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藝術畢業論文代發
繪畫藝術具有鮮明的形象特徵,是對現實物件的濃縮與精煉、概括與簡化,突出和誇張其本質因素。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音樂藝術與繪畫藝術特徵的對比
一、音樂藝術與繪畫藝術創作的基礎
1.音樂藝術與繪畫藝術的不同的物質媒介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聽覺的藝術,而繪畫是視覺藝術、感官藝術。以聲音為材質的音樂藝術,在藝術體系中比較特殊。音樂藝術離不開聲音,聲音是音樂藝術的物質基礎,也是音樂藝術的主要表現手段。
繪畫藝術是在二維空間,通過明暗關係以及形象結構來表現物體的空間感,在通過表現物體的大小、前後關係、透視的關係、虛實、色彩變化等手段來表現物體的空間感。所以從本質上說,音樂藝術與繪畫藝術的表現手法和物質媒介是不同的。
2.音樂藝術與繪畫藝術創作是藝術家思想感情的抒發
音樂藝術在所有的藝術形式中能以最直接的的形式抒發人的思想感情。音樂藝術不能直接再現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它沒有在視覺空間中的造型能力,但音樂藝術通過利用音樂特有的語言進行描繪後,能使人能達到一種身臨其境的藝術感覺。音樂家以音樂語言為手段來描繪社會客觀的生活現象,表達人的思想感情。
繪畫藝術則不然,它可以通過運用不同種類的的工具、材料以及不同的畫法來表象繪畫藝術獨特的藝術趣味和美感。通過刻畫來再現現實生活的場景,並通過藝術手法將思想感情融入作品中,既有視覺的衝擊力,同時又讓人們感受到藝術作品的內在情感。
二、音樂藝術與繪畫藝術形式分析
1.音樂藝術和繪畫藝術存在的形式
音樂藝術是聽覺、時間的藝術,繪畫藝術則是現實的直觀的藝術。音樂藝術的展現要在一定的時間過程中完成,是抽象的,不會有具體的物質存在。只有在記憶中體現。
繪畫藝術中的繪畫作品則是一個具體的事物,通過材料的運用達到一種具體形式的存在。繪畫是藉助直觀的形象對物體進行靜態的表現,讓人們有一種面對面的交流的感覺。音樂藝術與繪畫藝術相比,音樂藝術最突出的特點是間接性,只能讓人們欣賞到瞬間的美,而繪畫藝術則是延續性的,通過作品的保留來達到延續。
2.音樂藝術和繪畫藝術的構成形式
音樂藝術用線在紙上表現表現音樂中的旋律,在紙上的每一個符號都不能被孤立出去,每一個符號都有它自己對整曲樂章的貢獻,只有在一起才能表象出這個樂章中旋律的靈魂,才能稱之為一首完整的樂曲。
繪畫藝術中通過創造者用一根根長短不一的線條表現藝術作品。而這些線遠非一般人所想象的那麼簡單,每一個線中都寄存這創作者的情感和神韻,不是給人表面上的視角效果,而是使作品中的藝術感染力更濃厚。
3.音樂藝術與繪畫藝術創作形式
每個能發聲的物體都有自己的形狀,通過它們各自不同的聲音形狀來表現各自的特徵。不同的聲音形狀,可以表達出不同的內在感情。音樂藝術中聲音不僅有形狀的不同,而且還有民族、地方風格的不同。不同民族和不同的時代,形成不同的風格、音調、特色。這些聲音狀貌又可以表現不同的事物、不同人的感情。這樣一些外部現實被音樂藝術塑造出來,體現了音樂藝術的創作性。
繪畫藝術利用不同的材料、技法等創作出不同風格的繪畫藝術種類。繪畫按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分為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畫、水粉畫等主要種類。中國畫按技法的工細與粗放,分為工筆畫和寫意畫。通過不同畫法塑造不同的場景,表現不同的事物,更形象的體現了繪畫藝術的創作力。
三、音樂藝術與繪畫藝術的作用
1.音樂藝術與繪畫藝術培養人能力的作用
音樂藝術通過的旋律來傳達給人們一個輕鬆愉快的心情,在這個過程中使人們的心靈得到陶冶,情感得到昇華。在陶冶情操的同時,提高了人們的音樂審美能力。
繪畫藝術用色彩和線條來創造美,展現美。人們在作畫的時候,可以忘卻生活中的瑣事,使人們的感情得到得陶冶和昇華。在欣賞繪畫藝術作品的同時,我們的審美境界必然得到提高。
