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管理論文文獻
經濟是一個公司的命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房地產經濟管理
摘要:隨著我國房地產市場的放開,房地產市場過熱。發展速度過快;房價高居不下普通百姓壓力大;房地產交易現在已成為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力量。本文就國內房地產經濟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房地產;經濟;現狀;
我國房地產價格指數在2008年出現短暫下跌過後,即再次上漲。2010年中央出重拳遏制房地產價格上漲,到目前為止,雖然銷售量有所萎縮,但價格依然保持堅挺。在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房地產業快速崛起併成為我經濟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房地產業的迅速發展在改善民眾居住條件提高生活水平。促進其他產業的帶動發展,提高地方財政收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在我國,因其特殊的國情背景,房地產業發展問題不僅僅只是簡單的經濟問題,同時承擔著難以推卸的社會責任。引導房地產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是直接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近幾年。針對房地產市場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期。然而從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執行情況來看。收效甚微,房地產市場發展中一些深層次的根本性問題仍未得到徹底解決和糾正,房價增長的勢頭仍未得到抑制,甚至於出現政府越管問題越升級的現象。可見雖然我國房地產業的發展前景是光明的,但在具體實踐我國房地產經濟管理仍存在許多問題和難點,實現我國房地產市場健康持續發展的道路充滿艱辛。
一、房地產經濟管理的現狀
國內的房地產企業單位一般都在一定程度建立了企業的經濟管理制度,在基本業務管理方面算是有章可循,但依然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對經濟管理存在許多誤解,這就使得企業經濟管理相對薄弱,經濟業務的隨意性變大,同時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導致企業在這方面比較混亂。首先是會計基礎工作薄弱,致使會計資訊失真秩序混亂,會計監督流於形式,單位負責人違法干預會計工作,擾亂單位會計工作。其次,法人內部監督機構作用不明顯,在實際工作中,董事會、監事會的監控作用嚴重弱化,往往缺乏有效的監督作用。再次,法律意識薄弱,部分人員法律意識薄弱,有法不依,投機取巧,執法不嚴,姑息將就,拉人情給面子的現象普遍,管理鬆弛,造成了一系列經濟犯罪。最後,企業經營層以及普通員工的素質不高,人力資源政策不健全。
二、房地產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管理目標都在於儘快實現房地產市場供需的總體平衡。抑制房價的過快上漲。實現居者有其屋。然而對於我國當前所處的社會經濟發展初級階段的認識不到位。我國房地產經濟管理在房地產市場一些問題的認識上和長期的規劃上還不是很清晰.甚至存在片面性和錯誤的認識.導致政策目標的短期性嚴重,缺乏前瞻性。同時,政策目標的模糊不清.短期的政策手段和中長期規劃思路不一致,甚至出現相違背的現象。政策的不連續性和科學性合理性的欠缺。造成房地產整個行業隨著政策的變動而出現上下波動.不僅擾亂房地產市場的正常執行。同時政策存在的漏洞也給投機者帶來可趁之機,干擾市場秩序。如經濟適用房政策、房地產稅收政策、住房產業政策等都是我國房地產經濟管理思路不清、目標模糊的有力說明。再者,我國政府對房地產經濟管理處於被動的位置.忙於具體的事務管理和救火中,缺乏長期規劃,事後調控居多,造成“一放就亂。一放就漲.越管理越升溫”局面的出現。
1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的不健全
從世界各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的經驗來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是保障房地產市場良性執行的先決條件。在我國。由於房地產正處於快速發展的初始階段。房地產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程度有待加強。房地產市場管理應是一個從最初的開發、建設、交易到後期管理的完整體系.但是在我國目前還沒有形成一部覆蓋整個房地產市場管理法。我國房地產市場法律法規的建設程序明顯落後於當前我國房地產高速發展的需求,導致法律真空現象越來越多。其次,我國目前主要還是依靠行政權威對房地產經濟進行管理.很大一部分檔案都是以國務院名義牽頭頒發的,或是以國家部委辦的名義釋出的,如國11條、新國四條等,缺乏法律的嚴肅性、穩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特點。即使在特定領域相關的法律法規已初步建立.但與此相配套的條例、實施細則不完備,造成房地產市場.特別是土地交易上政令不通、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陷人惡性迴圈中。加上已有法律法規落實不到位,使得法律應有效力大打折扣。
2機制不完善.管理流於形式
我國房地產經濟管理已跨過了多個年頭中。房地產成為我國政府經濟管理中的重點和焦點。特別是近幾年,政府對房地產的管理可謂重拳出擊,政策短時間裡密集推行。但效果不佳,許多政策與規定只流於形式。走走過場,執行不到位,甚至不乏失真、變形。部分政策可操作性不強,存在爭議。實施細則在制定頒佈遠遠跟不上實施原則的制定頒佈。我國相關經濟管理的措施落實大部分採取自上而下的形式。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房地產兩級監督、管理、調控職責、範圍未劃分清晰和明確定位.導致我國房地產行業政策的出臺都是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非合作博弈。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過渡階段,房地產業高收益與低成本的特點使其成為地方經濟的支柱產業和地方財政重要來源,也成為地方政府推高地價、拉高房價的原動力。公權力與房地產開發商的合作,極易導致內部交易、權錢交易.導致巨集觀經濟管理操作明視訊記憶體在失誤現象。房地產市場中官商結合的鏈條若無真正打破,我國房地產經濟管理的難度將越來越大,國家巨集觀政策也註定流於形式,難發揮有效作用。加上,在房地產市場中最為關鍵的金融、企業、土地、地方政府等多個環節上在日常執行中各自為政.協調不足,各自決策,決策相互脫節,也導致我國房地產經濟管理流於形式。
