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線城市網際網路創業例子

  網際網路作為覆蓋青年群體普及最為廣泛的工具,已逐漸成為三線城市創業的首選和獲得創業成功的主要渠道。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1:陳燦:益陽小夥網上賣湘菜食材生意火爆

  人物名片

  陳燦,29歲,益陽市資陽區茈湖口鎮人,職業學院畢業後,他子承母業,從事食品加工,註冊了湖南美食匯電子商務公司,在網際網路上“炒”賣湘菜。他的公司成為我省目前網上最大最專業的特色食材供應商。

  創業故事

  8月底剛從西歐考察回來,9月初又到杭州參加了第二屆國際食材節暨第八屆中國酒店特色原料聯盟大會……9月中旬在接受採訪時,陳燦說:“忙碌並快樂著。公司走上了正軌,自己雖然很忙,但覺得輕鬆。”

  2008年時,陳燦可不是這樣的。回想那時的情景,陳燦說,現在都不知道是怎麼熬過來的。

  從湖南一所職業學院畢業後,陳燦到浙江一家公司搞機械裝置銷售。不錯的銷售業績帶來了豐厚的報酬,但母親一個電話使他不得不辭去工作,回到益陽的鄉下。陳燦的母親在2003年創辦“鄉里香”土菜食品公司,是益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但2008年商業上一場意外變故,讓公司血本無歸,客戶流失殆盡。

  陳燦接管公司,從零開始,重新創業。他自己開車跑到瀏陽鄉下,一家一戶打聽,請技術員;為趕上早班車發貨,他凌晨三四點起來做醬滷菜,忙完當天的,又得準備第二天的,日夜連軸轉;他帶著樣品到長沙高橋市場,一家一家推銷……一年下來,他瘦了不少,但公司銷售額達到了200萬元。

  “我們做食材的因產品同質化,同行惡性競爭,客戶壓價,做得很辛苦很累。”陳燦說,到2013年,儘管公司銷售額達到了1800萬元,但他覺得必須作出一些改變。去年初,他嘗試做電商,上淘寶、天貓賣產品。

  “第一個月沒有一筆生意,第二個月總算開了張,是海南一個客商要30包‘湘西外婆菜’。”“觸電”雖不順,但網路平臺開放、放大的效應和巨大的市場潛力,讓陳燦看到了希望。去年8月,他註冊了湖南美食匯電子商務公司,全力開拓電商市場。為了讓產品有差異性和競爭力,他砍掉了原來三分之一的經銷商,同時通過企業聯盟和品牌合作,來豐富合作伙伴和經營品種。這樣一減一加,陳燦的品種由10多個發展到200多個,客戶由不足100個增加到3000多個。從去年8月到今年8月一年間,“美食匯”10人團隊交出了銷售額達1700萬元的成績單。

  在成功開啟酒店、餐館食材市場後,陳燦又新推出“家庭御製菜”。他請來最好的廚師,採用上等食材,生產加工湖南名特美食。消費者在家開啟冷凍快遞送來的菜餚,加熱便可食用,很方便。

  談及今後的目標,陳燦說,他計劃以加盟的形式,在全國各地開連鎖直銷形象店,實現線上下單、線下提貨,打造中國頂尖O2O***線上線下***社群餐飲品牌。

  2:戴志康的創業故事

  創業成本800元

  戴志康一度抱著一個單純的想法:做出好東西證明自己,找到一份好工作。到2003年末,一個老闆給他30萬元年薪,這已經大大超出他當初的設想了。不過戴志康幾乎想都沒想就拒絕了,他嚐到了給自己打工的甜頭。

  從2001年秋天開始,每個月800元的花銷持續了好幾年。300元租房子,200元吃飯,剩下的就是上網和打電話,再加上自己整天悶頭開發,這是開啟一個事業所需要的全部成本。那時候網際網路火起來了,戴志康通過網際網路認識外面的世界,他對把陌生人聯絡在一起的網路社群有了興趣。他想開發一套能自動生成社群的軟體,讓即使不懂技術的人也能管理,他認為如果有人在自己設計的社群裡聊天和認識朋友,是一件特有成就感的事。軟體設計好了,他為軟體取名叫“Discuz!”,掛在網上,免費給人用。

