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精液質量因素

  精液由睪丸產生,在附睪內成熟,通過輸精管道輸出,精液的形成過程是如何的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你科普一下精液是怎麼形成的。

  精液的形成

  一個精子的發育成熟,經歷了複雜的歷程,大約需要3個月左右的時間。主要過程是在睪丸曲細精管內進行的,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1、精原細胞增殖分裂期:精子的最原始階段稱精原細胞,是產生精子的幹細胞,位於曲細精管的生精上皮。最初,精原細胞以有絲分裂的形式增殖,1個分裂為2個,2個變成4個。經過6次分裂後,1個精原細胞增殖為64個,此時稱為初級精母細胞。

  2、精母細胞減數分裂為精子細胞:初級精母細胞繼續分裂。不過這次是減數分裂,也就是一個初級精母細胞分裂為兩個次級精母細胞,但是與精原細胞的增殖分裂不同,因為細胞核內染色體未發生複製。所以每個次級精母:細胞只攜帶原來染色體數目的一半,即23條染色體,其中包括一條性染色體。細胞體積也較初級精母細胞為小。緊接著這個過程,次級精母細胞又進行了一次成熟分裂,成為兩個精細胞。結果,1個初級精母細胞分裂為4個精細胞,每個精細胞攜帶單倍數目的染色體。此時,一個精原細胞就變成了256個精細胞。

  3、精子形成階段:在上述細胞分裂的同時,精子細胞已逐漸移動接近曲細精管管腔。這時精子細胞仍在繼續發育,只是不再進行分裂,但在形態上發生了複雜的變化而成為有頭、有尾的精子,並進入管腔內。這時精子在睪丸內的發育過程就完成了,大約歷時64天。在精子的形成過程當中,位於曲細精管上皮的支援細胞起了重要的支援、保護和營養的作用。支援細胞還分泌一種與雄激素特異結合的球蛋白,因而使曲細精管內雄激素濃度大大高於血中濃度,生精細胞在這種適宜的微環境中才得以分化成精子。

  精子隨後沿曲細精管進入附睪,在附睪頭停留大約2—3周,才能發育為最終具有運動和受精能力的成熟精子。所以從一個精原細胞發育成為成熟的精子約需90天的時間。

  影響精液質量的因素

  1、物理因素

  ***1***溫度因素的影響精子的產生與生長需要35℃的相對低溫條件,高溫和寒冷環境都會嚴重影響其健康質量。

  ***2***電磁輻射的影響高頻電磁場和微波統稱為射頻輻射,電離輻射可導致細胞內外環境中物質電離,使各種細胞器發生損傷,睪丸是人體中對電磁輻射最為敏感的組織器官之一。

  ***3***高頻振動的影響持續劇烈震動可致使自主神經功能、免疫功能、血流變學、內皮細胞的內分泌功能異常,而這些功能的異常均可能影響到生殖功能,直接導致精子的成熟障礙等。

  2、化學因素的影響

  化學因素主要來自於環境汙染,環境汙染是危害男性生殖功能的主要途徑,這是因為男性生殖系統對環境汙染具有高度敏感性。

  3、生活方式的影響

  比如熬夜、久坐少動、劇烈運動、吸菸、大量飲酒、肥胖等,都會對精子產生不利影響。

  4、感染因素的影響

  有研究發現生殖道感染後男性精液質量有明顯變化,如生殖道炎症、結核等可導致精液減少,精子密度、活力、授精能力降低。有單純皰疹病毒***HSV***感染者,其精子質量檢查會出現精子活力與存活率降低,精液質量隨病毒控制程度改善。解脲支原體***UU***感染者精液質量會出現異常。

  5、微量元素的影響

  精漿中含有高濃度的鋅,鋅不足致性功能減退,精子密度減少,睪酮合成減少,氨基酸代謝紊亂,蛋白合成障礙,精子形成停滯,缺鋅可影響精漿的代謝和精子的活動。

  6、疾病因素

  部分不育男性存在輕重不同的精索靜脈曲張,精索靜脈曲張可以影響睪丸供血影響健康精液的生產。

  7、藥物因素

  某些藥物也可以影響男性生殖功能,如烷化劑類藥物如白消安、氮芥、環磷醯胺等具有對抗精原細胞有絲分裂的作用,引起睪丸萎縮,造成少精或無精。

  正常精液的標準

  正常的精液是實現生育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分析精液質量不能單從精液的某一項指標定論,應對多方面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常用的評估精液質量的指標包括:

  1、精液量

  指一次排精所射出的精液體積,與射精頻度負相關。正常量應該多於或等於1、5~2ml***毫升***。如果一次射精量多於8ml則為過多。如果總量少於1、5***禁慾5~7天以上***,則為精液量少。精液兩過多過少均容易導致不育。

  2、顏色

  正常精液顏色是灰白色或略帶黃色,液化後為半透明的乳白色,久未射精者可略顯淺黃色。如果精液出現黃綠色,則表示男性生殖道或副性腺可能存在炎症***如前列腺炎和精囊炎***。如果精液呈紅色***包括鮮紅、淡紅、暗紅或醬油色***,要高度懷疑精液中含有血液***血精***,經檢驗含有大量紅細胞者可確診為血精,常見於副性腺、後尿道炎症患者,偶可見於結核或腫瘤患者。

  3、氣味

  精液的氣味是由前列腺液產生的,正常呈腥臭味。當前列腺分泌功能受損時,精液會缺乏這種腥臭味。

  4、液化時間

  精液剛排出體外時呈凝膠狀態,經過一段時間會變成液體狀態,這一過程稱為液化。液化時間就是指新排出的精液由凝膠轉變為自由流動狀態所需的時間。室溫下,正常精液標本在60分鐘內完全液化,如果精液射出30分鐘後仍不液化,則屬於不正常。

  5、黏稠度

  用玻璃棒接觸已經液化的精液,輕輕提起後會形成精液絲。如果精液正常,則精液絲長度應小於2釐米,否則視為異常。

  6、酸鹼度***PH值***

  精液呈弱鹼性,PH值為7、2~7、8。

  7、精漿果糖濃度

  精液中的果糖是精子活動的能源,精漿果糖濃度的一般在9、11~17、67mmol/L之間。

  8、精液鋅含量

  精漿中鋅的濃度比血漿中高100倍以上,在促進生殖器官發育、維持正常生精功能、保護前列腺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正常情況下一次射精精液中鋅的含量應大於2、4μmol。

  9、精子濃度

  正常精子數應超過1500萬/毫升或一次射精排出的精子總數≥39×106。

  10、精子活動力

  WHO的新版實驗手冊則根據精子運動功能的不同,不考慮精子運動的速度,將精子簡單分為PR型***progressive,前向運動***、NP***non-progressive,非前向運動***型、IM***immotility,完全不動***型。正常參考值PR≥32%,PR+NP≥40%。

  11、精子存活率

  是指一滴精液中活精子的比例,參考值下限為58%。

  12、精子形態

  畸形精子是指形態異常的精子,可能會影響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