先的不適是寒冷,寒冷會使氣機鬱滯、執行不暢,引起區域性的脹滿或者疼痛;氣是血液執行的動力,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淤,導致血液循行不暢、甚則淤結停滯,在外表現為面色黧黑,肌膚甲錯,脣舌紫暗或見淤點,淤斑等症,同時還伴有疼痛、刺痛等。淤血阻塞脈管,水則不循常道,溢於脈外,形成水腫。這樣的情況給予溫性的藥物溫補陽氣,氣得溫而行,血得溫而活,水得溫而化,從而糾正心衰四肢寒冷、區域性疼痛、水腫的症狀。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