  第一桶金:3000元人民幣

  人要解決吃飯問題,付出也要用一種方式得到回報。在對比同類產品的關鍵技術指標,比如速度、安全、負載能力和人性化等,戴志康認為自己的“Discuz!”遠遠超過了競爭產品,“他們的產品都是收費的,為什麼我的不能收費?”但收費給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麻煩,網上對他一片謾罵聲討。

  戴志康並不恐懼謾罵,相反,他對自己產品的核心價值有信心。“這種堅持己見的意志鍛鍊能夠幫助我在將來遇到困難時不輕易退縮。起初收500塊,沒人買,就改收1000塊,還沒人買,就改成2000塊,找到一個願意出2000塊的應該比找到4個願意出500塊的概率更高。”

  轉機出現在2003年7月,一個香港人給戴志康發來Email,說想做BBS社群的一個東西,問他需要多長時間,戴志康告訴他一個星期就行,香港人不相信,戴志康果然在一星期內做完,香港人一高興多給了1000塊。“我對百萬、千萬已經麻木了,但這3000元至今讓我興奮不已。”隨後,戴志康的軟體有了越來越多人購買,銷售額平均每個月增加30%,到畢業時,他有了50萬元。2004年初,戴志康懷揣50萬元從哈爾濱來到北京,並註冊了自己的公司。

  註冊公司的苦與樂

  在北京註冊公司期間,戴志康天天跑工商、稅務、科委等部門。第一個月他光是打車費就花了2000多元。北京城太大了,一個初來乍到的東北人在這裡創業,除了花錢外還要透支身體。戴志康常常是早上7點起床,晚上11點才回家。他習慣了馬不停蹄地去跑一個又一個的部門,去見一個又一個的客戶。

  有一次他去辦理一個證,排了一個上午的隊,站得腿都麻木了,結果輪到他的時候,工作人員接過他填寫的表格一看就說:“表格填寫錯了,這表作廢了,你再到那邊去領一份重新填寫吧。”排了三個多小時的隊,這下又要從頭開始,他心裡窩火得想罵人。他沒辦法,他只得重新填寫,再重新排隊。

  到北京的第三個星期,戴志康終於領到了“北京康盛世紀科技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公司註冊資本50萬元。接過營業執照那一刻,他感到自己成熟了許多。

  融資故事

  2006年的除夕,大年三十的下午,戴志康等待在傳真機旁,等待投資人張帆的回傳。全球最知名風險投資之一的Sequoia,竟然也會認可他們這種草根企業,他幸福而緊張地等待著。那天,他等來了。

  Sequoia即紅杉,紅杉資本創始於1972年,是全球最大的風險投資商,投資了蘋果電腦、思科、甲骨文、雅虎,還有Google等。據統計,紅杉投資的公司總市值超過納斯達克市場總價值的10%。2005年9月,沈南鵬與張帆一起創立紅杉資本中國基金***SequoiaCapitalChina***並取得在中國的決策權和管理權。2000年,28歲的張帆在美國加入了德豐傑全球創業投資基金。張帆先後投資了空中網、分眾傳媒等,擔任過百度的董事。張帆對網際網路信心十足,一次他說道:“在我看來現在投資網際網路沒有任何問題,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還是投資網際網路的好時機。”

  另一個投資者是作為天使投資人的周鴻禕。第一輪投資具體數目沒有公開,估計在數百萬美元之間。有傳聞說,因為周鴻禕先期進入,所以回報頗豐。同年8月,美國著名風險投資雜誌《RedHerring》將康盛創想評選為2006年未上市“亞洲百強科技創新企業”,這是創新公司被資本市場關注的一個標誌。

