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教育學論文
中國教育學就是具有中國文化特質的教育學。在21世紀,中國教育學走向世界不僅非常必要而且具有現實可能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中國教育學走向世界》
摘要:中國教育學就是具有中國文化特質的教育學。在21世紀,中國教育學走向世界不僅非常必要而且具有現實可能性;中國教育學走向世界有多種途徑:系統梳理中國教育思想理論和創造性吸收國外先進的教育理論,進行教育理論的原創性研究,建構中國特色的教育創造學,進行教育創新實驗,用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創造理論有效指導教育創造活動。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教育學學科建設自我意識的不斷覺醒,“中國教育學”一詞頻頻出現,建構“中國教育學”的呼聲不斷高漲。然而,“中國教育學”概念還缺乏準確的界定;如何建構“中國教育學”的思路也不太清晰。筆者試圖從走向世界的角度來建構中國教育學,以便更好地發揮中國教育理論對中國和世界教育發展的推動作用。
一、“中國教育學”概念的界定
什麼是中國教育學,目前有三種理解:一是“中國”的教育學;--是“中國化”的教育學;三是“中國性”的教育學。在這三種觀點的背後,隱藏著對我國教育學的歷史和現狀評價、教育學發展的路徑判斷及其發展前景的期待。第一種理解是“中國”的教育學。這是從教育學產生的地域性來說的,與美國教育學、日本教育學、外國教育學等相對應。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試圖研究教育學的中國源頭及其演變,建構中國教育學理論體系,強調教育學理論的中國背景以及中國效用;極力批評用國外教育概念、術語、理論框架表達中國的教育思想;特別期待通過中國教育學家的自主創新來建構教育學。這種觀點的優點就是強調了中國教育學產生的民族文化邏輯和本土實踐基礎;忽視了教育學理論的共性和國外教育理論中先進性,多少有些固步自封或排外意識。我們認為,中國教育學的存在不能自我證明,必須在與國外教育學的比較中、在中國教育理論和實踐互動中、在中國教育理論對世界教育實踐的貢獻中才能不斷被確認。第二種理解為“中國化”的教育學。大多數學者認為體系化的教育學產生於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中國教育學,從總體上講是‘舶來品’。”“引進是教育學在中國形成和發展的起點。”中文“教育學”一詞也是翻譯介紹的。當然,“教育學中國化”的目標是重建本土教育理論。這種觀點隱含著國外教育學***主要指歐美的教育學***水平高於中國,其原理適合中國,中國應對國外教育學進行吸收、借鑑、運用和改造。顯然,將引進和學習國外教育學作為中國教育學的主要建構方式是有缺陷的。第三種理解是“中國性”的教育學。“中國學者應為教育學發展作出世界性的貢獻。教育學的世界寶庫中應該有中國的原創性成果,為此,中國教育學人也要為中國教育學界與世界其他國家教育學界交流時能平等對話、互動影響作努力。”“中國性”作為一種教育學學術上追求的自我定位,是以國際學術界為背景,以教育理論發展邏輯為導向,以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為載體的教育理論特性;是從教育創造人的整體生命和教育促進社會整體發展的社會需求出發,站在人類教育學發展的制高點上,在與中國教育實踐的互動中,追問並解決困擾當代教育發展的重大問題,提升中國教育學的獨立學術品格和力量,在世界教育學舞臺上發出的“中國聲音”。這種理解並不否定教育學作為人類教育智慧的共性,但更強調教育學對中國先進的文化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和語言特色和教育實踐的特殊性的反應。本文認同並堅持這種觀點。
我們認為,中國教育學是研究教育在人類社會中的動力作用和認識人與創造人才的規律的科學,是教育創造學。就教育與外部關係來說,教育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根本作用是動力作用,教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原本動力。首先,教育為個體發展提供動力支援,如信念、智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其次,教育為人類社會的物質生產、精神生產領域提供最活躍的因素——人力資源;再次,教育不斷開發人的潛能,為社會的持續發展和和諧發展提供發展的可能。因此,中國教育學應該研究教育促進社會發展的動力機制和教育如何有效發揮動力作用。就教育內部關係來說,教育的本質和過程就是在正確認識人的基礎上,使人人都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離開了認識人。