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歷程故事總結

  創業路上,口水是武器,汗水是代價,淚水是學費!看看那些創業路上的故事,感受他們的精神,激勵自己的創業鬥志。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北京通州大男孩養伯恩山犬,變身"狗語者"年賺百萬

  在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北劉村,有一個人稱“狗語者”的香港大男孩——林健迪。他不僅可以通過狗的肢體語言和狗的叫聲,瞭解狗的想法和需求。同時,他還擁有一家專業的伯恩山犬犬舍,為他年賺百萬元。

  這個“狗語者”林建迪難道真的擁有超能力嗎?非也!據記者瞭解,他之所以能夠跟狗溝通交流對話,完全是憑藉十幾年愛狗養狗的經驗,每隻狗的眼神、動作、叫聲在他看來,都是“語言”,都是在傳遞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林健迪飼養的伯恩山犬,起源於瑞士,雖然體型大,但是身體靈活,曾經被當地人當做運輸犬使用。公犬負責拉車送牛奶、乳酪等奶製品,母犬負責看家護院。而近年來,伯恩山犬因為其性格溫順,對人友善,逐漸走入家庭,成為非常受歡迎的寵物犬。

  林健迪,出生於香港,19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香港消防局九龍分局成為一名消防員。後來因為父親的物流公司業務拓展至內地,於是他從消防隊辭職幫助家裡公司跑業務,常駐深圳。在深圳獨自生活的林健迪終於可以實現自己多年來養一隻狗作為寵物的夢想,2003年林健迪從香港購買了一隻伯恩山母犬,而他的生活因為也因為有了愛犬的陪伴而變得豐富多彩。次年,林健迪再次從俄羅斯以購買了一公一母伯恩山犬。由於自己的三隻伯恩山犬的品相都非常不錯,林健迪開始帶著愛犬在深圳參加犬展比賽,沒想到一路所向無敵,逢賽必贏。

  2005年,林健迪餵養的兩隻母狗同時生產,他把9只小狗的照片剛剛發到寵物論壇,很快便被網友搶購一空,一共給他帶來了10幾萬元的意外收入。讓所有人意外的是,林健迪把賣小狗賺來的錢又用來從日本,韓國,瑞士等國家的犬舍購買伯恩山種犬,此時,家裡的伯恩山犬數量已經達到了17只,80平米的房子已經無法容納這麼多隻狗,他便把堂哥位於深圳市郊的兩棟別墅租了下來,還請了2個工人幫忙照顧狗的飲食起居。

  由於林健迪把自己的絕大多數精力都用在了餵養伯恩山犬上面,父母覺得他這是不務正業,終於在2010年,家庭矛盾一觸即發,林健迪最終從公司辭職。此時,有錢有閒的林健迪已經有了更高的目標——到北京參賽,問鼎全國!而這一次北京之行,也成就了他今天的一番事業。在北京參加比賽的過程中,林健迪和一個做金毛犬繁殖的同行聊天,對方說自己的金毛犬同是大型犬,一胎小狗能有7—9只。而林健迪在深圳繁殖的伯恩山犬,一胎小狗也就3-5只,林健迪覺得這種來自於瑞士的大型犬如果在北方飼養繁殖,不僅會讓狗的毛髮更加漂亮,也一定會提高繁殖數量。賽後,林健迪果斷決定在北京成立屬於自己的專業伯恩山犬犬舍,所以他在朋友的幫助下火速租下通州區一處農家院,找來工人興建犬舍。

  在十幾年養狗過程中積累的與狗對話的能力,也著實在養殖過程中給林健迪帶來了不小的幫助。目前,林健迪的犬舍擁有38只種犬,年繁殖小狗近百隻,收入達百萬元。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帶著中國本土繁殖的伯恩山犬,站在世界犬展賽場上,證明中國繁殖者的實力。

  二:

