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筆畫動漫手稿圖片

  發展壯大中國原創動漫產業,既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需要,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供你選擇。

  欣賞

  1

  2

  3

  4

  5

  後,下面就來讀一讀關於動漫的文章吧!

  日本動漫在文化上的定位以及對我國的影響

  毫無疑問,日本動漫是一個文化產業,它在戰後日本這個特殊的社會環境中萌芽成長,直至今天又反過來對日本的社會、經濟、文化、外交等各個方面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力。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被稱為是一個奇蹟,日本動漫由一種娛樂方式到一個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又何嘗不是一個奇蹟。

  與外國相比,中國對日本動漫文化的研究尚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大眾文化”“流行文化”“國民文化”是我們對日本動漫文化常用的定位詞,這幾個詞均是相對於古典和傳統藝術來說的概念。日本的研究者們用“ポップカルチャー”來定位動漫,這是一個外來詞,詞源是英文單詞“pop culture”,其意思與流行文化、大眾文化相近。但在日本這個詞不僅僅指動畫和漫畫,還包括遊戲、電影、音樂、網路、手機、電視、玩具和服裝等,這個範圍跨越了娛樂、流行、休閒、時尚等領域,很難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本文在總結和對比國內外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將其定義為通俗文化。

  近幾年,國與國之間的文化衝擊隨著全球化的程序日益顯著,中日兩國因其文化的內在關聯性而尤為明顯。1980年,《鐵壁阿童木》在中央電視臺播出,以此為開端,《聰明的一休》《聖鬥士星矢》《龍珠》《灌籃高手》《美少女戰士》《足球小子》《棒球英豪》《櫻桃小丸子》《機器貓》《蠟筆小新》等一大批日本動畫片在中國內地熱播,掀起了一股經久不衰的日本動漫熱潮。當時的那一代孩子,也就是現在的“80後”可以說是看著日本動畫片成長起來的,筆者作為其中一員有著深切的體會。90年代後期,受我國政府對動漫產業的保護政策的影響,海外動畫片在國內各大電視臺的播放頻率大幅度減少,即便如此,在當時播放的動畫片中,日本動畫仍然佔到了92%之多,其中《名偵探柯南》《數碼寶貝》是最耳熟能詳的代表。進入21世紀,出於對青少年受日本動漫影響過大的擔憂以及對我國動漫產業的保護,2006年9月1日,我國政府頒佈了“進口動畫片限播令”。但是日本動漫的傳播並未被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跡象,Bleach、《火影忍者》《海賊王》《死亡筆記》《網球王子》等動畫片在青少年中流傳甚廣,造成這一結果的最大原因就是以網路為中心的資訊多元化程序。

  “人氣、萌、腹黑、蘿莉、宅、控、吐槽”等由日本動漫傳入中國的大量流行語通過網路在年輕人中間被頻繁使用,成為青少年亞文化的主要形成因素之一。喜愛日本動漫的漫迷們參加Cosplay、創作同人文、錄製廣播劇,這些活動已成為我國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