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教育探析論文

  社群教育已經成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理想途徑之一,它的目標是提高社群成員的綜合素質和生活質量,實現社群和諧發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試析民族地區社群教育與民族文化傳承》

  論文摘要:校內、校外教育在民族文化傳承上發揮著各自的功能。我們在強調學校教育重要性的同時,社群教育在普及文化、整合文化資源、開展文化活動中的功能不可忽視。社群教育是促進民族文化傳承工作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使民族文化以一種“活”的方式傳承下來。

  論文關鍵詞:社群教育;民族文化傳承;“活”的方式、途徑

  社群教育已經成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理想途徑之一,它的目標是提高社群成員的綜合素質和生活質量,實現社群和諧發展。尤其是在民族地區,由於社會發展水平的多樣性,文化形態的多元性,社會環境的複雜性,決定了社群教育的實用價值必須受到關注。民族地區的社群教育模式包括民族城鎮中的以區***縣***或街道***鄉鎮***為主體的地域體制模式,以學校為主體的輻射型體制模式,以社會為主體的社群學校***院***實體型體制模式[1]以及民族農村地區的村寨社群教育中的圖書室、文化站、文化中心等。社群教育是教育的必要組成部分,發揮著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功能。它存在於民族體內,是貼合民族生產、生活活動的教育。

  一、社群教育是民族文化傳承中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

  ***一***民族文化傳承中學校教育的不足

  在民族文化傳承中,學校教育發揮著不可漠視的作用,校內教育一是能培養與現代社會同步的人,二是能夠改造民族文化,促進民族融合,但它仍有不足的地方:

  我們在民族地區鄉村小學調查時老師們反映到:目前他們的主要的困難就是地方行課的內容跟主流文化地區教學內容基本相同,且每年都要參與統考,任務很重。課餘時間都用於輔導學生學習,沒有多餘時間去顧及本民族文化的傳承。其次,學校也沒有開設專題去傳承和傳授本民族的文化。另外,對於民族文化傳承,老師也不是樣樣精通,由於工作任務繁重,也沒有精力到民間去找一些真正懂民族文化的人來教授知識。學校也不具備這樣的經濟實力。因此,不難發現目前民族地區學校在傳承民族文化方面仍面臨著以下三方面的困難:

  首先,民族地區學校的老師雖有文化傳承的意識,但迫於現實狀況都只能採取蜻蜓點水的形式,課堂中遇到與民族文化有關的就粗略講解幾句,學校並沒有專門開設與文化傳承相關的課程。老師們都是在外地接受教育***學習的內容與當地文化背景差距很大***再回當地教學,因此並沒有接受過關於如何傳承本民族的優秀民族文化的專門教育。

  其次,學校管理者和老師的教學是以學生成績為主,實施的課程也是國家統一課程,這樣傳承的也就是主流文化。教師考評是以學生成績作為教學質量評價系統的標準,評價體系是將及格率、優生率和學生人數掛鉤計算老師的工作量和工作績效並沒有考慮地區差異。所以學校和老師認為教學時間緊張,而無暇將文化傳承專門列入教學和校園文化中。

  總之,學校教育的內容主要是主流文化,教學語言都是採用普通話,因此學校教育中的“文化中斷”造成了民族文化傳承的困境,然而根據民族地區實際情況而組織的社群教育卻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新的契機。

  ***二***社群教育能夠補充文化傳承中學校教育的不足

  張詩亞說過:“人類的活動充滿了活的教育,研究它不是從我們現在的書本、學科規範出發,而是該實實在在的走進生活,只有走進生活去得到的東西才是這樣。”民族文化傳承也同樣需要走進生產和生活。民族傳統文化植根與社會生活之中,社會既是民族傳統文化之源,也是傳承之基。