  2008年3月,因為涉及了Google的市場披露,康盛創想的第二輪融資被關注,實際上第二輪投資在2007年已經完成,具體數目仍然沒有公開。涉及的注資方除去紅杉資本中國基金***SequoiaCapitalChina***之外,還有晨興創投***MorningsideVentures***和Google。晨興創投是晨興集團旗下的風險投資公司,晨興集團是香港陳氏家族於1986年創立的一個多元化投資集團。陳氏家族於1960年在香港創立恆隆集團。晨興創投於1992年開始投資中國大陸的高科技、媒體、通訊和生物工程專案。至於Google,具體投資額為100萬美元,戴志康解釋,谷歌是策略投資者,其融資只佔此次融資的一部分。

  2008年4月,第三屆中國站長大會“網站如何拿到投資”的主題論壇中,戴志康談了自己的看法:“自己多少也要賺錢。賺錢有什麼好處呢?我們的投資人教我一個觀點,無欲則剛,VC是否投都死不了,有錢賺,投我是你的機會,很幸運,但是不投我也無所謂。”而在這之前,他談到:“因為我們測算了一下,上一次融的錢,我們一個月的成本兩三百萬的規模,這次披露出來所融的錢大概可以讓我們花三年零八個月左右,如果在盈利情況不太好的情況下。”

  戴志康他們做的是一件有理想的事情,這件事情可能會消耗相對來說比一般公司長一點的時間。他們可以保證的是,不管有沒有對業績的要求,他們都會保證團隊是100%,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事情裡來。

  創業中遇到的五個檻

  第一個檻,戴志康當時覺得特痛苦,因為他在學校裡面是一個挺好的學生,還當過學習委員。戴志康真正開始創業的時候放棄了很多東西,因為他這個人做事情比較投入,而且他只能幹一件事情。是要一個大學的文憑,還是要做自己的事情?現在看來,戴志康覺得大學文憑真的沒有什麼,反倒認為沒有大學文憑更容易出名。但當時不是這麼想的,因為當時看不見的因素太多了。費了半天勁考了一個大學,一個學期掛五門,他們學校是掛了六門就開除了。每天在想到底是得到這個好還是得到那個好,這是戴志康當時特困惑的事情。戴志康其實拿到大學畢業證了,很多媒體說他沒有畢業,其實他畢業了,但是絕對不是考畢業的。在大四的時候所有掛了的科目在那兒重新考一遍,反正費了半天勁考大學了,就考一遍吧。戴志康走訪了很多老師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他沒有打遊戲,他是做的有意義的事情。感動了一大批老師,於是戴志康就拿到了畢業證。

  第二個檻,公司在成立三五個月的時候招不到員工,沒有錢。當時戴志康自己拿了三五十萬,但是這個錢在北京不算什麼,當時公司設在很偏遠的農民房裡面,挺受打擊的。戴志康住在一個特別小、特別黑的小屋子裡,50~60平方米,而且是民宅,特別老的樓,因為便宜。戴志康穿一個大褲衩,穿一個拖鞋,有時候光膀子或者穿一個背心。面試的人會在開門的第一瞬間說你這是公司嗎?扭頭就走掉。有的小姑娘還會說騙子。戴志康連著8個月沒有招到人。雖然他的公司也是合理合法成立的公司,卻連個人都招不到。租一個寫字樓幾個月就把錢花完了,戴志康第一個員工還是從他大學的同學裡面找的,起碼知根知底,他知道戴志康不會騙他。

  第三個檻,公司在成立一年左右的時間,伺服器遭到攻擊,在中國有很多所謂的比較黑的手段,遊走在一些法律的邊緣。他為什麼攻擊戴志康公司的伺服器呢?因為戴志康賣社群軟體的時候,裡面有一個社群的虛擬主機的服務。有一個人來跟戴志康談合作,說你這兒不要做了,我們合作。這個人挺橫,所以戴志康就沒有跟他合作。因為這個人是某地機房的管理員,他就每天發來東西把戴志康公司的伺服器堵滿了。戴志康公司的伺服器被攻擊5個月,每天接的電話都是退款,每天上網看到的全都是罵戴志康的資訊。戴志康通過網站做服務,網站要是掛了的話,就慘了。很多的網站寄存在戴志康這個地方,訪問不了他也很急。戴志康賺的錢都花了,也沒有辦法賠他。戴志康公司創始的五六個人,每天都在接電話,別的什麼都幹不下去,他們在機房裡睡了一個多月,一開始希望通過技術的手段解決。後來機房都趕他們走,他們都成過街老鼠了。當時最快樂的事情是中午正吃飯呢,突然有一個人喊能訪問了,他們馬上把筷子扔了,就跑過去看。