教育就可能工具化、異化人的本性,因此,認識人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教育的基本過程。但認識人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展人。發展人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過程。中國教育學就是要揭示認識人和創造人才的規律,為科學地、道德地、藝術地、有效地創造更多優秀人才提供理論支援與指導。中國教育學是人本教育學,是真善美的教育學,是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的學說。它具有歷史性和根源性、科學性和發展性、全人類性和世界性、創造性和超前性等特徵。
二、中國教育學走向世界之必要與可能
中國教育學是世界教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教育學走向世界是中國教育理論和實踐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世界教育理論和實踐發展的需要,還是開放的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內容。
1.中國教育理論走向世界的必要性
第一,在中國全面走向世界過程中,增強教育競爭力需要有中國氣派和風格的教育理論。當今世界,國際間的政治、經濟、軍事競爭正越來越表現為人才競爭、科技競爭、文化競爭、教育競爭。教育競爭力成為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2l世紀中國迅速崛起,成為世界上的經濟大國,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但教育競爭力遠遠不夠,主要表現為教育質量不高,學校培養的人才素質無法滿足中國經濟轉型和快速發展的需要。這與中國教育理論的滯後有著密切關係。這就需要中國的教育理論必須從培養面向世界的人才、培養生產一流產品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角度不斷創新,為創造性人才培養提供理論支援;為我國人力資源強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援。同時,中國教育學作為一種文化,它的輸出還可以提高中國文化的國際競爭力。
第二,中國是教育大國,但還不是教育強國,教育理論創新對建設教育強國具有戰略意義。現在我國教育的實踐是世界最大規模、多樣化的,儘管在義務教育的普及和均衡化發展、基礎教育質量提高等方面具有比較成熟的經驗,但缺乏系統的理論總結,學術的國際影響力非常低。面對西方教育學的強勢話語,我們必須不斷創新教育理論和實踐,使教育和教育理論由弱勢地位走向優勢地位,並最終能在世界教育話語中佔有一席之地。這既是中國教育學擺脫被西方教育學殖民化的尷尬境地的惟一選擇,也是中國教育學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還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實施中國民族和平崛起和偉大復興戰略的重要內涵。
第三,全球化時代需要教育為人類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需要豐富和發展世界教育理論,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教育學應該貢獻出中國自己的關於教育未來發展方向的理論和思想。全球化時代,不僅提供了中國全面瞭解國際教育理論的機會,也為中國展示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理論水平提供了契機。中國教育學不能“自說自話”,必須與其他國家的教育理論相比較參證。中國教育學只有以整個人類未來發展為背景,對未來世界教育的性質、方向和程序發出自己的聲音,才能實現中國教育學“知識轉型”。才能主動參與全球“教育話語爭奪”的過程。“—個偌大的中國,一個擁有最多教育人口的中國,一個進人了21世紀的中國,不能沒有原創的教育理論。”
2.中國教育學走向世界的可能性
先進的教育學作為人類的共同財富,它只存在“誰領先”的問題,而不存在“誰所有”的問題。捷克的誇美紐斯、德國的赫爾巴特、英國的斯賓塞、美國的杜威、前蘇聯的蘇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都以各自富有民族特色的教育理論影響著世界。我們有5 ooo年的文明歷史,有悠久的文化,有比其他國家更豐富的寶貴的教育學的遺產。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國家影響力日益增強;伴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中國積累了大國辦教育的成功經驗;這些都為中國教育學走向世界提供了堅實基礎。從中國教育學自身發展的理論軌跡來看,中國教育學的理論特質具備了逐步走向世界的現實可能性。
