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蚯蚓怎麼養

  很多釣友喜歡用紅蚯蚓做釣餌,因為蚯蚓即經濟又實惠,而且效果也不錯,適合各種水域,俗有萬能餌之稱。下面Sara小編給大家分享了紅蚯蚓的養殖方法,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紅蚯蚓的養殖方法

  1、保溼通氣:蚓床水分含量以30~50%為宜。高溫期每天都應澆水,涼爽期2~5天澆一次水,低溫期10~15天澆一次水,在蚓床保溼的同時還應做到通風良好。

  2、溫度調控:蚯蚓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8~25℃,而且其卵孵化也與溫度密切相關。因此人工養殖蚯蚓要做好寒、暑期的溫度調節工作,使蚯蚓四季都能生長繁殖。

  3、預防天敵:蚯蚓的天敵有青蛙、鼠、蟾蜍、螻蛄、螞蟻等,可在蚯蚓養殖場四周圍上小眼魚網進行預防。此外,還可採取捕捉等方法來預防天敵。

  4、清除蚓糞:在日平均氣溫20℃左右時清除蚓糞,一年需清兩次,先剷出蚓床表層20釐米左右的蚯蚓及糞料放在旁邊,再剷出底層蚓糞運走,然後把放在旁邊的蚯蚓及糞料移到原蚓床上。

  5、採集加工

  ①採集:待蚓床上飼料基本吃完後,在成蚓多時可取出三分之二以保持合理密度,把取出的蚯蚓放在室內或棚內暫養,每平方米可養5~6公斤,並添喂久存畜糞及拌溼的精飼料。

  ②加工:蚯蚓盛產季節,選擇晴天用玉米粉等幹飼料拌和揀淨的鮮蚯蚓,然後均勻地散晒在水泥場上,當晒乾的蚯蚓無結塊、且手捏即斷時即可篩去粉末裝入薄膜袋待售。

  紅蚯蚓的飼料管理

  1、飼料準備:蚯蚓飼料可將畜禽糞和瓜、果、菜邊、樹葉等拌在畜糞淺池內,5~10天后便能喂蚯蚓。

  2、飼料投喂:蚯蚓在飼餵時將添料堆放成梅花形狀,料堆間距5~8釐米,pH值以6~8為宜。

  3、投喂數量:蚯蚓的食量與其自身體重相等,一般育成1噸鮮蚯蚓約需畜糞及有機垃圾70~80噸。

  紅蚯蚓的功效與作用

  藥理作用:清熱、鎮驚、定喘,其原理為:

  ***1***解熱。有效成分為蚯蚓解熱礆。對實驗性發熱有解熱作用,程度比安替比林稍溫和。

  ***2***擴張支氣管。通過抗組織胺作用而擴張支氣管,有助於定喘。

  ***3***降壓。地龍酊、配地龍B1***為其有效成分***有降血壓作用,緩慢而持久,其原理可能與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有關。

  此外,蚯蚓素在動物實驗中有溶血作用。廣地龍對子宮有興奮作用,能增強其緊張度引起痙攣性收縮;又對小腸大腸有刺激作用。臨床觀察還有利尿和活絡作用。

  炮製:廣地龍切咀,土地龍生用。

  性味:鹹、寒。

  歸經:入腸、胃、腎經。

  功能:清熱、鎮痙、利尿、解毒。

  主治:熱病驚狂,風溼性關節炎、半身不遂、小兒驚風、小便不同;外用塗丹毒漆瘡等。

  臨床應用:

  ***1***用於治支氣管哮喘,取其有擴張支氣管作用。有報道,用下方治哮喘,取得一定效果。即:廣地龍15g,海螵蛸9g,天竺黃9g,研末,每服1.5g,一天三次,可配其他湯藥沖服。

  小兒之痙咳,痰鳴聲嘶***相當於痙攣性支氣管炎***,也可用地龍,擴張支氣管而緩解痙咳。

  ***2***用於治高血壓病,取其有降壓作用。對脈弦、血壓持續增高者,可降壓和改善症狀。常配毛東青、丹蔘、磁石等。

  ***3***用於治高熱煩躁而有抽搐者,取其有清熱解痙作用。其藥力雖較蜈蚣、全蠍等為弱,但對症狀不甚嚴重者,仍有一定作用。常配其他清熱藥同服,方如地龍湯。

  ***4***用於活絡,治中風和跌打損傷後筋絡活動不便。

  治中風患者,適宜於有煩躁、手足活動障礙、大小便不通暢者,可用地龍,配雞血藤、菖蒲、絡石藤、丹蔘、磁石、羌活等。中風後遺症,表現肢體癱瘓者可用地龍與黃芪、當歸、桃仁、紅花、赤芍等配伍。

  治跌打損傷患者,如有積淤疼痛,尤其急性腰背損傷疼痛和腰腿疼常配歸尾、桃仁、蘇木、肉桂等,方如地龍散。

  此外,有人用地龍治慢性腎炎而小編不暢者,配通草、菖蒲、牛膝、早蓮草、淫羊霍,菟絲子、炙甘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