  如果我們只是在學校課堂上進行民族文化傳承的教育,而不接觸社會活生生的文化事例,就會出現學校課程與本民族文化的脫軌,甚至是學校傳承文化流於形式的現象,這樣則無法保障民族文化有效的傳承。長期以來我們已經認識到:人是社會的動物,人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社會,民族文化傳承更是離不開社會。民族文化傳承活動只有在活生生的具有文化背景的社會中進行才能讓民族文化鮮活起來,才能獲得永恆的生命力。

  “社”在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禮,可以看出“社”本身就蘊含著文化傳承的活動。社群教育是社群內有關機構根據社群內成員的需求和社群發展的需要,組織協調社群內外的資源,靈活地傳授教育內容,以達成某類目標的活動。社群教育從一開始就能把民族文化傳承的教育同生活生產、休閒娛樂,風俗儀式等連線起來,符合社群成員的發展需要、資質協調社群內外的資源、靈活多樣的文化內容使社群成為民族文化傳承的大舞臺。由此可以得出,利用社群教育來傳承民族文化,一方面能保證民族文化是在“活”的載體中持續發展,始終使傳承活動保持鮮活狀態,而不是“紙上談兵”。另一方面,通過社群教育的模式可以保護和扶持民族文化可持續發展。文化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根基,通過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可以感知其民族的精神文化。在實現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傳統文化保護以及兩者之間的協調方面,社群教育與民族發展是相通的。

  二、民族地區社群教育的文化傳承功能

  在學校教育發展不足,民族傳統文化與主流文化產生碰撞的少數民族地區,更需要發展社群教育來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一***普及民族文化知識

  文化是教育的內容,如果沒有教育,文化就不能傳遞、儲存、和發展。同學校教育一樣,社群教育也具有普及民族文化知識的功能,但是它在普及本民族文化知識上具有自己顯著的特點:

  一方面,社群教育有聯絡性、社會適應性、教育手段多樣性等特點,從幼兒教育到老年教育,文化教育到職業教育,社群教育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組織、集齊社群的群眾直接或者間接的參與到學習民族文化知識的教育活動中,這樣他們就能懂得傳承民族文化的必要性,懂得如何科學的有效的傳承本民族的文化。而且通過社群教育的方式普及的民族文化知識是是符合當地社群群眾的價值觀、生產發展的需要的,是從各種活動中學習本民族的知識和技能,形成對本民族文化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而不是“書本上”的亦或是主流文化的民族文化知識。

  另一方面,社群教育具有地域性,教育與社會雙向服務性以及社會參與的廣泛性等特點。我國少數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分佈特點使民族地區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徵,社群人口密度低,聚居規模小,經濟型別較單一,以農牧業為主,職業型別少,社會結構相對簡單,家庭作用在社群生活中較為重要,大都信仰宗教,並且宗教上層人士在社群中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有獨特的民族傳統文化等。在民族區域自治的政策下,少數民族人民對益於本民族發展的社群活動有更高的積極性。這樣,通過社群教育的方式來傳承民族文化可能參與度更高,傳承效果更好。

  ***二***整合各種文化資源

  文化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合。因此,每一個民族的文化資源都包括物質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資源兩個方面的內容。物質文化資源有建築、服飾、飲食等,非物質文化資源有文學、節日、婚姻習俗等,民族民家工藝和民間工藝美術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

  文化資源本身具有無形性、差異性、適境性的特點。具體說來,文化資源的無形性表現在文化精神和氣質以不可見的形式尋在於人們的思想意識之內;文化資源的差異性表現在文化資源由於產生的背景、條件等不同導致同其他地域的文化資源不一樣;文化資源的適境性表現在文化資源的生命力要在一定的情景和環境資源條件支撐下才會發生。

  民族文化應該包括民間傳說、生產生活技藝、民族歌舞、民族儀式等,特別是一些日漸失傳的文化需要對其進行整理。整理的目的不一定是為了活化和重新利用,而是為了儲存民族走過的足跡。