第一,中國進步的教育理論是世界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世界各國更好了解。中國教育理論發展中科學的、先進的成分是人類教育學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論語》中的完人思想、《學記》中的教學原則、《大學》中的“大學之道”等。這些理論不但指導了中國古代的教育實踐,也影響了一些與中國交往較多的國家的教育實踐;不但對中國近現代教育理論和實踐產生深遠影響,也對現代許多國家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產生了一定影響。許多真知灼見已經作為一種教育文化嵌入中華民族的心理結構之中,也成為世界教育學的寶貴遺產。孔子就被評為世界十大古代教育家之首。在20世紀上半葉,中國教育界湧現了一批光耀世界的巨星,如蔡元培、陶行知、黃炎培、晏陽初等,他們創立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教育理論,影響了中國和世界教育的發展,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教育的發展並沒有照搬西方的發展模式,但卻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如義務教育普及、高等教育大眾化等,而所有這些,都是西方教育理論所無法解釋的,需要我們通過自己的研究成果來解釋。在中國教育發展的經驗中,不僅存在中國人對教育特有的價值結構,而且也存在中國教育哲學和一系列中國教育制度創新。揭示中國教育發展的理論可以為許多發展中國家提供參考和借鑑。
第二,中國教育理論在發展中不斷吸收世界進步的教育理論,增強了世界性。自洋務運動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開始進入到“世界結構”之中。中國在與世界的“互動”中,在被動或主動地實現了國外教育學中國化的同時。也或多或少地進行著中國教育學的世界化;這種雙重建構與轉化的趨勢,隨著中國加入WTO和教育國際化的加速而變得更加明顯。中國教育思想理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吸收了世界進步的教育思想,為世界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當今的教育思想理論與實踐也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首先,世界現代化的程序開啟以來,中國和國外有著較大的文化落差,不斷學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論成為中國教育學的重要建構方式。中國在學習國外教育學的同時,促進了人類教育學的中國化。但任何外來教育理論的生命力歸根結底還取決於其本土化程度,取決於本土教育傳統的包容性和現實需要的適切性。杜威的民主主義教育理論之所以能深刻影響中國教育理論,就在於它內含有中國現代教育的人本理想,並迎合了民主革命的時代需求。中國教育學在學習西方時,中國教育傳統的合理核心中已經融人了國外教育學的合理成分。如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就受到王陽明哲學和杜威進步主義教育思想的雙重影響。其次,通過不斷引進和借鑑國外教育理論,中國教育學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特點。國外的許多教育理論都是在廣泛吸收人類優秀文化和批判繼承傳統教育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以凱洛夫教育學為代表的蘇聯教育學、日本的《教育的理論問題》***大河內一男等著,曲程、遲風年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現代教育學基礎》***筑波大學教育學研究會編,鍾啟泉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美國的《美國教育基礎》***範斯科德著,北京師範大學外國教育研究所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等,大量吸收了人類的教育學知識精華。不斷學習國外的教育理論,使中國的教育理論具有了時代特色,增強了中國教育理論的活力。再次,近些年來,中國教育學者始終堅持中國問題取向,通過不斷反思,使中國的教育理論具有獨立品格。如20世紀80年代對教育科學“自我意識”的反思,90年代對元教育學和教育學元研究的反思,21世紀以來對教育學“中國化”與“本土化”、中國教育學“原創性”的反思等,極大地促進了中國教育學的學術建設,中國與世界的教育學對話也越來越多。
