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線蟲怎麼養紅線蟲的棲息環境

  紅線蟲是金魚和錦鯉非常愛吃的餌料,也是鰻苗、幼鱉的主要餌料,因此養殖紅線蟲具有商業作用,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紅線蟲怎麼養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紅線蟲的飼養方法

  隨著名優特水產品養殖業的迅猛發展,紅線蟲餌料越來越受到廣大養殖者的青睞。因此,積極開發養殖水蚯蚓很有前途。紅線蟲池養、田養均可,以池養產量最高,每畝年產量可達750~1000公斤,按目前市場最低價每公斤20元計產值達1.5~2萬元,可獲純利0.8~1.2萬元。

  建培養基

  培養基的原材料可選用富含有機質的汙泥***如魚塘淤泥、稻田肥泥、汙水溝邊的黑泥等***、疏鬆劑***如甘蔗渣等***和有機糞肥***如牛糞、雞糞等***三類物質。先在池底鋪墊一層甘蔗渣或其他疏鬆劑,用量是每平方米2~3千克。隨即鋪上一層汙泥,使總厚度達到每平方米10~12釐米,加水淹沒基面,浸泡2~3天后施牛、雞、豬糞,每平方米10千克左右;接種前再在表面敷一層厚度3~5釐米的汙泥,同時在泥面上薄敷一層發酵處理的麩皮與米糠、玉米粉等的混合飼料,每平方米撒150~250克;最後加水,使培養基面上有3~5釐米深的水層,新建池的培養基一般可連續使用2~3年,此後則應更新。

  引接種

  每年秋季,當氣溫降至28℃左右時即可引種入池。水蚯蚓的種源在城鎮近郊的排汙水溝、畜禽飼養場及屠宰場、糖廠、食品廠排放廢物的汙水溝等處比較豐富,可就近採種。接種工作比較簡單,即把採回的蚓種均勻撒在蚓池的培養基面上就告完成。每平方米培養面積按500~750克接種為宜。

  飼料投放

  水蚯蚓特別愛吃具有甜味的糧食類飼料,畜禽糞肥、生活汙水、農副產品加工後的廢棄物也是它們的優質飼料。但是所投飼料***尤其是糞肥***應充分腐熟、發酵,否則它們會在蚓池內發酵產生高熱“燒死”蚓種與幼蚓。糞肥可按常規在坑函裡自然腐熟,糧食類飼料在投喂前16~20小時加水發酵,在20℃以上的室溫條件下拌料,加水以手捏成團,丟下即散為度,然後鏟攏成堆,拍打結實,蓋上塑料布即可。如果室溫在20℃以下時需加酵母片促其發酵,用量是每1~2千克幹飼料加1片左右,在頭天下午15~16時拌料,第2天上午即能發酵熟化。揭開塑料布有濃郁的甜酒香即證明可以喂蚓了。接種後至採收前每隔10~15天,每667平方米追施腐熟的糞肥200~250千克;自採收開始,每次收後即可追施糞肥300千克左右,糧食類飼料適量,以促進水蚯蚓快繁速長。投喂肥料時,應先用水稀釋攪拌,除去草渣等雜物,再均勻潑灑在培養基表面,切勿撒成團塊狀堆積在蚓池裡,投料前不要忘了關閉進水口,以免飼料飄流散失。

  擂池

  這是飼養管理絕對不能缺少的一個環節。方法是用“T”形木耙將蚓池的培養基認真地擂動一次,有意識地將青苔、雜草擂入池裡。擂池的作用,一是能防止培養基板結;二是能將水蚯蚓的代謝廢物、飼***肥***料分解產生的有害氣體驅除;三是能有效地抑制青苔、浮萍、雜草的繁生;四是能經常保持培養基表面平整,有利於水流平穩暢通。水深調控在3~5釐米比較適宜。早春的晴好天氣,白天池水可淺些,以利用太陽能提高池溫,夜晚則適當加深,以保溫防凍;盛夏高溫期池水宜深些,以減少陽光輻射,最好預先在蚓池上空搭架種植藤蔓類作物遮蔭。太大的水流不僅會帶走培養基面上的營養物質和細菌,還會加劇水蚯蚓自身的體能消耗,對增產不利,但過小的流速甚至長時間的靜水狀態又不利於溶氧的供給和代謝廢物等有害物質的排除,從而導致水質惡化,蚓體大量死亡。水蚯蚓對水中農藥等有害物質十分敏感,工業廢水、剛噴灑過農藥的田水或治療魚病的含藥池水都不能用。

  採收提純

  水蚯蚓的繁殖能力極強,新建蚓池接種30天后便進入繁殖高峰期,且能一直保持長盛不衰。但水蚯蚓的壽命不長,一般只有80天左右,少數能活到120天。因此及時收蚓也是獲得高產的關鍵措施之一。採收方法是頭天晚上斷水或減小水流量,造成蚓池缺氧,第2天一早便可很方便地用聚乙烯網布做成的小抄網舀取水中的蚓團。每次蚓體的採收量以撈光培養基面上的“蚓團”為準。這樣既不影響其群體繁殖力,也不會因採收不及時導致蚓體衰老死亡而降低產量。