  通過社群教育的方式能將社群範圍內相聯絡的各個部門或這些民族文化資源合理的組合,整合社群中的人、才、物、事資源,形成一種合力,從而達到傳承民族文化的目的。一方面,社群教育整合本民族的顯性教育資源,例如社群建立的教育培新體系可以傳承本民族的建築文化、飲食文化和服飾文化,這個內容都可以在社群教育中有機的發展。另一方面,社群中存在著大量可挖掘的隱形教育資源,如醫療站、文化站、宣傳站、人文歷史等,社群教育可以利用這些內容,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最終形成“文化自覺”的局面。

  ***三***提供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

  希爾斯***Edward Shils***認為,至少需要經過三代人的兩次延傳,文化才可以成為傳統。這說明,世代的概念是表示傳統持續性的一種方式。而社群教育則可有效規避世代之間的隔閡,向每一代人完整地呈現本民族的文化。社群教育組織在社群內開設的文化活動站、圖書室或舉辦的社群文化講座和宣傳活動,是民族文化傳承的有效載體。

  政府作為領導機構,對社群民族文化活動中心具有組織和調控作用,可以運用行政手段為社群文化中心的建設提供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援。政府的領導與參與可使社群文化活動中心的活動更具號召力和組織性,能夠更有效地開展民族文化活動,促進民族文化傳承。可通過專題講座、廣播、板報、提供諮詢、設立圖書室等形式開展民族文化宣傳活動,可承辦各種形式的民族文化活動以促進民族文化傳承。由於政府的組織、領導和資金支援,依託政府設立的社群文化活動中心可開展組織性更強、規模更大的民族文化活動,如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民族文化活動和舉辦大型的民族傳統節日活動等。社群教育作為民族文化傳承的有效載體讓社群人民從民族文化傳承的活動中去獲取直接經驗。這對於人的發展,對於間接經驗的掌握,對於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民族社群教育文化傳承功能的實現途徑

  社群教育本身含有廣泛性、地域性、滲透性等特點,民族地區的社群教育地域性更加明顯,再加上民族地區本身擁有較多的文化資源和更多的政策傾向性,發揮好民族社群的文化傳承功能對於整個民族文化的繁衍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挖掘社群教育新元素

  為了更好的傳承本民族的文化,社群教育可以通過挖掘民族地區的顯性教育資源、隱性教育資源兩種方式來整合各種文化資源。挖掘更多教育新元素融入社群教育中。

  第一,挖掘更多社群民族文化顯性資源作為社群教育的內容。民族建築、服飾、民族歌舞、民家工藝等都是民族地區顯性的文化資源,都可以作為社群教育的內容讓更多的人懂得、學習甚至掌握這些傳統文化,滿足社群居民精神文化的需要。如,與文化中心合作,舉辦青少年課餘興趣班,學習民族歌舞、本民族的風俗禮儀等;在重陽節開展“老藝人講手藝”等活動,既宣傳了民族歷史故事,又樹立了尊重文化、尊老愛幼的良好社會風尚,並且活躍了社群的文化生活。

  第二,挖掘更多社群民族文化隱性資源作為社群教育的內容。社群中有大量的隱形資源總被我們忽略,例如文化站、人文歷史。對這些場所進行改造,都能成為民族文化學習的場所,實現資源的最大利用。可以把退休人員、社群居民中的能工巧匠以及學有所長的人組織起來建立民族文化傳承社群教育志願者,每年根據社群居民的學習需求和社群建設的需要,以課堂教學、短期培訓、知識講座、社群論壇、文化沙龍等多種形式,開展公民素養、生活常識、職業技能、文化學歷、社群建設等幾大類活動。

  ***二***創新教育模式

  杜威認為,人存在個體差異,模式化的教育會導致個體創造性的日益磨損,導致心理上的造作和混亂;享受不同文化的群體必然有著不同的文化特徵,那麼社群教育也不能永久的按照不變的方式來傳承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生存方式在於傳承,傳承的關鍵在於文化的意識覺醒,而喚醒文化意識的方式則在於教育。

