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類論文精選

  藝術設計是一種通過物質表達精神的創作手段,是一個能衍生和追溯到多方面的專業叢集,也是一種現代化的技術行業。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藝術設計思維

  摘 要:通過系統的學習藝術設計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把培養學生的能力、提升素質放在更為重要的地位,將創新設計能力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引導學生掌握創新思維活動的基本要素,創新思維形式的基本型別及觀察方法、思考方法、分析方法的特點和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能力。

  關鍵詞:設計;思維

  思維是在感知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人腦對客觀現實概括的、間接的反映,是人腦活動的基本特徵之一。它是藉助形式語言實現的對理論認識過程。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反映,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高階能力,思維過程是人們運用感知、表象和概念進行推理判斷、解決問題的過程。

  創造性思維是指通過對物質資訊的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質的內在的聯絡,且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給人們帶來新的具有社會價值的產物。

  創造性思維是多角度的、全方位的思考問題,不侷限於單一的、傳統的思維方式。由此形成了邏輯思維、發散思維、集中思維、散發思維、橫向思維等多種思維方式。

  1、邏輯思維***也稱直接思維***:是一種按一定方向和路線,運用邏輯的方法,在一個固定的範圍內而做得進行思考。又稱垂直思維。邏輯方法具有自覺性、過程性、必然性、間接性和有序性特點。《辭海》中對邏輯思維的解釋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藉助於概念推理的反映現實的過程,它同形象思維不同,是用科學的、抽象概念來揭示事物的本質,表述認識現實的結果。”這種思考問題的方法是我們設計中最基本的思考方法。

  2、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是對一個主題,提出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是說用不同的觀點或不同的角度,全面擴散思維,把思維的內容與問題點有關的各個方面輻射開,從而獲取更多、更新的資訊***即擴散思維***,也就對一個問題進行想象,以多視角去探求的一種思維方法。它 的 主 要 特 點 是 在思維過程中進行大膽的設想,擺脫固有觀念的束縛,使思維活動向多方向擴充套件, 獲得創造能力。在藝術設計中,發散性思維的作用是在思維過程中為設計師提供更多新思路、新創意、新的解決方案和途徑,為設計提供更加豐富的靈感。

  集中思維是指人們解決問題的思路朝一個方向聚斂,而得到唯一的正確答案,是按事物的發展趨勢來進而求解的一種思維方法。通常我們在運用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的過程中,應從集中思維出發進入發散思維,這種思維的發展形勢是:集中思維——發散思維——集中思維——發散思維不停地進行迴圈反覆,無限深化發展。例如:在動畫創作中,對主題的提出經常是從對反映主題各個方面思考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以至輻射到各個層面。這些層面包括個人、家庭、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宗教、意識領域等等,從不同的視角中,找到更能說明問題的獨特語言,並以此將構思深化,回到集中思維上。對該主題的語言表達達到最佳的效果。

  3、形象思維:形象思維藉助比喻、象徵、聯想手段,通過對事物進行選擇、組織加工、塑造以完成。所謂形象思維主要是依靠直觀和表象解決問題的思維,其特點是具體形象性、完整性和跳躍性。視覺傳達設計思維的形象不是簡單的觀察和再現事物,而是將觀察的事物進行選擇、整理、思考和重新組合,是來源於自然而又高於自然思維方式,是一個從自然形象、藝術意象到藝術形象的提煉過程。 例如:梨、蘋果、西瓜等水果基本上都是圓的外形,所以圓形顯得甜美、飽滿和富足,這是對自然進行觀察、模仿後的思考與判斷,藝術設計中的形象創造是通過藝術的思維,有選擇的、重點的將那些最能夠反映事物本質和內在特徵的表象加以強化、概括和突出,使個性更加明確清晰,更具有概括性、象徵性和普遍性。

  4、橫向思維:就是從其他的事物中得到啟示,以解決創造中的困難的思維形式,是一種“非連續式”的變化,以事物相關關係中尋找答案的側面思考方法,是從各個突破口進行思考的,對垂直思維的補充。橫向思維又稱水平思維,在設計思維中通常是以一種概念為啟迪,而發展到產生出一種新的概念。這裡指的新概念不是重複原有的概念,藉助於原有的概念圖形,產生新的概念。

  5、直覺思維:是指思維主體從直接經驗中洞察出事物本質和規律的一種飛躍的創造性思維方法,具有獨特的“智慧視力”的功能,直覺思維同時具有自發性、直接性、瞬間性、推測性、隨機性、自主性這幾種特點,它在創造過程中起中介作用。

  在人的思維活動中,邏輯思維、發散思維、集中思維、形象思維、橫向思維與直覺思維是連續性和間歇性的辯證統一,如果片面強調經驗與某種思維而否認另一種思維直覺活動及感受,就不會帶來創造活動。例如過分誇大直覺思維力而否認經驗認識和邏輯思維,就會造成思維的片面。