  第四個檻,還有五個月,他們的Discuz一開始是免費的,中間經歷過一段收費的過程。戴志康當時創業的過程很簡單,他的想法是要比大學同學強。因為他原來是學生會的,他聽說誰又找了一個年薪5萬元的工作,大家非常的羨慕,感覺鮮花掌聲都來了。他覺得這是非常好的東西。所以當時的目標就是找一個年薪10萬元的工作。戴志康當時想怎麼能夠年薪10萬元呢?上一個研究生,上完了也就是那麼點,他還不願意上學。要不就是大學自己做一點東西,將來找工作的時候,戴志康學習是不好,但是他做的東西有那麼多人用,就容易找到一個年薪10萬元的工作。做Discuz最開始的動機就是為了找工作。等到大三的時候,年薪30萬元的工作也來了,讓戴志康十分的詫異,是不是你做的這個事真的有人認可了?感覺很舒服,但是回過頭來,怎麼實現這個商業價值,他每天花十幾個小時給人做服務。戴志康在哈爾濱裝了兩部電話,一個是銷售,一個是客服,兩個都是他自己來接。一天上好幾個QQ,一個叫客服1,一個叫客服2,一個叫客服3。最後戴志康練成了一個特別神奇的能力,就是一邊接待電話一邊寫程式。戴志康每天把最費腦子的事情在早上完成,寫程式,腦力活的在一般接電話的時候寫。戴志康在2003年的時候感覺這樣實在是太累了。他那個時候還想招一個人,一個月給他500塊錢,讓他跟著我幹,相當於收一個學徒一樣。但他也沒錢啊,他一個月就500塊錢的生活費,吃飯吃掉300多,租一個房子300多,每個月還有200多塊錢的赤字。戴志康把這個定一個價,他想把這個軟體商業化,在中國這個決定蠻草率的。在中國,一個免費的東西變成收費的,這絕對不可容忍,但是收費的東西免費了,有人叫好,但是不會像罵你的人那麼多。整個的過程中大概從2003年初,到2003年底,不僅一分錢沒有賺到,戴志康每天上網,那論壇上全是罵他的話。後來戴志康跟同事說:當你被罵,罵到涉及到你的名譽權、肖像權、人格、道德觀、價值觀的時候,你發現你一定要成功了。“你這個白眼狼,騙我們用,等我們用上馬上收費。”下面跟一個,“你掉錢眼裡去了。”一樓還能看,二樓不能,第三樓簡直要嘔吐了。戴志康也是一個勤奮的人,法律上講,他自己做的東西他付出勞動了,他願意定多少錢都可以,但是在不違反市場規律的情況下。整個一年錢沒有收著,罵捱了不少。戴志康每天在置疑做這個事到底有沒有前途。幹活的人總是要被遊手好閒的人罵。他們那個學校沒有太多令他懷念的地方,但是最令他懷念的地方就是建於1990年的游泳館,他那個時候一天能遊兩次泳。當時有一個同學,他們兩個人到門口吃燒烤或者是吃別的東西,喝點小酒,回來感覺特好,也不,他就在寫程式。基本上有半年的時間,早上起來看一下論壇,把電話一拔,他就幹他自己的事。

