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生活課有關教育的論文

  在《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中注入情感教育,有利於學生領悟思想品德的精神實質。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品德與生活課程中的情感教育》

  摘 要:在《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中注入情感教育,有利於學生領悟思想品德的精神實質。《品德與生活》課程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要做到以下方面:將德育觀注入學生生活中;尊重學生權利和童年生活價值;提倡廣義的課堂學習價值觀;構建動態進步的學習知識觀;加強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絡。

  關鍵詞:品德與生活 課堂教學 情感教育

  新時期的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而品德與生活科目的學習除了注重技巧性教育外,還要注重情感教育。本文對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措施進行詳細分析與討論。

  1.將德育觀注入學生生活中

  馬克思說過:人的品德及人的生活是相連的,一個人存在的基礎就是其實際生活過程的反映,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品德與生活教育的時候要加強情感教育,注重在教學課堂及學生生活中注入德育觀。學生在參與很多活動的過程中由於自身生活閱歷不足,很多行為只是本能表現,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對可能發生的結果也不設防,只有將德育滲透學生課堂教學甚至生活中,才能獲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如學習關於遵守交通規則,保證人身安全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要求設計相關活動,讓學生參加一些交通活動,通過比較抽象的規則讓學生明白社會準則及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待學生通過自身參與得到一定經驗或教訓後,再深入分析課文,進行深層次學習,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納這種學習方式,並在潛移默化中將經驗與教訓深入到現實生活中,從而逐漸理解德育觀和遵守社會準則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2.尊重學生權利和童年生活價值

  《兒童權利公約》曾提到,所有兒童都有自己特有的發展需求及不同的學習方式,在學習、發展、參與、遊戲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權利。如今,《兒童權利公約》已經逐漸被人們接受並且深入人心,教師對學生的教育目標和教育方式也應該隨著時代潮流發生改變,但教育過程依舊要建立在尊重兒童的權利基礎之上,保障每一個兒童的權利。品德與生活的課堂教學更要體現這一點,每個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都有自己的獨立人格,教育狀態、生活方式都有獨立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權利及童年的生活價值。例如,教師在對學生講解了《和秋天一起玩》後,為了讓學生與秋天有體驗性的親密接觸,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記憶對秋天進行各種形式的繪製,包括創作秋天的圖畫、對樹葉進行剪貼、利用樹葉製作頭飾等,儘管學生創作出來的作品可能只能體現秋天的一角,無論在構思還是創作上都顯得比較稚嫩,但這些作品都是學生的勞動成果,都是生活經驗、智慧及親身參與鍛鍊和動手能力的結晶,這個遊戲深受兒童喜歡。然後教師將比較優秀的作品在全班學生面前展現出來,既給予學生勞動成果的肯定,又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在今後學習中不斷凸顯自我個性和創作能力。

  3.提倡廣義的課堂學習價值觀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比較特殊的課程,課本上有非常系統的知識,因此學習過程中過於依賴課本或採用單一教學方式是不適合這門學科的,這與我國傳統教學實踐有一定關係。我國長期以來將讀書狹義地理解為學習,不斷強化學習觀。而如今,時代倡導推進素質教育,因此教師、學生、家長都必須重視課本、課外活動及學習之間的密切關係,重視學生親自參與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學觀念和學習價值改變的前提就是首先承認學生學習方法的多樣性及學習型別的等價性,從而進行品德與生活課程的學習。如課堂上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的答覆,在學習《歡度國慶》時,可以讓學生對“我愛國旗”等內容進行富有感情的朗誦,教師帶有鼓勵語言的親身示範,不但能給學生最直接的情感體驗,還能有效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體會學習的價值。

  4.構建動態進步的學習知識觀

  品德與生活教學的特殊性在於它構建了一個動態的知識觀,這與當前學生成長認知心理的塑造有關,學習知識觀構建的前提是讓學生不斷在各自廣泛的關係體系中做出反應和再現價值,從中獲取成長的體驗。也就是說,品德與生活的學習能夠使學生與外部環境產生一定的作用,積累知識和經驗,對認知結構有很大的補充。例如,小學生都喜歡和同伴一起交流和配合,教師可以通過合作形式讓學生與外界產生聯絡,如學習《我們小學生要這樣做》時,教師讓學生合作比拼勞動技能或參與各項競技比賽,幫助學生通過活動更好地審視自己和欣賞別人,在活動過程中學習怎樣與其他人和睦相處,從自我世界中解放出來,增強自身責任意識,同時鍛鍊環境適應能力,由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

  5.加強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絡

  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生活與課堂的聯絡,其最大特點在於讓學生迴歸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尋求體驗,並逐漸感受生活的樂趣。很多科目的教學只強調知識體系在循序漸進過程中形成的意義,很少強調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絡,而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內容很多是課堂上感受不到的,需要學生運用情感教育並結合生活實際體驗和學習。教師在開展品德與生活學習活動時要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在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基礎上結合特定條件與背景,尋找能夠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而心動的話題,保證話題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如開展“好書介紹會”,讓學生把日常閱讀讀物搬到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分享,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綜上所述,品德與生活是一門比較特殊的課程,教師要想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成為品德良好、不斷探究並且熱愛生活的人,就必須準確把握課程學習的新思路,正確樹立課程理念中的科學教育觀念,同時把握新課程中品德與生活教育原則,採用科學的方式進行教學與評價,才能收穫顯著的教學效果,加強情感教育。

  參考文獻:

  [1]周進蓮.淺談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革新,2011***10***.

  [2]高麗麗.淺析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中的情感教育[J].成功***教育***,2012***20***.

  [3]唐煥光.淺談小學思品與社會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讀寫算***新課程論壇***,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