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業務能力自我鑑定

  認可自己的過失則錯已改了一半,認可自我鑑定的結果就已經離成功更近了一些。那麼你要怎麼去寫呢?下面由本小編精心整理的,希望可以幫到你哦!

  篇一

  光陰似箭,將近一個學期的實習生活即將接近尾聲,實習期間我收穫了很多,不但鞏固了自己的理論知識,也提高了自己的實踐經驗。作為一名剛走出校門的中專生,我充分的意識到了實習的重要性,也很珍惜這次實習的機會,因為通過實踐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也為以後的發展建立良好的基石。

  熟悉和掌握電視臺製作新聞與攝像機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採訪過程很不容易。我主要採用了多看、多問、多學、多悟、多動手五種的方式,基本瞭解了電視臺的基本情況和各種狀況。

  我於2012年7月5日至今在xx地區xx縣電視臺實習,在電視臺的話我主要編新聞外出拍攝採訪等:我在這裡擔任了新聞副主編,該臺裡打掃衛生燒開水,我的工作範圍是對電視臺所有業務進行整理乾淨,和製做一些對電視臺有用的表格。剛開始我來到電視臺,我感到有點失望,因為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加入一個大團隊學裡更多的知識。而不是在一個小團隊裡一個人工作,但我漸漸發現,原來環境不大,人員不多的電視臺,要做的事卻不少,能學到的知識也很多。

  此次實習,我跟著以前的老前輩學習,瞭解並熟悉電視臺裡的各種工作處理的階段,主要是多看、多問;我對電視臺工作的流程還不是很瞭解,靠自己邊瞭解邊摸索邊學習,直至熟悉了本臺的情況熟練的處理臺裡的業務,主要是多學、多悟、多動手動腦。

  剛開始接觸那edius軟體的時候,我的心情充滿了激動、興奮、期盼、喜悅。我相信,只要我認真學習,好好把握,做好每一件事,實習肯定會有好成績。但我發現很多東西看似簡單,其實要做好它並不容易。我一直覺得自己製作方面學得相當不錯,我們的臺長給我看過他以前做過的新聞和專題片,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大顯身手。然而,當臺長讓我根據用現有的edius軟體製作新聞時,我卻發現我不會用這軟體。這時我才明白,即使是學過的,也不能輕易忽視。臺長細心的幫我指出了錯誤並耐心的給我講解,現在我這些製作新聞和拍攝採訪都很熟悉了,

  篇二

  在電視臺新聞部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就快結束了,可以用八個字總結這段難得的實習經歷:時間雖短,收穫不少。

  回顧走過的點點滴滴,實習即難忘又充實。短短的一個月實習,讓我從一個從未接觸過新聞採編的普通人到切身處地的瞭解到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艱辛,讓我對新聞工作者有了新的認識。這不僅增長了我的社會閱歷,拓寬了我的新聞實踐面,在提高我的新聞採編能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電視新聞的採寫和製作。

  “北漂”生活是艱苦的,又是充實的,這段異鄉“充電”的經歷成為四名學生心中難忘的回憶。這一次的實習讓她們對電臺這種相對來說比較陌生的新聞媒體產生了新的認識,拓寬了她們的新聞實踐面,在提高了大家的新聞採編能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電臺節目的採寫和製作。

  八個字——時間雖短,收穫不少。

  五、有選擇的看報

  如果你是做社會新聞、時政新聞或經濟新聞的,不要一到報社就盯著娛樂版和體育版看,那是在浪費時間。看看你和老師昨天一起採訪,當天見報稿子,看看編輯做了哪些修改,並請教老師為什麼要從這個角度寫,仔細比較一下其它報社的同題新聞,找出給你啟迪的東西。

  要知道太陽底下無新事,這些東西早晚都會用上。

  六、認真做好採訪筆記

  如果有一臺膝上型電腦,你打字速度快的優點就可以發揮了,採訪完了,稿子也基本敲個雛形出來了。如果沒有電腦,一定要做好採訪筆記,也許你老師在採訪中記得很少,那是他知道了很多東西。但你不同,一定要認真的記下來,回到報社或家裡後在儘快整理出來。千萬別告訴我你還不會記錄那!

  七、先思考再下筆。

  剛到報社實習的初期,如果不是老師特殊要求,在頭一個月內別要求寫稿子,這階段你最重要的是學習採訪技巧和老師們對新聞的理解,要向老師多提問題,並多聽聽他們對新聞的看法。思路理順了,寫稿子時自然會很快很流暢。“腿勤、嘴勤、耳朵長,是當記者的基本素質”。