2.音樂藝術與繪畫藝術都具有培養愛國情操的作用
音樂藝術可以提高人們的愛國情操。通過民族歌曲的詠唱,對人們進行愛國思想的教育,增強群體的認同感,提高親和力和凝聚力,充分發揮了音樂藝術的功能,無形中起到了培養愛國情操的作用。
繪畫藝術學習都強調畫藝和人品兼修。由於繪畫藝術涉及的技法和材料比較多,所以涉及多方面的知識,因此繪畫藝術要不斷學習,來增加自己的在作品中的文化底蘊。一次次的中國畫畫展中,給我們展示了很多藝術家的作品,通過繪畫作品的賞閱,使我們對中國文化更加的熱愛,通過國畫作品的學習,使我們民族自豪感不斷增加,同時也培養了我們的愛國情感。
通過總結,我們瞭解了音樂藝術與繪畫藝術的不同點和相似之處,掌握音樂藝術和繪畫藝術的不同特點,可以更好的提高欣賞音樂藝術和繪畫藝術的能力,提高藝術欣賞水平,最精音樂藝術和繪畫藝術的發展,只有這樣才會誕生更多更好的藝術作品。
篇2
淺談視覺與繪畫藝術
通過對視覺和畫面構成進行分析,認識到相互之間的關係。提高畫面構成的能力,從而提高油畫創作的能力。本文主要對不同畫面構成形成不同的視覺感受和同一畫面採用不同的構成效果不一樣兩方面進行比較分析論證。
一、有關視覺,視覺傳播的理解和認識。
視覺即是人通過眼睛對外界事物的感知而形成的視知覺。視覺是人認識世界最直觀的方法,是人類瞭解世界,認識世界的視窗。因此也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最重要的途徑。但是我們知道:通過視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包括直觀認識和抽象認識。直觀認識即是通過眼睛對外界直觀畫面的感知***除文字以外的一切物象***,而抽象認識指的是對文字元號的感知。
***需要通過大腦對文字進行處理再轉化成想象的畫面,或邏輯思維來認識世界***人的眼睛對任何畫面的感受都包括直觀認識和抽象認識,不同的畫面,或者說是不同的畫面構成會形成不同的視覺感受,也會形成不同的心理反應。畫面構成與視覺傳播的效果的聯絡是很密切的,這裡所說的直觀畫面主要是指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形成的電影或攝影畫面,或者是人們的視覺角度。傳播,英文為Communication,也包含有交流和溝通的意思。
在中文裡,“傳播”一詞的含義是單向的,僅指由媒體向受眾輸送資訊。然而這個英文詞卻指一種雙向的行為,其含義不僅有媒體的輸送,而且有受眾的反饋。20時世紀後半期興盛於西方的“接受美學”和“讀者反應批評”,便直接涉及了這一雙向的互動行為,而且更加強調受眾的主觀能動性。既然如此,藝術的Communication功能,漢語就該稱“傳播與交流功能”才完整。可是,時下國內研究藝術傳播學的學者,雖然也述及傳播的雙向作用,但在用詞上卻只顧及單向的傳播,有名不符實之虞。雖然如此,為了避免概念的混亂,我還是照國內的慣例,用“傳播”一詞來指傳播與交流二義。但是我今天想要說的是隻是傳播而且僅是影象的傳播。
視覺感受與畫面構成之間的關係在我看來是非常密切的,可以這樣說,一部電影,或攝影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畫面的構成關係。不同的畫面構成形成不同的視覺感受,形成不同的敘事性,就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應。同樣的,同一個畫面採用不同的拍攝手法***也就是採用不同的構圖***其感覺也大不一樣。現就這兩種視覺現象作簡要分析。
二、不同的畫面構成形成不同的視覺感受。
視覺的愉悅性是人類一直追求的精神享受,古代人看戲,皮影,畫畫;現代人看電影,電視,攝影都是為追求視覺上的享受。其實這些都是一種畫面帶給人們的視覺反應和感受。之前美國排了一部讓人叫絕的電影《阿凡達》,看過的都說好,拍手稱快。也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在全球颳起一股旋風。