  藝術設計思維是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在思維的層次上,設計思維必然包含了科學思維和藝術思維這兩種思維的物質,或者說是這兩種思維方式整合的結果。科學思維或稱邏輯思維,科學思維即形成並運用於科學認識活動、對感性認識材料進行加工處理的方式與途徑的理論體系;是真理在認識的統一過程中,對各種科學的思維方法的有機整合,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在科學認識活動中,科學思維必須遵守三個基本原則,它們是:在邏輯上要求嚴密的邏輯性,達到歸納和演繹的統一;在方法上要求辯證地分析和綜合兩種思維方法;在體系上,實現邏輯與歷史的一致,達到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由此藝術設計思維與科學思維是一種鎖鏈式的,環環相扣遞進式的線性思維方式。它表現為對現象的、間接的、概括的認識,用抽象的或邏輯的方式進行概括,並採用抽象材料、形態進行思維。藝術設計思維主要用典型化、具象化的方式進行概括,用形象作為思維的基本工具。對於藝術設計師來說,形象思維是靈便的一種思維方式。藝術設計需用形象思維的方式建構、解構、從而尋找和建立表達的完整形式。同時藝術設計思維也是設計師在藝術設計的創意過程中,通過對生活進行觀察、體驗、分析,並對素材進行選擇、提煉、加工,最終形成完整的藝術形象的藝術創造活動和創新思維過程。

  藝術設計的思維是一種通過人的視覺感受而將客觀內容納入主觀心靈並予以物件化呈現的藝術形態。因此設計師在設計中常常運用富有哲理性、象徵性以及關聯性的手段使作品產生豐富的聯想性與審美性,在傳達資訊的同時賦予審美的體驗。藝術設計的創新意識不僅表現為對設計本身的創新,還表現在設計師對自己固有設計觀念及能力的認識與突破,它是主觀與客觀的兩個層面。

  上述思維的形式雖然不同,但在運用時可交替進行轉換,以直覺和靈感頓悟等創造性思維方法,培養和發展直覺力、靈感力、頓悟力等能力,並由此構建創造力,形成創造力。愛因斯坦以邏輯思維的方法、形象思維方法、創造性思維方法等,構築起“探索性的演繹法”為主導性質的完善的思維方法進行偉大的探索。發展和發揮天才的能力,作出一系列偉大的科學發展。德國圖形設計大師岡特蘭勃、日本平面設計大師佐藤晃一、被譽為“視覺詩人”的重要代表人物佛裡克豪斯及香港平面設計大師靳埭強、日本動畫大師宮崎峻等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他們綜合上述思維形式,對不同載體形式與內容、具象與抽象,根據主題的需求將元素自由的組合,這種組合把實際不在一起的事物,從意念上巧妙地揉在一起,從而實現了新的形象和新的語言系統,構築起獨特的思維模式。

  通過系統地學習藝術設計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把培養學生的素質、能力、放在更為重要的地位,將創新設計思維能力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引導學生掌握創新設計思維活動的基本要素,創新思維形式的基本型別及觀察方法、思考方法、分析方法的特點和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能力。

  參考文獻:

  [1] 黑暗的王國[M]杜勃羅留波夫選集第一卷[M],上海之藝出版社 1962.273

  [2] 劉紹勤論想象的價值及想象力的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 2004, ***01***

  [3]康德.判斷力批判***上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黑格爾.美學[M],北京: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

  [5]愛因斯坦阿爾伯特著;易洪波 李智謀 譯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1-3-1

  [6]《無言的想象:德國廣告招貼設計大師 岡特.蘭勃》, 陳放/編著社;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1996-05

  篇2

  淺談藝術化傢俱設計

  摘要: 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傢俱的設計時代已經來臨,市場和消費者都需要多元化的設計,具有個性的“藝術家具”有著廣闊的市場。在藝術化傢俱的創作中可以採取主題式的創作方式,通過表現主題的限定,在材料組合的探索中尋找造型變化的可能性。

  關鍵詞 :傢俱 藝術化 主題設計

  傢俱設計具有典型的藝術設計特徵,將藝術和科學技術交融結合,體現一定的審美思想與藝術風格。傢俱設計除了強調功能、材料、結構、技術等物質內容外,傢俱的造型樣式、色彩、裝飾風格等形式與審美要素也是重要的設計內容。這充分體現了人類對美的追求,體現了不同人群對傢俱的藝術形式的不同體驗與情感。

  傢俱是設計門類裡的“奇葩”,組成元素並不複雜但設計變化卻異常豐富。傢俱是外觀形式直接展現在使用者面前,它是功能和結構的直觀表現。傢俱的外觀形式作為功能的外在表現,還具有認知功能,具有資訊傳達和符號意義,並直接通過外觀發揮其審美功能,從而形成一定的藝術效果,給人以美的享受。傢俱的外觀形式存在著較大的自由度,往往基本結構相同,但其外觀形式卻千姿百態。而國內很多傢俱生產商不注重自身品牌的藝術化設計,經常出現“觀光”式的產品開發行為,這樣無法形成辨識度較高的設計品牌,產品的開發東拼西湊,產品家族沒有“設計血統”,無法形成強有力的品牌識別性。

