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生產環境和人員管理技術
鵪鶉在養殖的過程中少不了人員參與其中的管理,鵪鶉養殖人員要什麼樣的管理技術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鵪鶉生產環境
一、環境及設施控制 鶉舍與裝置用具設計合理,可有效預防鵪鶉舍外有害病原微生物侵入。 ***一***鵪鶉飼養場址的選擇 應從保護人和動物安全的角度出發,貫徹隔離原則,使鵪鶉場遠離居民區、其他畜禽生產場所、集貿市場、大型工礦企業和交通要道 ***最好有1.5--2.0公里的距離***。鵪鶉場的設定應合理利用地勢、氣候條件,按照地勢高低、自然風向等分隔飼養空間,在鵪鶉場的上風處應無畜禽、化工等汙染源。
***二***合理劃分功能單元 從人和鵪鶉的保健角度出發,按照各個生產環節的需要合理劃分功能區***一般包括孵化室、育雛舍、仔鶉舍、種鶉舍、蛋鶉舍、育肥舍、飼料庫和獸醫室等***。區域劃分應便於對人、鵪鶉、裝置、運輸甚至空氣走向等進行嚴格的生物安全控制,能夠提供可以隔離封鎖的單元或區域,以便發生問題可以緊急處理,達到隔離目的。場內應分設淨道和髒道,淨道專門運輸飼料和產品*** 蛋、肉鶉等***,髒道專門運送糞便、屍體和垃圾。淨道和髒道不能交叉。
***三***房舍建築 應注意相對密閉性,鵪鶉舍的設計和建造不得留有任何飛鳥或野生動物進入鶉舍之處,所有開口處都應有孔徑小於1.5釐米的網罩。鶉舍地面和基礎最好為混凝土結構,防止齧齒動物打洞進入鶉舍。地面應有一定的傾斜度,便於清洗和消毒。
***四***周圍環境 鵪鶉舍周圍15米範圍內的地面都要進行平整和清理,最好是水泥路面。周邊環境的清理以儘可能減少和殺滅鶉舍周圍病原為目標,經常清洗和消毒,保證良好的環境衛生。
***五***舍內的溫度、溼度 環境應滿足鵪鶉不同階段的生理要求,以降低鵪鶉發生疫病的機會。鵪鶉對溫度極敏感,育雛舍溫度應在30℃以上,成鶉最適溫度為2 0--25℃;鶉舍相對溼度為55%。同時還應做好舍內通風,以防氨氣、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中毒。
鵪鶉養殖人員管理技術
重視人在鵪鶉疾病傳播中的潛在作用,防範因人員流動帶來的危害。
***一***專門設定供工作人員出入的通道 在通道對工作人員接觸的常規防護物品進行徹底的清洗及消毒處理,以最大程度的防止人對病原的攜帶和傳播。
***二***杜絕一切外來人員的進入,謝絕參觀訪問 儘可能減少不同功能區工作人員的相互走動,如果實難避免,要採取切實可行的清洗和消毒措施。
***三***對工作人員的要求 所有進入鵪鶉飼養場的人員必須遵守安全防疫制度,出入生產區必須淋浴、更衣,防止場與場之間交叉感染。如無法做到洗澡淋浴,則必須更換消毒過的、潔淨的全身套服和工作靴。進入和離開每棟鶉舍時,工作人員和來訪人員要清洗、消毒雙手和鞋靴。另外,還應保留來訪人員的有關資訊記錄,包括姓名、單位、來訪目的、時間以及曾到過哪些畜禽飼養場所等。
***四***走訪順序 如果生產管理人員一天內必須走訪一個以上的鶉場,應先走訪日齡最小的鵪鶉場。
***五***培訓與體檢 經常對工作人員進行生物安全知識培訓,所有工作人員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鵪鶉育雛舍
育雛舍就像我們人類的育嬰室,是鵪鶉生長的搖籃。
育雛舍也稱保溫舍。鵪鶉在孵化場接種完疫苗後被送往育雛舍,為了適宜鵪鶉的生理特點,建造一個舒適的環境是至關重要的。育雛舍的建築要求是便於保溫,有利於通風和消毒,能充分利用太陽光,節約電費。
育雛舍內最重要的設施就是供溫設施。最常用的供溫設施是火道,火道分為地上火道和地下火通。火道建造時,爐膛應低於舍內地面,整個爐膛在舍內,進風口和加煤口在舍外,煙囪應高於房頂。其他供溫設施有紅外線燈、保溫傘、火爐、暖氣、電熱板、熱風爐等。窗戶應既便於採光,又利於保溫。
牆壁、地面要求光滑,耐沖洗,最好用水泥塗抹,便於沖洗、噴霧消毒。育雛舍在保證通風、採光和適宜的飼養密度條件下空間應小,便於燻蒸消毒。
育雛舍的朝向以坐北朝南為佳。我國地處北半球,夏季炎熱季節,太陽就北移到我們頭頂部,光線直射下來;而到了冬季,太陽向南移動,太陽光從南斜射過來。因此,南北朝向的鶉舍夏季可防暑,冬季有利於採暖。育雛舍內均採用全重疊式籠養方式,鵪鶉的飼養密度大,呼吸量大,通風不良,不但生長髮育遲緩,而且易於發病,因此應設定良好的通風設施。
鵪鶉飼養場的其他建築物 鵪鶉場除前邊介紹的建築物外,還有飼料加工車間、飼料庫、藥庫、消毒室、蛋庫和死鶉病鶉處理室等,可根據實際情況,按照有關標準進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