三、房地產經濟管理建議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
法律法規體系的完善一般都需經歷一定的發展階段和經驗的積累。當前。實現我國房地產市場的正常執行,需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國房地產法律法規.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完整房地產法律體系.實現房地產市場執行的規範化和房地產經濟管理行為的合理化和合法化。首先,應以法律來有效制約政府的經濟管理作用的發揮,避免影響更大的擾亂。同時以法律切實保障我國房地產綜合、全方位的、多層次的巨集觀調控體系的建立和實施。繼續完善《土地管理法》、《建築法》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儘快出臺各相關的實施細則,促成《房地產法》的出臺,將房地產開發建設管理、交易管理、中介服務管理及相關的後期服務管理等各個方面完全納入法律規範體系,提高我國房地產行業相關規範政策的層次性、穩定性和嚴肅性.使我國房地產市場經濟管理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2、建立健全管理機制.
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存在的許多問題有著深層次的原因,單純依靠簡單的行政命令調控難以有效解決。改革房地產管理體制是解決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不良局面的有效途徑。要正確認識政府經濟管理職能在市場經濟中所能起到的作用.調整政府部門的管理職能。正視市場失靈的存在,但必須在充分發揮市場自身調節功能的基礎,根據市場的變化進行適當、適度的干預,最終建立起有利於房地產業發展的合理、有效的執行管理機制。為促進房地產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制和社會環境。
篇二
經濟管理新模式
摘 要:在我國現代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要求下,迴圈經濟作為一種生態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通過對迴圈經濟的產生背景、概念、內涵、主要特徵以及我國發展迴圈經濟的戰略意義和對策進行了初步的探析。
關鍵詞:迴圈經濟;經濟管理模式;理論研究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17-0068-02
1 迴圈經濟的概念、內涵與特徵
1.1 迴圈經濟的概念
在1990年出版的《自然資源和環境經濟學》一書中,“迴圈經濟”是由英國環境經濟學家D.Pearce和R.K.Turner正式提出。從字面意思上看,“迴圈”+“經濟”是指人類在經濟活動中應當遵循能量守恆轉化定律,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領域中實現閉路、迴圈式的流通。其深層次含義是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為指導,運用生態學規律,重構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實現資源的高效迴圈利用。
迴圈經濟一詞是對物質閉迴圈流動型經濟的簡稱,是物質、能量梯次和閉路迴圈使用為特徵,以經濟生態化為基礎推進可持續發展一種全新的經濟執行模式。其內涵表現為:在經濟發展中,遵循生態學規律,將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可持續消費等融為一體,實現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達到經濟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諧迴圈,維護自然生態平衡。
1.2 迴圈經濟的內涵
迴圈經濟本身具有系統性和生態性:***1***系統性迴圈是指在一定系統內的運動過程,迴圈經濟的系統是由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等要素構成的大系統。迴圈經濟觀要求人在考慮生產和消費時將自己作為這個系統的一部分來研究符合客觀規律的經濟原則。***2***生態性資源在經濟活動中的迴圈閉環反饋式迴圈流動。一切物質、能源可以在不斷進行的經濟活動中得到梯次利用或最合理使用,資源承載的迴圈使生態系統平衡地發展。
1.3 迴圈經濟的主要特徵
迴圈經濟作為一種科學的發展觀,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具有自身的獨立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3.1 新的系統觀
迴圈經濟觀要求人在考慮生產和消費時不再置身於這一大系統之外,而是將自己作為這個大系統的一部分來研究符合客觀規律的經濟原則,將“退田還湖”“、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生態系統建設作為維持大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來抓。
1.3.2 新的經濟觀
迴圈經濟觀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僅僅沿用19世紀以來機械工程學的規律來指導經濟活動。不僅要考慮工程承載能力,還要考慮生態承載能力。在生態系統中,經濟活動超過資源承載能力的迴圈是惡性迴圈,會造成生態系統退化;只有在資源承載能力之內的良性迴圈,才能使生態系統平衡地發展。
1.3.3 新的價值觀
迴圈經濟觀是將自然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需要維持良性迴圈的生態系統;在考慮科學技術時,不僅考慮其對自然的開發能力,而且要充分考慮到它對生態系統的修復能力,使之成為有益於環境的技術;在考慮人自身的發展時,不僅考慮人對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1.3.4 新的生產觀
迴圈經濟的生產觀念是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儘可能地節約自然資源,不斷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迴圈使用資源,創造良性的社會財富。