這就是視覺的魅力。那麼《阿凡達》的魅力究竟何在呢?概括起來不外乎這樣幾點:首先最大的亮點是畫面的處理,即是畫面的美術效果非常強烈,不管是遠景的畫面還是近景的特寫鏡頭都是非常的講究。其次是畫面場景的設定,採用大量的電腦技術製作出亦真亦幻的空間,給人以視覺上的新鮮感。以及故事情節的嚴密性和邏輯性。***畫面具有較強的敘事性***第三是整個畫面的色彩的鮮亮和諧。第四是超強的立體畫面和視聽相結合所產生的震撼效果。可以用新,奇,亮,強來概括整個片子的特點。這也恰恰迎合了人們喜歡獵奇的共同心理。
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導演和攝影師非常注重畫面的衝擊力,運用了很多特寫鏡頭。同時也注意了畫面的唯美性。特寫鏡頭運用的是形的構成,畫面色彩的處理是色彩的構成,他們之間的完美結合便形成了強有力的視覺衝擊。當然阿的成功不僅僅是畫面,還有視聽效果和情節的起伏嚴密。總之目前為止他是較完美的。
以前很喜歡張藝謀的電影,回過頭來看張的電影,他的電影的最成功之處就是畫面的處理,就是畫面的唯美效果。有人說他拍的電影每一個鏡頭都是一幅動人的畫,我很贊同。不管是大型場景的拍攝,還是人物的特寫鏡頭都很注重畫面的構成安排,甚至可以說精到。他的《英雄》,其中的打鬥場景運用了幾處特寫鏡頭。
人物位置的安排都很精到。大場景的拍攝也讓人叫絕,充分地借鑑了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勢與排列組合,形成一種排山倒海的氣勢。他的《英雄》和《滿城盡帶黃金甲》中都有充分地體現。歸納起來,滿構圖,黃金分割,俯視,特寫鏡頭是?影的特色,敘事性和唯美性相結合。但唯美佔居主要地位;所以往往看過他的電影的人都有人說沒看懂。甚至有媒體爆料張不會“講故事”。他留給觀眾更多的是畫面,而不是情節。這就是不同的畫面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
三、同一個畫面採用不同的構圖其效果也不一樣。
面對同一個拍攝物件,有的人拍攝出來的效果好些,有的人拍攝效果差些。其原因就是就是畫面的構成和畫面的虛實效果處理的差異。同樣是照一個人頭像,頭照得大一些和照得小一些,會形成不同的視覺效果。另外,同一個構圖畫面採用不同的色調,其給人的視覺效果也不一樣。
由此可見視覺傳播,視覺感受,都和畫面的構成有關。畫面構成是視覺效果的關鍵所在。電影《英雄》,記得裡面大面積運用紅、綠、黃的色彩和大量應用戈壁、沙漠、森林的視覺元素……現在看來,就是覺得導演實際上是試圖在用這些視覺元素對觀眾的迷醉中,消解暴君對子民的殺戮以及刺客對暴君的臣服這樣的投降話題對現代觀眾帶來的噁心感。
仔細想想,其實把殺戮的殘暴轉化為“視覺的盛宴”是《英雄》的拿手好戲。如傾盆般的箭雨,破房而入,然後釘釘般“趴趴”鑽入牆壁;如傾盆般的箭雨,噴向無名,宮門上佈滿箭矢,只留下人型的箭空。而在打鬥中,編導也賦予了某種審美與詩意,如通常的武俠格鬥撒滿鮮花,並且與觀眾保持一段欣賞的距離。所以這個片子用一種視覺的效果達到了更堂皇的包裝和更迷離的誘惑。對受眾達到了一種精神上的臣服。
這正是作者運用特寫鏡頭將本來很無足輕重的畫面拍得如此的唯美,也從傳統的敘事性轉到魔幻般的視覺盛宴裡面。這是特寫鏡頭和傳統鏡頭的差別。在攝影領域這種差別表現得最為明顯,一個畫面,中心人物的安排是很講究的,或左或右,或大或小都會影響畫面的效果,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圖。特別是在新聞攝影體現得尤為突出。當然新聞攝影不能和當代藝術等同起來,但是其原理是差不多的。類似的例子還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
綜上,視覺傳播與畫面構成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不同的畫面構成會形成不同的視覺效果,傳達出不同的意境。在油畫創作中我們也可以借鑑這些形式以達到更好的創作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