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患者能不能吃糯米

  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許多飲食習慣,這樣可以預防胃病的加重,幫助快速治療胃病。那麼,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糯米是一種溫和的滋補品,有補虛、補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食慾減少、洩瀉和氣虛引起的自汗、氣短無力、妊娠腰腹墜脹等症。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族及澱粉等,為溫補強壯品。

  如病後精神體力久不復原,身疲乏力,或體質素虛,甚至頭暈眼花等時,藥物治療的同時吃糯米紅棗稀飯,可使症狀消失,身體復原加快。然而,胃潰瘍患者卻要慎食糯米,因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病的發生與胃酸有一定關係。日常生活中,凡是能促進胃酸增加的因素,都可使病情加重,或者引起潰瘍病復發。

  糯米和其它糧食一樣,主要成分為澱粉。但糯米澱粉中葡萄糖分子縮合,連線方式與其它糧食澱粉有所不同。因而糯米經過煮熟之後,無論是糯米飯,還是用糯米制作的其它食品,其黏性均比較大,人吃進胃內後,相對難於消化,從胃中排出的時間延長,滯留在胃內,從而刺激胃壁細胞及胃幽門部G細胞,促進胃酸分泌增加。因此,潰瘍病人進食糯米制作的各種食品中,往往會使疼痛加重,甚至會誘發胃穿孔、出血等嚴重的併發症發生。

  可見,潰瘍病人不管是處於有症狀的疾病活動期,還是潰瘍癒合後、已經沒有症狀的痊癒期,均不宜多吃糯米制品。

  溫馨提示:胃病患者可以適當吃糯米,但是不能過量,但是我們也不知道如何控制糯米的進食量。因此,我們的建議是能不吃就不吃。

  糯米的飲食搭配

  最佳搭配

  糯米與紅棗:二者煮粥可調節貧血、營養不良,是孕婦、老人、虛弱之人的療養保健飲食。

  糯米與香芹:糯米粥熬好後加入香芹,好處多多。香芹具有通氣、強腎、利尿的作用,它含有豐富的粗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腸胃的排毒,還可以起到清涼消腫、清新口氣的效果。

  糯米與板栗:二者與水同煮至熟爛成粥,早餐食用,對腰腿軟弱,反胃腹瀉等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之功效。

  糯米與枸杞子:二者同時水煎食用,喝湯食糯米及枸杞子,每日食兩次,可改善頭暈、目眩、腰膝痠軟等症狀,還有滋補肝、腎、肺及明目的作用。

  糯米與葡萄乾:糯米加葡萄乾煮粥可以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症。

  糯米與茯苓:將糯米粉炒黃與茯苓共研成細末,同食,適用於食慾不振、腹脹、失眠、健忘等人,有養胃、健脾、利溼、寧心安神的作用。

  搭配陷阱

  糯米與雞肉:糯米的主要功能是溫補脾胃,因此,脾胃虧虛、經常腹瀉的人吃後會有良好的作用與效果,但與雞肉同食,則會引起身體不適,所以,二者不宜同食。

  糯米的食用指南

  糯米味甘、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一般人群都能食用。

  糯米食品宜加熱後食用;宜煮稀薄粥服食,不僅營養滋補,且極易消化吸收,養胃氣。

  1.適宜體虛自汗、盜汗、多汗、血虛、頭暈眼花、脾虛腹瀉之人食用。

  2.適宜肺結核、神經衰弱、病後產後之人食用。

  3.凡溼熱痰火偏盛之人忌食;發熱、咳嗽痰黃、黃疸、腹脹之人忌食。

  4. 糯米有收澀作用,對尿頻,盜汗有較好的食療效果。

  5.糖尿病患者不食或少食;由於糯米極柔黏,難以消化,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老人、小孩或病人更宜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