  為了提純水蚯蚓,可將一桶蚓團先倒入方形濾布中在水中淘洗,除去大部分泥沙,再倒入大盆攤平,使其厚度不超過10釐米,表面鋪一塊羅紋紗布淹水1.5~2釐米深,用盆蓋蓋嚴,密封約2小時後***氣溫超過28℃時,密閉的間要縮短,否則會悶死水蚯蚓***,水蚯蚓會從紗布眼裡鑽上來,揭開盆蓋,提起紗布四角,即能得到與渣滓完全分離的乾淨水蚯蚓。此法可重複1~2次。將渣滓裡的水蚯蚓再提些出來,盆底剩下的殘渣含有大量的卵繭和少許蚓體,應倒回養殖池。

  暫養外運

  若當天無法用完或售盡,應進行暫養。每平方米池面暫養水蚯蚓10~20千克,每3~4小時定時攪動分散一次,以防結整合團缺氧死亡。需長途運輸時,途中時間超出3小時以上,應用雙層塑料膜氧氣袋包裝,每袋裝水蚯蚓不超過10千克,加清水2~3千克,充足氧氣,氣溫較高時袋內還需加適量冰塊,確保安全運抵目的地。

  選田培田

  宜選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水田作為養殖基地,或選有充足水源的地方將旱田改為水田。一般的水田不必改造,只要做到田埂不漏水、雨天不被沖垮即可口要求閣田有0.5%—1%的坡度,在較高的一端設進水口,低的一端設排水口,並在進、排水口處設定欄柵,以防魚、蝦等敵害生物進入。蝴田內沿田埂邊緣開挖一環形溝,以便惻田中的水能排放完。要注意的是州田內培養基要耙平,使培養基淹水深度一致,並且進、出水口設定要合理,不使蝴田內出現沒有水迴圈的死角。進、出水口之間的距離要足夠遠,以免投放的飼料、肥料等被水流帶走。

  為了降低成本,一般選擇富含有機質的汙泥和糞肥。培養基的裝填程式是先鋪一層淤泥,厚度在5-10釐米,若所選田內淤泥較肥厚,可以省去這道工序。然後在表面施人或畜禽糞5-10千克/平方米,並將培養基表面耙平即可。

  引種接種

  南方一年四季都可以引種接種,但以春夏接種為好。水蚯蚓的種源在全國各地都不缺乏,城鎮近郊的排汙溝、畜禽飼養場及屠宰場的廢水坑及皮革廠、糖廠、食品廠排放廢物的汙水溝等處,天然水蚯蚓叫比較豐富,可就近採種。採種可連同汙泥、廢渣一起運回,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蟲卵,運回後應立即接種。

  接種工作比較簡單。接種前切斷進水和出水,田內保持2-3釐米的水,然後將採回的州種均勻灑在培養基表面,每平方米接種500克左右。一小時後,待水蛆叫鑽人泥中後恢復流水,接種即告結束。

  餌料投飼

  水蚯蚓主要取食泥中的有機腐屑,特別愛吃具有甜酸味的餌料,畜禽糞、生活汙水、農副產品加工後的廢棄物是它們的主要餌料來源。有些資料中介紹說所投糞肥應先充分發酵,否則糞肥會在在池內發酵產生高熱燒死蝴體。但在實際生產中,糞肥可以不經過發酵工序而直接投喂水蚯蚓,且水蚯蚓的長勢更好。因為經過發醉的糞肥中的許多營養物質被轉化成水和無機鹽,水蚯蚓不能利用這些無機鹽作為營養源,因而長勢弱,生產成本也高。但是,發酵的糞肥也有其有利的一面,生產出的水蛆蝴有害細菌和寄生蟲卵等較少,且田的異味小。生產者可綜合考慮選擇自己需要的生產方式。

  投飼是養殖環節中較重要的一環,少量多次有助於獲得高產,在生產高峰期,3天左右投喂一次,每次每畝投糞肥50一100千克,對水攪成糊狀全池潑灑。投飼前至投飼後半小時應停水,避免糞肥流失,投飼需遵循氣溫高多投、氣溫低少投的原則,還要根據預期產量來調節投餌量。日常管理應密切注意叫田內剩餘餌料的多少,切不可盲目多投以此來獲得高產,叫田內有機質積累太多反而會因發酵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抑制水蛆蝴的生長和繁殖,嚴重影響產量。

  擂田晒田

  擂田是日常管理中不能缺少的一個環節,而晒田則是獲得高產的關鍵措施。

  擂田是每隔10—15天將田內的培養基仔細翻動一次。具體做法是排乾田內後用“丁”形木耙將培養基攪動,並有意識地把青苔、雜草等翻入泥中或將雜草拔除。擂田的作用:一是可以防止培養基板結,二是能將水蚯蚓的代謝廢物和糞肥分解產生的有害氣體驅除,三是有效地抑制浮萍、雜草的滋生,四是有利於水流平穩暢通。在氣溫較低的季節可以減少擂田次數。

  晒田則是在晴天的時候,排乾田內積水,使培養基在太陽底下暴晒幾天。氣溫高時,晒3—4天,氣溫較低可適當延長時間。在晒田的時候,水蚯蚓鑽入泥中,只要培養基不至於乾枯開裂,蚯蚓不但不會死亡,相反,由於培養基的溫度較高,水蚯蚓生長加快,並且產下大量的卵粒。在沒有水流的條件下,產下的卵粒不被流水帶走,從而孵化大量的幼蚓。從眾多養殖失敗的案例中可以發現,儘管投餵了大量的餌料,但水蚯蚓產量極低,並且蚓田內伴生大量的青苔、浮萍、雜魚等,幾乎是沒有辦法將之除去,其中的原因就在於缺少了晒田這個環節。因此可以說,晒田可以一舉兩得,既繁殖出大量的幼蚓,又除去的敵害,是獲得高產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