三、中國教育學走向世界的路徑
如何建構中國教育學,有的學者提出“在實踐變革與理論創新的互動中發展中國教育學”;有的學者提出立足於中國教育學的文化傳統、歷史背景、人文底蘊,建構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教育學體系”,“走向世界,形成文化比較的能力”。我們曾提出過建構的主要思路。在這裡,我們從中國教育學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角度,提出通過建構教育創造理論來建設中國教育學的新思路。
1.開展教育創造理論研究,百家爭鳴,形成中國教育學派
現代教育理論的靈魂是創造,因為人是創造世界的動物,創造是教育實踐的本性,教育理論工作者應該通過創造性思維活動揭示豐富多彩、變動不居的教育實踐智慧,將個別的、具體的教育智慧抽象上升到人類可以共享的創造理性。中國教育理論要成為有世界影響的教育理論,不僅要揭示教育創造的本質,而且要探索教育創造人才的方法和途徑。當然,教育創造理論不是單一的理論,而是一類教育理論的總稱,包括幼兒教育創造理論、青少年教育創造理論、成人教育創造理論、特殊兒童教育創造理論等;也不是教育理論的最後形式,它是多種多樣的、不斷髮展變化的。因此,百家爭鳴,進行實質性對話,將是中國教育學的重要生成機制。為此,我們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系統梳理中國先進的教育思想,探尋中國教育學發展的內在邏輯。中國教育學思想來源於中國古代的教育智慧、中國近代的教育改革經驗和中國現代的教育學學科建設成就。“中國教育學的建設是有連續性的,決不可能“橫空出世”般地產生中國教育學。我們不能離開已有的教育學傳統另創中國教育學。”“只有在總結了我們的教育學的豐富的寶貴的遺產後,我們才能真正擺脫‘進口教育學’,而有‘出口教育學’。”
其次,用中國的語言和創造思維,建立中國教育學的概念體系。從嚴格意義上說,教育科學研究就是要對教育實踐作利學抽象,進而形成概念、揭示規律和建立理論體系。中國教育學的科學概念是中國教育學思想理論體系的基礎,對教育學思想理論水平起著決定性作用。我們認為,中國教育學主要有五個科學概念:教育、教育創造、教育課程、教育教學和教育管
理,並構成為一個統一整體。其中,教育創造是貫穿於統一整體的靈魂。中國教育學的核心是教育創造理論,它揭示的是通過真善美的教育過程來創造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的一般規律。創造教育理論是教育創造理論的一個方面,只有用教育創造理論指導創造教育活動,才真正使教育在適合人的創造本性基礎上培養人的創造素質。
再次,建立中國教育學的學術規範。學術規範是中國教育學建立的制度保障。除了社會科學的一般規範外,特別需要研究者轉換角色,腳踏實地。中國教育學研究者必須有“教授”、“學習”與“創造”統一,知行合一,生命與學術合一的思想理論方法,以及面向實踐、深入實踐的教育研究行動,由西方教育理論的盲目追隨者轉變為反思性的、自主性的思想者;由從不關心中國文化身份、政治認同的教育思想消費者轉變為直面中國文化與政治需求、直面中國經驗、直面當下中國實踐的教育理論生產者。西方教育學研究的實踐品格、語境取向、主體參與精神以及人性化立場***即始終為弱勢群體伸張正義***,相對於它的具體內容而言,更具跨文化的有效性與適用性,完全可以為中國教育學借鑑和利用。
最後,努力建設中國教育學派。創立學派是中國教育學理論創新的組織基礎和理論平臺。只有在各種學派不斷建立和湧現的基礎上,才能建構中國教育學的學術傳統,真正地完全建構起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教育學。構成學派至少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其一,人物的代表性和研究的群體性;其二,立場的一致性和發展的脈絡性;其三,學說的獨立性和發展的對話性。中國教育學學派創生的基本路徑:教育研究者個體的持續學習、長期思考、理論創新、知行合一,教育家群體理論創造與教育實踐創新統一。其中理論創造包括傳統教育理論的系統提升、教育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國外教育理論的文化轉換、多學科理論的聚焦突變;而實踐的創新則是從教育觀念到教育制度、教育工作者行為的一致性變化。目前,最關鍵的任務是:教育理論研究主體要有明確的學派意識;儘快形成具有團結協作精神、學術傳承機制的研究團隊;構建教育學者及其學術共同體、教育學理論創新、教育研究實驗基地三位一體的學術發展模式;持之以恆地探索當代中國教育發展的基本問題和重大課題。
2.有目的地進行各種教育創造實驗,不斷凝練成功經驗
