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素質教育論文

  為提高全民素質,國家提出實施素質教育。英語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肩負素質教育的責任和義務。提高教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而優化英語課堂教學是實施英語素質教育的核心。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英語素質教育管見》

  摘 要: 為提高全民素質,國家提出實施素質教育。英語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肩負素質教育的責任和義務。提高教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而優化英語課堂教學是實施英語素質教育的核心。

  關鍵詞: 英語教學 素質教育 聽說讀寫

  時代的進步,對教育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主要目標和綱領。所謂素質教育,其實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構建和諧社會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承接能力為重點的。作為學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英語教育,如何在教學中堅持和實施素質教育,是擺在每一位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英語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奮戰在教育第一線的英語教師就需要加強學習,轉變觀念,積極探索,努力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教師。

  一、實施英語素質教育,英語教師必須首先提高自身素質

  1.教師必須具備較為系統的現代語言學理論,對語言和語言學的本質特徵、交流能力的本質、語言理論的發展趨勢有所瞭解,並運用語言學理論指導英語教學。

  2.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英語教學理論,使學生掌握學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教師還應掌握優秀的英語教學方法,樹立正確的現代教育觀念,以最優化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實現教學目標。

  3.教師應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即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課堂內外充分展示外語的工具性。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習,時刻提高和完善自己。

  4.優化知識結構,通曉百科知識。英語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要求教師除了精通本學科專業知識外,還要知曉其他學科的知識,包括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成為通才,在授課中才能得心應手。

  5.教師必須具備現代教學的意識和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技術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實施素質教育,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

  1.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基礎教育以提高全體國民素質為目標,以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以育人為根本,為學生學會做人、求知、生活打下基礎,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明確英語教學的實質就是交流。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我們要通過優化人際交流促進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有效運作,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最終提高素質。

  3.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的關心和期待對學生的心理和智力發展起重要作用。因此,英語教師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全面關心愛護學生,嚴格要求優等生,不歧視後進生,創造和諧的氣氛,保證英語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在上課時盡力營造民主、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為創新教育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4.尊重學生的思想感情,使他們產生自我提高的渴求和慾望,進而主動積極地學習。

  5.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和體驗,給學生一個充分表現自我的平臺。

  6.對學生要有耐心和寬容心。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因受到心理、知識、語言、思維、情緒等方面的影響,很難準確回答問題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諒解與寬容,從而讓學生受到極大的安慰,更有自信。

  三、教育空間的開放性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體現

  課堂不是單純地灌輸知識和機械地強化訓練的場所,而是靈活安排與適當組合的生動活潑的開放性教育場所。教育不再侷限於課堂和書本知識,而是積極開拓獲取知識來源和發展空間,重視利用課外的自然資源與社會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與發展。因此,在實施英語素質教育中,教師可以在課外活動中開展英語對話、科技英語閱讀比賽和英語為什麼能成為國際廣泛使用的語言之一的歷史研究等活動,營造良好的英語環境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使學生樂學、想學,學而不厭,只有這樣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

  四、英語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

  英語素質教育在初中階段應以聽說訓練為主,同時進行適當的讀寫訓練,掌握一定數量的詞彙,並在學完大部分基本語法之後,繼續進行聽、說、寫的訓練,還要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培養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的能力”。英語教學這一指導思想與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教師在英語素質教育中必須嚴格按照英語教學的目的和要求進行,不能隨心所欲。

  五、實現英語素質教育,必須以課堂為陣地

  1.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每一教學步驟都應多設資訊溝,層層遞進,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或語言材料,設計適量靈活性較大的思考題,培養學生積極求異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進行討論、爭論、辯論,既能調動學生積極運用語言材料組織新的內容,又能訓練他們從同一資訊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異思維能力。

  2.素質教育是培養21世紀人才的教育,學生需要掌握能夠不斷獲得知識和能力的科學方法及良好的學習方法,從而更好地發揮天賦能力。學生應該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給他們更多自主學習、獨立思維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達到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

  3.“好的教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討論式、質疑式的教學有利於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的發展。要讓學生豐富想象,積極探索求異,堅持獨立見解,教師就要善於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造性因素,通過創設情境,給予每位學生參與的機會。讓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知識大膽創新。

  英語素質教育的意義在於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青年一代,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獲取各領域的資訊,進行國際交流。素質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援和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

  只要遵循語言教學規律,精心組織英語課堂教學,並結合實際不斷創新,就一定能使英語教學不斷昇華,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