1.3.5 新的消費觀
迴圈經濟觀要求走出傳統工業經濟“拼命生產、拼命消費”的誤區,提倡物質的適度消費、層次消費,在消費的同時就考慮到廢棄物的資源化,建立迴圈生產和消費的觀念。同時,迴圈經濟觀要求通過稅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的一次性產品的生產與消費。
2 我國發展迴圈經濟的戰略意義
2.1 發展迴圈經濟是緩解資源約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國資源稟賦較差,雖然總量較大,但人均佔有量少。國內資源供給不足,重要資源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為了減輕經濟增長對資源供給的壓力,必須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迴圈利用。
2.2 發展迴圈經濟是從根本上減輕環境汙染的有效途徑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環境汙染狀況日益嚴重。大力發展迴圈經濟,推行清潔生產,可將經濟社會活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和生態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
2.3 發展迴圈經濟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國資源利用效率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然較低,突出表現在:資源產出率低、資源利用效率低、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資源回收和迴圈利用率低。大力發展迴圈經濟,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強國際競爭力,已經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2.4 發展迴圈經濟是應對新貿易保護主義的迫切需要
我們要高度重視,積極應對,尤其是要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大力發展迴圈經濟,逐步使我國產品符合資源、環保等方面的國際標準。
2.5 發展迴圈經濟是以人為本、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
必須大力發展迴圈經濟,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讓“人民喝上乾淨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
3 我國發展迴圈經濟的對策
3.1 建立促進迴圈經濟的法規制度
近年來,國家經貿委組織研究資源綜合利用的法規體系,向全國人大提出將資源綜合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廢舊物資綜合利用等內容,列入立法規劃,這是非常必要的。應加快立法步伐,形成我國迴圈經濟發展的法律框架體系。
3.2 通過政策引導迴圈經濟的發展投資和消費是拉動迴圈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產業政策應強調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環境保護,提高經濟的競爭力;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以有利於迴圈經濟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在投資政策和專案選擇上,對投資方向的鼓勵和限制上,向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方向傾斜。
3.3 利用經濟手段,形成迴圈經濟發展的激勵機制
用經濟手段促進迴圈經濟的發展,是OECD國家採用激勵機制保護環境的有機延伸。由於OECD國家實施了嚴格的“汙染者付費”政策,廢舊物資回收和綜合利用企業可以得到廢物產生者的資金補助。
3.4 開發形成技術支撐體系
應運用迴圈經濟的思路,通過對經濟系統的物流和能流分析,設計我國的工業化城市化路徑,建設高新技術園區,降低生產和消費過程的資源、能源消耗及汙染物的產生和排放。迴圈經濟的發展,最終要靠技術進步。研究開發那些迴圈經濟發展所必需的技術,諸如資訊科技、水重複利用技術、能源綜合利用技術、回收和再迴圈技術、重複利用和替代技術、環境監測技術以及網路運輸技術等。
3.5 建立綠色GDP核算體系
GDP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GDP的增長只是反映了人類為社會創造的財富,通常被人們視為經濟活動的“正面效應”。然而,在GDP增長的同時也會產生“負面效應”,這種負面效應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人類無休止地向生態環境索取資源,使自然資源從絕對量上逐年減少;二是人類通過各種生產活動向生態環境排洩廢棄物使環境汙染,或濫用資源使生態破壞。綠色GDP是為了克服GDP的缺陷而提出來的,它是指從現行的GDP中扣除環境資源成本和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服務費用後的剩餘國內生產總值,它為構架迴圈經濟新體制指明瞭方向。
4 結論
迴圈經濟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深化和具體化,是解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與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矛盾的根本出路。立足於21世紀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國家的生態環境安全,推行迴圈經濟發展模式,是解決當前和今後面臨的一系列重大資源、環境和經濟問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柴寶芬.迴圈經濟的內涵及其產生背景[J].中國電力教育,2007,***4***.
[2]齊建國.發展迴圈經濟:背景與對策[J].中國社會發展戰略,2005,***6***.
[3]單寶.解讀迴圈經濟[J].生產力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