  第五個檻,戴志康認為他最為黑暗的時間就是在2003年那一年,他每天活在置疑聲中,他自己都不知道在做什麼事情。最後這個事情是怎麼改變的呢?他發現指望中國人掏錢買他的軟體確實不容易,他以前還挺能寫作文的,他寫作文還發表過。戴志康奮筆疾書了幾篇《中國使用者版權意識之怪現狀》,後來發現也沒有用。戴志康找了幾個外國的朋友,跟他們聊天還能學一些英文,翻譯得不對還能請教他們。戴志康遇到國外的一個使用者,戴志康說你幫我把它拿到北美去賣一賣,反正賣得也很便宜,一百美金、兩百美金都可以,真正的銷售市場是在國外市場開啟的。Discuz這個產品在香港、澳門、美國、加拿大、英國都有賣,而且當時第一批幾十萬的收入裡,有60%~80%是國外的使用者賣出來的。戴志康就當賺老外的錢貼補國內的虧空而已。

  當一個創業者每天受到的心靈的壓抑和挑戰是挺大的。當他每天都挺痛苦的時候,戴志康當時一點高興的事情就是看論壇裡面一屏都是罵的,突然有一個聲音在說,我發現Discuz這個軟體版本做得還是不錯的。戴志康就能夠高興兩天。現在的孩子都生活在蜜罐裡面,戴志康就覺得自己生活在醬缸裡面,又臭又苦。偶爾看到一點希望的時候心裡還是蠻高興的。

  貓一般的機靈

  戴志康去朋友公司,在一旁用心聽人家怎麼跟員工談話,內容和目的是什麼,隔幾天打電話去追著問,談話效果怎麼樣。有員工最近態度不好,要找他來談。談之前想好,到底是針對他的性格、價值觀,還是物質利益去談,談的過程中注意其表現,眼睛一眨、嘴角一動,就知道對方內心怎樣想的。這樣活得累,大部分時間都在想別人是怎麼想的,但積聚多了,點就連成面,在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隨時用到。

  輕視技巧。戴志康不看好的一種方式,就是看起來很聰明卻有話不好好說,非要繞來繞去。他說這時常是最傻的做法,因為技巧是讓別人更費力,浪費大家的時間。最原始最簡單的才最有效。戴志康喜歡跟自己相似的人,對不喜歡的做法,他會當面說出來:“我不喜歡。”

  決斷。23歲那年,要買輛車的念頭一天早上突然冒出來,第三天,他就把車開回了家。24歲打算換輛車,有了想法後的第四天,他開著銀灰色的寶馬上路了。後來他在北京海淀置辦了一套大房子,看房子可比看車複雜,可從有這個想法到拿到鑰匙,不過10天。2005年1月,他第一次把悶在心裡、思前想後近半年的決定告訴手下:“我決定產品完全免費,你們討論怎樣執行吧。”

  決斷需要威信做後盾。“我比較獨斷和固執,說完了就要執行,所以威信極為重要。”新員工,一定要讓他先認同自己。大多數員工是搞技術的,要在技術上樹立威信。戴志康是社群軟體方面的“一流高手”,一旦發現員工有不懂,就馬上從頭到尾講一遍,從不吝嗇把最好的想法、最先進的技術告訴他們。他清楚以後搞管理的時間會越來越多,如果很長時間不搞技術,就會落伍,以前的那些經驗就沒有什麼可驕傲的了。所以就趁還沒有太落伍的時候把所有東西告訴大家,既樹立了威信,也傳承了經驗。

  機器是死的,人是活的,人總可以把機器搞定。戴志康說,技術上沒有他搞不定的,難的是與人溝通,如何花更多精力去培養、提高員工。最痛苦的是招人,要大規模擴張,人才是第一位的。以前是出不起好價錢,現在是出得起好價錢,找好的人還是要費大量的時間。戴志康現在成天都在招人,從公開招聘渠道里來的人都不理想,還得從認識的群體裡去淘。“相馬”是個費時費力的活兒,見了十個也不見得碰上一個。

  管理和財務上的,隨時碰到不懂問題他隨時學習,去網上搜,或者買書看。什麼樣的問題他都遇到過,招聘的技巧、賞罰的技巧,怎麼開會、怎麼樹立威信,怎麼建立制度、怎麼使制度執行下去。要應付不同性格的人,有些人喜歡激勵、有些喜歡成就感、有些喜歡生活上保障、有些喜歡教給點技能。現在員工也不多,都是經過篩選和磨合過的,有共同價值觀,有天然的凝聚力。