  福州友寶創始人應向陽福布斯創業榜上的85後創業者

  教室裡,學生們都在安靜地聽老師講課。突然,他設定成振動的手機響了起來,他趕忙悄悄俯下身接聽:“韻達快遞,校門口取件。”他噓聲說:“上課呢,取不了。”“那就明天吧。”那頭結束通話了電話。他抬起頭,面對聚攏過來的目光,十分尷尬。

  實驗室裡,他正在程式設計,手機響了,摸過來一聽:“圓通快遞,校門口取件。”他遲疑了一下,還是去了,因為這個件實在急用。可等他從校門口跑回來,思路卻被打亂了,不得不重新再來,這讓他很是懊惱。

  在大學裡就是這樣,網購容易取件難,快遞送貨時間不固定,每次快遞車來了,都是集中在一個地方,要取快遞的都得自己跑去領,如果沒及時領,就得等第二天了。他雖然常讓同學代領,可這依舊是個煩心事,因為他要領的件太多了,平均每個月都在100件左右。原來,這是他的團隊研發新技術用的電子配件,為了節約時間、節省成本,才從網上訂購的。雖然還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可這個80後的西安小夥,已經在福建省高新技術創業園開辦了兩家軟體公司。

  他從小就對科技比較痴迷,最喜歡看《十萬個為什麼》和愛迪生等發明家的故事。中學時,他經常看一些商業英雄的傳記,馬雲、馬克·扎克伯格成了他的精神導師,從那時起他就暗下決心:“以後我也要過這種創業的生活,讓自己過得更加精彩。”

  大學期間,他發明的“藍芽防盜器”等5項新技術成功申請了國家專利,多次在福建省和全國各類創業、軟體大賽中獲獎。正是大賽評委對其市場潛力的肯定,堅定了他創業的念頭,使他更加沉浸於創新之中,沒料到收件這樣一個簡單的事情,卻成了每天困擾他的難題。

  後來,他發現為收快遞而發愁的不止他一人,其他人也都感到非常不方便。放暑假回到家,他發現收件同樣是問題,由於他所在的小區物業不負責代領快件,他必須一接到快遞員電話馬上下樓,趕到小區門口取件。有時候碰巧人不在家,那就只能等到第二天。不過,煩惱也給了他靈感,讓他嗅到了商機。他想,能不能設計一種產品為大家取件營造便利。他馬上聯想到超市的儲物櫃,將它接入網路,問題或許能得到緩解,他的想法得到了團隊的一致認可。2012年9月,他和幾位同學共同出資創辦了一家公司,開發物聯網的智慧快遞終端,以解決快遞派送的“最後一公里”難題。

  想起來簡單,做成功卻並非易事。為了蒐集必要的資料,他帶領團隊到快遞公司當快遞員,細心觀察和記錄著所在區域每天的快遞收派件量、滯留量、不同體積快件的比例等情報,同時還要到社群、企事業單位調查市場需求。白天奔忙,晚上還要和團隊掀起頭腦風暴,苦思冥想設計技術方案。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歷時6個月的研發,一套“智慧便民寄存繳費系統”誕生了。這一智慧快遞終端是一種聯網的儲物櫃,快遞員將快件送達指定地點後,只需將其存入儲物櫃,系統便自動為使用者傳送一條簡訊,包括取件地址和密碼,使用者在方便的時間到達該終端前輸入密碼即可取出快件。

  2012年11月底,他為這項專利技術申請了國家專利。2013年3月,他的第一個智慧快遞終端試點落戶在福建省交通運輸廳,之後便得到了不少社群、企事業單位和快遞公司的廣泛認同。目前,他們已簽訂了幾百萬元的訂貨合同,每天來自全國的電話諮詢達二三十個。對於未來的發展,他樂觀估計,如果專案運轉順利,3年後,智慧快遞終端將能為公司帶來20億元左右的年收入。

  雖然這還只是一個前景誘人的藍圖,但他卻已經被列入了《福布斯》中文版2013年“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名單,理由是:這些已經表現出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創新能力的青年,他已經具備很強的創業能力和顛覆潛力。他就是25歲的應向陽,福建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技術專業2009級學生,福州友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