  可以說,實習是綜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驗,除了考察你的專業水平和理論知識以外,還考察了你的處世態度,做人原則以及處事方法,簡而言之,就是考察你是否懂得怎樣做人。勤奮是首要的,到得最早走得最晚,通宵達旦這些都應該是家常便飯而不是邀功領賞的資本,因為你是實習生,你是來學習的;主動與老師的交流同樣重要,不要窩在辦公室裡異想天開,要及時和記者溝通,善於和記者交流,要放得下面子,同樣,因為你是實習生,你是來學習的;追求新聞理想,遵守新聞道德同樣我們也不應忽視,在《經濟日報》實習的第一個月裡我主動上交紅包1800元,對於其他誘惑更是堅決抵制,固守這一方淨土同樣是因為你是實習生,你是來學習的。此外,創造性地思考和大膽的實踐也是專業實習過程中所應具備的素質,我在《經濟日報》的第一篇稿件《您買的元宵真的“圓”嗎?》和在《法制日報》的第一篇實習生署名在前的新聞調查《“火爐”武漢職工中暑事件頻頻發生——高溫凸顯勞動保障盲點》,都是自己主動發掘新聞線索,從生活中,包括從媒體炒過的看似過時的話題中提煉新聞線索,大膽報題,勇於獨立策劃採寫,不要怕出醜,不要怕弄巧成拙,還是因為你是實習生。回顧走過的點點滴滴,從學生會主席到一名實習生,再到目前XX級的輔導員,不一樣的經歷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這些經歷也時刻在提醒著我,在什麼樣的位置上,就應扮演好什麼樣的角色,同時也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從剛開始的與各單位的通訊員確立聯絡包括對報社以及站內的情況進行宣傳,到定期的詢問和培養感情,再到有策劃的對重大事件進行新聞採寫以及對突發性事件的快速處理,新聞採編的幾乎每一個環節我都得到了鍛鍊和提高,在同一時期所發稿件中我的稿量佔了實習生的絕大多數,得到了站長和其他記者老師的高度評價。大二暑假在強老師和蘇老師的幫助下,我在《湖北日報》政宣部進行兩個月實習,同一時期我並沒有間斷在法制日報的實習工作。

  用資料、用人物、用語言、用事情、用變化……諸多具體的、看得見摸得著的資訊寫稿,當是實習生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掌握採訪基本功。 “七分採三分寫”,是新聞界公認的經驗之談。這裡重點說說面對面採訪,須做到五會:

  ***1***要會記。就是把與報道主題相關的人物、事情、言論、結果等,或詳細或簡明但準確地記錄下來。不是所言必錄而是有用則錄、重點必錄、精彩必錄。

  ***2***要會想。就是在一問一答中觸發、聯想到新的亮點和內容,再延伸採訪,擴大視野。

  ***3***要會問。就是根據不同採訪物件、不同性格、不同採訪環境,採取交談式的、求教式的、誘導式的、互動式的、乃至擠牙膏式的等多種方法,使被採訪物件樂意介紹你所感興趣的問題。

  ***4***要會抓重點。就是在採訪中隨時提煉、捕捉住重要的內容,抓住本質性的東西,並在採訪本上用自己明白的符號加以提示。

  ***5***要會積累。採訪中的某些素材,不一定即採即用,很可能今後派上用場,是為儲備,不要輕易捨棄。

  ***6***面談完畢,還要儘可能索取文字、圖片資料,如總結、彙報、經驗介紹等。這很重要,不僅能彌補口述之不足,發現新的素材,而且還因為文字資料更嚴謹,能規避報道出現差錯。

  當然,還有些採訪需到田間、工廠、實驗室等現場,用眼看、手摸、鼻聞、體驗等方式來進行。遇到這類觀察性的採訪,實習生尤其需要珍惜,千萬不要錯失良機。因為一些突發性新聞,如礦難、火災等,起初往往沒人會接受採訪,主要靠記者對現場的觀察來完成。

  第三,重在發現和捕捉新聞。新聞有兩類,一是發生的新聞,二是發現的新聞。前者很明確,多為一件或多件具體的、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如楊利偉駕駛“神舟五號”成功返回地面、武漢過江隧道開工等,勿需你費盡心機去尋找,報道好就行了。後者則不然,多為非單一的、跨時空跨區域的、甚至是隱藏著的不為人們所知的事物。這是需要有很強的發現和發掘能力才能報道的新聞。

  怎樣才能發現和捕捉新聞呢?這是個大題目,此處只勾勒幾根線條:一是從觀察中發現新聞;二是從縱向和橫向比較中發現新聞;三是從解剖表象中發現新聞;四是從多維思考中發現新聞,等等。此處舉一個例子。

  讓新手跟著有經驗的“老記者”做一段時間,遠比閉門造車要學得快、學得好。

  實習也是學習,失敗也就是兵家常事。每一次的挫敗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潛移默化,成為了知識和經驗。拿編輯新聞來說,

  由於沒有專線記者帶,

  “北漂”生活是艱苦的,又是充實的,這段異鄉“充電”的經歷成為四名學生心中難忘的回憶。這一次的實習讓她們對電臺這種相對來說比較陌生的新聞媒體產生了新的認識,拓寬了她們的新聞實踐面,在提高了大家的新聞採編能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電臺節目的採寫和製作。

  八個字——時間雖短,收穫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