  戴志康感謝父母從小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那些陷入網遊不能自拔的年輕人就是因為以前沒有自主性,沒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一碰上誘惑就被死死黏住。戴志康看來,正因為存在這個缺乏免疫力的階層,網遊才得以能夠爆炸性增長,但隨著他們免疫力的提高,增長會逐漸迴歸到一個合理範圍之內。而戴志康認準的,是那些能夠積極改變人們的溝通和生活方式的網路服務,比如社群,他相信網際網路的革命意義,並竭力在其中尋找一個位置,哪怕僅僅是一個小小的角落。

  執著

  戴志康在沒賺到錢之前不喜歡賺錢,但賺一次錢後就喜歡了。

  在戴志康眼裡,執著是最重要的創業素質,執著是貫穿始終的原動力。執著是為了一個一直都看不到前途的事情幹上三年。戴志康的父母從小給他很大的空間,這讓他學會堅強和獨立。當時他做的時候,還有好多家都在做,但其他人都沒有堅持下來。

  到目前為止,戴志康對自己最滿意的是他的執著和勇氣。還有一點很重要,不要太自我。“你可以很有天分,很自信,但是還是要有那種能夠去改變,也能夠被改變的能力。這種年齡,應該保持一個比較好的可塑性。”

  戴志康出生於大學教師家庭,父親是博士生導師,所以他接觸計算機比較早,1993年開始研究計算機,1995年和1996年就自己編寫一些程式,還參加一些計算機競賽,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2001年是網際網路發展的一個低潮,那時候BBS不是網際網路的一個熱點,也不是投資商的一個焦點。戴志康敏銳的觀察到了這方面的價值,開始開發Discuz!軟體。

  那時的戴志康20歲,上大學,除了吃飯睡覺之外的時間都用在這上面。2002年,Discuz!在技術層面上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但是並沒有給戴志康帶來經濟效益。雖然戴志康在這個軟體上花費了自己幾乎全部的時間,但是2003年中國的網際網路使用者,根本沒有為一個軟體付費的概念。這直接導致戴志康三年來沒賺到一分錢,這樣的挫折讓他差點放棄,開始懷疑這個產品的價值。

  後來網友開始討論戴志康做這個軟體是不是從一開始研發就有一個特殊的目的,是不是想賺一大筆錢,這個產品是不是個有價值的東西,並且這種討論迅速上升為互相的攻擊,有人認為Discuz!根本賣不出去,說戴志康的價值觀有問題。這樣無休止的爭論和攻擊使戴志康變得灰心和懊惱,再次對自己產品的價值產生懷疑。

  執著的方向正確了就是堅定不移,方向不正確就是“傻”。回首以前的艱難歲月,戴志康說:“對很小的公司,在市場很差的情況下進入,最直接的好處是沒有競爭,有足夠多的時間做原始積累。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堅持,等市場轉暖,開始收穫。”“我是一個做了決定就不會改變的人,執著不是為一個看得見的目標奮鬥三年,我心中的執著是為一個看不見的目標奮鬥三年。當初有好多人也在做相似的軟體,但其他人都沒堅持下來。”

  按照戴志康的說法,到他35歲時,他的公司從成立算起就有十二年了。如果到那時公司還活著,應該是一個很穩、很成熟的公司了。企業也是有生命的,正如一個人並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得病一樣,企業的發展也很難預知。“我不想證明自己有多成功,我只想證明自己能走多遠。”戴志康希望能走到儘可能遠的地方,走不動的時候自己就會停下來。創業,他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怎樣從“1”到“10”,從“10”到“50”?戴志康明白這個過程很艱難。

  他一直用愛迪生的故事來激勵自己。“大家都想弄出個發亮的東西,只有愛迪生成功了。他反覆琢磨,反覆實驗,終於找到了鎢絲。愛迪生的成功靠的是多思多想,執著去做,堅持不懈。”“你想到的,別人也能想到。你做到的,別人未必能做到。”這是戴志康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