  因此,通過鄉土知識經驗世代繼承和現有的圖書館、文化站等學習中心傳承民族文化遺產是難以持續的,需要有一種新的、科學的、全面的教育模式來更好地傳承民族文化。這就迫切需要地方精英的倡導,傳播其文化的價值和潛力,從而影響社群人形成一種文化自覺。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所屬的群體文化,並有意識的根據群體的價值觀不斷的傳承下去,這就是文化自覺。現實來說,民族地區鄉鎮一般都建有圖書館、文化站或文化學習中心,裡面都有本民族歷史文化的豐富文獻資料,這些文獻資料都是可以作為教育的內容來讓更多的社群成員瞭解學習本民族的文化。再加上,廣播電視網路也基本輻射到村,那麼當地政府或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員就可以通過這些媒介向居民播放影像資料、開辦文化專題講座等,充分利用媒體的傳播作用,加深社群成員對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的認識。另外還需要結合時代的發展、就業的需求等方面把傳統文化轉變為新的就業方法。

  ***三***充分利用社群的文化“傳承場”

  文化的傳承離不開一定的傳承方式和傳承場,傳承是指習得文化和傳遞文化的總體過程,所以本文所指的傳承場是指一切人與人、人與社會接觸的空間組合都可以稱作傳承場[8]。在沒有學校教育之前,民族地區都是依靠寺廟、市場、傳統儀式等來進行民族文化教育活動的。當下,我們可以利用以下三種傳承場的活動來開展民族文化傳承的社群教育:

  1.通過古老的文化傳承場,開展民族文化傳承活動。寺廟、市場、傳統儀式等都在民族文化傳承中有重要的作用。寺廟是民族地區開展活動最為集中的地方。寺廟教育是沒有學校教育前最為完備的文化傳承方式,它有巫師、祭師、僧侶等神職的文化傳遞者,有相對固定的傳承場和規範的傳承製度,又有統一的教義或經典,所以對民族文化特別是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質產生了極大影響。儀式***有宗教儀式和世俗儀式之分***是在特定節日或場合舉行的,具有比較集中的特點。民族地區的儀式***我們這裡說的是世俗儀式***很多都是與出生、成年、生育、死亡相關的。儀式的功能在於它既可以傳承民族文化,規範社會,調適人與人的社會,又在傳遞民族文化的同時,豐富了社群成員的娛樂生活。

  2.通過現實文化場,進行民族文化傳承。文化中心、民間藝人工作坊、社群文化學習中心等都是現實的文化場。社群應該鼓勵民間藝人開設文化工作室或工作坊傳承優秀文化。前面我們已經提到民族地區的鄉鎮都建有文化中心。進行社群教育時,可以綜合利用這幾個場所進行傳承文化,如可以請民間藝人到文化中心做講座,亦或是組織社群成員到民間藝人工作坊參觀,收集、記錄民族手工藝製作過程,而後可以把收集和記錄下的圖片或影響資料做成小型的展覽供其他成員學習。

  3.一對多、多對多的傳承方式為主,傳承民族文化。一對多的傳承方式主要體現在寺廟、民間藝人和社群學習中心的文化傳承,更多的是體現在學校教育,都是個體對多數人進行的文化傳授,多數人學習民族文化的過程。多對多的形式主要體現在市場、自發的集體禮儀活動、民族節日活動中的文化傳承。社群成員應該重視這兩種型別的傳承方式,特別是最青少年兒童的教育,因為他們在學校接受的是主流文化的教育,社群教育中必須重視對青少年本民族文化價值觀的教育,讓他們知道本民族的文化主要有哪些,主要傳承方式有哪些,哪些傳承活動有哪些,發揮社群自發傳承文化活動的文化傳承功能。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