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的黑白手抄報

  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讓多讀書漸成風氣,提升自己的修養和素質。應該怎麼做讀書手抄報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讀書的黑白手抄報資料1:名人讀書故事

  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裡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裡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裡捧著一本書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華羅庚猜書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佈局,斟酌完畢再開啟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象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裡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讀書的黑白手抄報圖片欣賞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讀書的黑白手抄報資料2:讀書的三重境界

  何謂“讀書的三重境界”?曰:為知,為己,為人。

  為知,就是為了積累知識,增長學問、識見和智慧。為此,必須多讀書,讀好書。宋太宗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皇帝如此,一般讀書人更應該把讀書當成一種永不疲倦的好事來對待。遇有和自己觀點不同的或者不適時宜的書,也要拿過來看一看,甚至研究研究,以便從正反兩面獲得經驗和教訓,增加知識和才智。總之,博學從而多才多藝,這些都是“為知”的需要,也是讀者的最起碼、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

  為己,就是古人所說的修身、正己,培養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這是讀者的第二重境界。中國的讀書人向來把佔有知識視為人品、人格自然昇華的保證,蘇東坡有“腹有詩書氣自華”詩句,表達的就是這一意思。事實證明,讀書與不讀書,讀書多與讀書少的人,所表現出的內在氣質與素質是絕不相同的。常言:“獨善其身”,練好“內功”,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從而也有益於身心健康,這是古今知識分子共同追求的讀書目標。讀書固然要博覽,但是聽讀之書,也要儘可能有所選擇。換句話說,不僅要多讀書,還要讀好書,這是甚為關鍵的。

  對於讀書完全“為知”而言,“為己”已經是大大提高了一個層次和境界。這是非常寶貴的,非正人君子是不易做到的,應該大力提倡,並大加發揚。但是光做到這一點還不夠,從更高的層次上說,還應該向前人學習,“為人”而讀書。

  我所說的“為人”,不是“今之學者”的“裝飾自己,給別人看”的“為”,而是我所要表達的“為黎民百姓”而讀書,或即周恩來少時所說的“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比較而言,“為己”是讀書人“能夠”做到的,“為人”則是讀書人“應該”做到的。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