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出汗好還是不出汗好

  在泡腳成為時尚的話題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進行泡腳養生,而且很多專家對泡腳養生也是非常的贊成的,跟小編來看看!

  

  出汗好。每晚用熱水泡腳,可以給勞累一天的各個臟器送去最實在的關懷,同時,泡腳後人會睡得很香,又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現在洗浴的方便使很多人從不單獨泡腳,而洗澡及泡澡使全身面板血管擴張,血液大多流向肢體,內臟及腦就容易出現缺血的症狀,所以,過度疲勞、身體虛弱的如洗澡及泡澡時容易出現頭暈、心慌、乏力等症狀。泡腳時要用高一些的桶來泡,通過熱力來放鬆腳上以及小腿處的經絡,使血液迴圈加快,改善心腦等器官的供血,而隨著熱力的不斷增加,就會微微出汗,可以疏通經絡,排出體內的寒氣和廢物,調節體溫,降虛火。

  泡腳的正確時間

  泡腳的時間一般人都會選擇在臨睡前泡腳,這樣一是方便,二是利於睡眠。但如果有充足的時間,特別是老人,可以在下午的4~5點左右,也就是膀胱經和腎經氣血最旺盛的時候泡腳,這時補腎的效果最好。每次泡腳一般以泡到全身發熱,有微微出汗,就算是泡好了,泡完腳後要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最好是一邊泡腳,一邊喝溫水或生薑紅糖水,讓身體內部多產熱,通過出汗讓寒溼及時排除體外。孩子泡腳多數是用在冬季或受涼感冒時,感冒時要泡出汗為止。

  泡腳的好處

  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睡前泡腳,可以刺激足底各個穴位,促進血液迴圈,加快新陳代謝,調節內臟功能,疏通全身經絡,從而祛病驅邪,益氣化瘀,滋補元氣,有利於人體健康。

  消除疲勞,使人感到輕鬆愉快。泡腳加速血液迴圈,舒筋活血,能很快地消除一天的疲勞,還能去除腳上的異味和塵土,使人感到輕鬆愉快。

  防治感冒,祛寒暖身。中藥泡腳可啟用足底穴位,從而將營養物質及新鮮氧氣送往大腦和全身,從而使全身感到舒適。

  泡腳的禁忌有哪些

  太飽太餓時都不宜泡腳。泡腳時,避免在過飽、過飢或進食狀態下,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迴圈,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症、面板病,外傷或面板燙傷者也不宜泡腳.

  嚴重心臟病、低血壓病人當心暈厥。專家表示,身體健康的人泡腳、泡溫泉都沒問題,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溫泉。

  糖尿病患者千萬留意水溫。糖尿病患者應特別留意水溫的高低,因為這類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

  老人泡腳不要泡太久。老年人,泡腳時間過長的話,會引發出汗、心慌等症狀。所以,老人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

  中藥泡腳的祕方

  1、當歸:美容養顏,靚膚

  當歸桂圓泡腳:當歸40克,桂圓肉25克。將當歸,桂圓加清水適量,煎煮40分鐘,去渣取汁,與2500毫升開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燻蒸擦洗面部,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每天1次,每次薰泡30分鐘。

  2、生薑:用於腳涼怕冷

  生薑泡腳:生薑一塊,紅花1克,鹽適量。用刀拍扁生薑或切片,紅花用紗布包好放在水裡一起燒開,再加一勺鹽泡腳。

  3、艾葉:治療多種疾病

  艾葉泡腳:幹艾葉50—100克。先用水將艾葉煮開,加涼水或待降低溫度後再泡腳;或用熱水浸泡艾葉20分鐘,再加熱泡腳。艾草加姜可治風寒感冒、關節病、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艾草加紅花可改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迴圈不好、手腳麻或瘀血;艾草加花椒20粒,適用腳汗、腳臭、腳氣、溫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