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收益怎麼樣

  很多人在選購銀行理財產品之前,都會優先關注產品是否能夠保本和收益率是否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銀行理財收益情況。歡迎閱讀。

  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注意內容

  首先,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時,特別要留意三個內容。即購買起點、預期年化收益率、產品期限。

  注:①認購起點,即購買該產品最低要用多少錢。②預期年化收益率,即產品到達兌現期限時的收益如何。③產品期限,即該產品從成立日到兌現收益中間經歷的時間。

  其中,公佈的收益率均為預期的年化收益率。那麼,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如何計算?一般來說,銀行理財產品是從起息日開始算天數的。

  銀行理財收益計算公式

  計算公式為:投資人預期收益=理財本金×預期收益率×理財期限/365***有的銀行是按360天算***。

  舉例說明,假如預期年化收益率4.60%,則說明該理財產品預期收益按1年折算,產品到期最好收益達到4.6%。投資5萬元,期限為90天,如果產品到期,產品達到了預期4.6%的年化收益率,則收益換算可為517.8082191=5萬×4.6%×90/365***有的銀行是360***。

  同時,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要特別看該選產品是否保本以及是否保收益,很多時候預期年化收益率與最終的實際年化收益率是不一致的,這是值得注意的。

  銀行理財收益最新資料

  按照今年以來至3月21日期間發行的理財平均收益計算,銀行理財市場收益最低的是內蒙古,平均收益率為3.43%,最高為天津,平均收益率為4.50%。此外,國有銀行面向不同區域發行產品的收益率,極差可達近2%。

  在統計的29個省區市中,湖北省128款理財平均收益為4.36%,排名第六。

  普益標準研究員李林夏認為,區域間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出現差異,並非單一因素導致。資金端方面,各地個人投資者的投資理念、習慣及渠道存在差異,“個人投資者投資理念越先進、可投資的渠道越多樣,風險承受能力越強,對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要求就越高。如果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較低,其他投資品種又能提供極高的風險溢價,投資者便會減少從銀行購買理財產品。”

  此外,從資產端來看,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會隨資產端的情況相應浮動。去年三季度開始的“資產荒”,使大部分銀行資金端的供給大大超出資產端的需求,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一路下滑。不過,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各銀行投資管理能力的差異,使得有限的高收益資產不均勻地分散於各地區的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