  一、傢俱設計的現狀

  目前,中國的確已是當之無愧的“傢俱製造大國”,但絕非“傢俱設計大國”。在傢俱界,義大利、法國等歐洲國家是實至名歸的主流文化。他們還是引領著讓全球趨之若鶩的各種古典、簡約風格。中國傢俱的產量上去了,但真正說到設計,還是沒有擺脫歐洲的影響,甚至是機械地重複,用成本抵抗文化。要真的走向世界,進入主流文化,需要的不僅是量,還有文化與思想的沉澱。

  這些年我國的傢俱設計出現了惟西方或惟傳統兩個極端。許多傢俱企業從國外或國內傢俱展覽中獲取外國傢俱設計的各種資訊資料,而後稍加改動就作為自己企業的傢俱產品推向市場,儘管有些仿造傢俱的內在質量與原型傢俱有較大的差異,在區域性造型和尺度、用材及結構等方面也有所改變,但在外觀形態與裝飾風格上卻基本相似。有些企業雖然也注意培養設計部門,但許多設計出來的作品還是缺乏美感,經不起市場的考驗。都在提倡“創新”卻沒有找到創新的方法,偶有開創性設計也因為缺乏旺盛生命力而曇花一現。完全模仿的傢俱更是屢見不鮮,不古不今,不中不西。

  現在市場不成熟,設計專利意識差,導致模仿氾濫,一方面生產者受利益驅動,能賺錢就行;另一方面,消費者只圖便宜,不求品位,也是造成“無設計”的主要原因。中南林學院的胡景初教授曾把中國傢俱的設計現狀歸納為“五多五少”:仿造的多,創造的少;共性的多,個性的少;國際形式的多,民族形式的少;大路產品多,精品少;雜牌的多,名牌的少。

  二、藝術化傢俱市場

  傢俱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因此它以其特定的功能形式與藝術形象長期存在於人們生活之中。由於傢俱所具有的審美特徵和傢俱設計的內涵,使得傢俱設計文化還具有了精神層面的觀念文化形態。傢俱的造型、色彩、藝術風格與建築和室內空間共同營造出的特定的藝術文化氛圍具有象徵與隱喻的功能,能影響人們的情緒與感情,潛移默化的培養人們的審美情趣,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

  企業要長久生存,並佔有市場份額,形成差異化非常重要,式樣要有差異化,品牌更要有自身的特點。隨著國內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傢俱的品牌化要求也隨之上升,個性化需求強烈,許多企業正是瞄準了這部分人群制訂市場戰略和企業定位。比如溫州的澳珀正是以其獨特的藝術化傢俱產品定位才獲得了市場的肯定和成功。

  澳珀傢俱的首席設計師朱小杰就是藝術化傢俱設計擁戴者,他不斷推出傢俱設計新作,在“澳珀系列傢俱”之後,又推出了“清風系列”、“笨笨椅”、“椅子雕塑”……這些傢俱一問世,就立刻吸引人們注意,受到顧客的青睞,獲得業內外人士的一致好評,也得到了國外同行的認同,贏得了了廣泛的知名度。

  三、藝術化傢俱的發展

  市場的發展決定了我們沒有必要一定要去迎合大眾,因為大眾的需求也需要開發。消費者,經營者,設計師這三者都不敢嘗試藝術化傢俱,市場缺乏個性化的傢俱產品。消費者抱怨市場上的傢俱千篇一律;設計師們抱怨接到的設計任務限制了設計的發揮;經營者們抱怨客戶欣賞水平不高;可消費者們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元化的傢俱型別,對於設計的鑑賞又如何提升,客戶群的培養自然無從談起。彰顯設計師個性的家居作品會在多元而立體化的市場中找到合適的使用者,小眾化的個性需求自然會逐步擴大,甚至會出現為適合個人風格度身定製的家居用品,為企業度身定製的風格化個性化的傢俱產品目前已經非常普遍。

  以往的傢俱設計是按照產品設計的流程來進行,按照設計流程中對消費群的確定作為設計的最終目標。依據這個定位來確定對造型,對色彩,甚至是對材料的設計要求,這使得設計行為有了明確的目標,但這同時也帶來了設計趨同的現象,設計師的自身風格也逐漸消失了。藝術化傢俱的創作方式有很多種,比如材料組合的創新,功能形式的疊加,造型寓意的體現等。也可以可以採取主題式的創作方式,通過表現主題的限定,在材料組合的探索中尋找造型變化的可能性。這樣在造型的過程並非毫無目的的,設計師的腦海中還是會有功能的訴求,只是放大了設計的主觀性,擺脫現有造型的束縛,但在限定的主題與限定材料的摸索中,個人感受會不由自主地流露在傢俱作品中,自然也就顯現了鮮明的風格化特徵。

  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傢俱的設計時代已經來臨,設計需要創新,創新可以是功能上的、結構上的、材料上的,或者是綜合性的,但必須是在視覺上形成足夠的衝擊力。傢俱市場的發展也說明了不同的傢俱型別是由不同結構形式的企業來製作,藝術化傢俱有其自身的市場層面,市場和消費者都需要多元化的設計,因此具有個性的的“藝術家具”有著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