科學的持久的創造性實驗是教育理論誕生的現實沃土。贊科夫20年專心從事教學與發展的實驗研究;杜威為了實踐其“進步教育”之理想,曾十幾年如一日全力在芝加哥創辦實驗學校;陶行知先生為了實現其教育救國之理想,“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精心組織並開展其平民教育和鄉村教育運動等等。這些紮根於教育現實中的實驗研究成果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響力。
教育創造實驗是通過創造教育條件,改變教育主體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培養其創造態度、創造意識、創造思維、創造能力和創造人格的所有教育實驗的總稱。教育創造實驗不同於創造教育實驗,不僅僅是名稱的不同,更主要的是指導思想和實質不同。目前,大多數教育實驗的指導思想和方法具有很大盲目性和很強的功利性;在外在的“創造學”理論指導下,去完成“給定”的創造教育任務,沒有體現人的創造本性和教育的創造本性,可能忽視或壓制教育實驗者和實驗物件的創造性;其成果僅是創造技能的作品,如小製作、小發明、小創造,而不是有創造性品格的人;其評價標準也只是通過考試呈現的創造知識、通過物化體現的創造作品、用量表檢測的創造效能力傾向,而不是內化為人的創造性的學習、創造性地生活。我們認為,教育創造實驗應該變成一種共同的教育願景和普遍的教育行動方式,教育創造實驗應體現思想理論與方法論的科學性、創造性;教育實驗過程應該充分釋放和展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及其活動的內容、方法的創造本性,不斷髮展人的創造本性。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不僅要創造性地學習人類已有的知識智慧、思想道德、能力與技能以及優良的行為習慣,更要進行創造,即創造新知識智慧、新思想道德、新能力與技能和新行為習慣等等。
3.用教育創造學原理和方法指導教育創造活動
在理論與實踐的雙向互動中,重塑中國教育學的理論品性,是其發展的必要途徑。“有意義的”教育思想必須基於實踐,對中國教育真正具有引導力的思想最終只能形成於本土境脈與本土實踐之中,不能用具有濃厚西方文化色彩的價值取向、思維習慣與言說方式來套解中國的社會現實和規引中國人的教育實踐。中國教育學發展水平不高,除了受外來教育學的影響和國內意識形態的左右外,主要是缺乏對具體真實的教育實踐活動中人的內在發展需要的原創性研究,沒有形成教育“理想”與教育“實踐”之間的內在張力。
要使教育理想和教育實踐雙向啟用,關鍵在於課堂革命、教室革命。因為教室是師生活動的舞臺,課堂創造是師生生命能量增長的源泉,一切理念要通過師生的主體活動才能起作用。中國教育理論不僅要關注巨集大的教育敘事,更應該關注具體的教育情境、教師和學生的生活狀態、師生關係、課堂的共享和共創問題。科學認識教育教學中的人和深刻揭示教育教學促進人的創造性發展的一般機制是中國教育理論的新的生長點。
中國教育學走向世界是中國教育學發展的一個戰略命題。如何走向世界的途徑是可以設計和選擇的:可以憑傳統教育的智慧走向世界;可以通過教育學原創,借中國教育學的深度走向世界;可以基於中國立場對教育性質的科學理解和未來教育意義的合理建構走向世界。其中,最根本的是中國教育學要有原創性。因為單憑傳統和教育學中國化的研究,將只能停留在現有水平的重複和緩慢發展之中,停留在“數量”和“範:圍”的擴充層面,而不能在“品質”和“水準”上有根本的提升,更不可能超越西方教育學;只有建立了教育學的中國標準,中國教育學才能真正走向世界。當然,走向世界的道路是艱難而曲折的,但這是中國教育學發展的必然選擇。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 論中國教育學論文
- 最浪漫的中秋圖片
- 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同步作文範文5篇
- 霸氣的英文句子
- 二年級字謎大全及答案_適合二年級的字謎有哪些
- 男人如何防止脫髮
- 父親的擁抱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學期教學計劃
- 蔣勳的經典句子語錄大全
- 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同步作文
- 水滸傳歷史資料
- 最新有關新衣櫃有味的原因
- 常回家看看立法被告案例
- 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語文試卷及答案
- 臺式電腦電源怎麼看真假
- 關於珍愛生命講安全的黑板報
- 一年級第三單元語文試題
- 無土種植技術
- 廉政建設公開信
- 月堂月土打一成語的答案是什麼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