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上市公司會計資訊披露失真原因及對策
論文關鍵詞:上市公司 會計資訊披落 註冊會計師跨任制度 證券監管體制
論文摘要:近期上市公司的虛假資訊披寡事件層出不窮,引起社會各界尤其是會計界的巨大反響和深思。從我國目前的現狀來看,會計資訊失真的主要根源尚不在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本身,而在於缺乏相應的高效的支撐系統。文章論述了公司治理結構、註冊會計師跨任制度與證券監管體制等支撐系統對會計資訊披露質童造成的影響,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會計資訊披塞制度的幾點建議。
證券市場是資源配置的重要場所,證券市場能否有效運轉關鍵在於上市公司資訊披露制度的完善程度。為提高會計資訊披露質量,引導證券市場的良性發展,世界各國都致力於建立一套完善的會計資訊披露制度。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先後制訂併發布了數十項相關的法律、法規與制度,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以上為國務院***,《企業會計準則》《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範》***以上為財政部***,《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披露細則》***中國證監會***等。新《會計法》於2000年7月1日頒佈實施以來,財政部加大了會計改革的步伐和力度,出臺了《企業會計制度》,對《非貨幣性交易》《債務重組》等準則進行了實質性修改。這些重大舉措,對於抑制盈餘操縱等會計***極具威懾力,為提高上市公司會計資訊質量和財務報告透明度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然而,證券市場的違規現象並沒有隨著這些制度的頒佈實施而減少,繼瓊民源、紅光、東方鍋爐,ST鄭百文之後,又暴露出了銀廣夏、ST黎明等會計***惡性案件。這些行為向會計界提出了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新《企業會計制度》基本上沿用了國際會計準則,為什麼上市公司的會計***還是屢禁不止?本文試圖從公司治理結構、註冊會計師獨立性與競爭性問題、證券監管機構以及成本效益不對稱等支撐系統方面尋找原因,並從會計理論與實務的角度對上市公司會計資訊披露質量問題提出對策與建議。
一、上市公司會計資訊披露失真的原因探析
***一***內因: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
資訊披露是公司治理結構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其要求、內容和質量也深受公司治理結構的直接影響。現代企業制度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必然導致上市公司的投資者與管理層存在著嚴重的資訊不對稱。目前我國普遍存在“一股獨大”現象,不僅國有企業改制公司如此,就是一些新上市的民營企業也有類似問題。這種股權結構勢必造成大小股東群體間嚴重的資訊不對稱,大股東往往利用資訊優勢操縱公司,肆無忌憚地掠奪小股東的利益,而作為弱勢群體的小股東往往因無法及時準確地瞭解資訊而利益受損且渾然不知。資訊一般是由管理層負責編制和提供,而管理層的聘任顯然受大股東意志的支配或影響。管理當局出於利益驅使,往往和大股東聯合起來,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大量私人資訊與資料,對報表進行粉飾與美化,根據需要不斷地調節收益與盈餘,向市場傳遞不真實的資訊。常見的方式有:①在編制財務會計報表時巧用、濫用會計政策,隨意改變折舊政策,按需少提或多提折舊;靈活確定準備金比率,按需多提或少提各種準備金;高估或低估存貨計價,按需確定計價標準;潛虧掛帳或在帳外隱匿利潤。②對關聯交易進行“暗箱”操作:虛構資金佔用費;虛構投資收益;虛構資產租賃收益;虛構費用負擔轉嫁等等。這種不真實的會計資訊,不但會擾亂企業的真實估價表現,增加投資風險,而且會導致證券市場資源的低效或無效配置。但迄今為止,我國的公司治理結構中尚未對確保會計資訊質量的真實有效作出制度安排,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的責任意識薄弱。因此,為了防止上市公司披露虛假會計資訊,就必須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分散股權結構,明確公司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獨立董事的責任和權利,使其各負其責,相互獨立,相互制衡。
***二***外因:註冊會計師缺乏競爭性和獨立性
如果說公司治理結構是導致上市公司會計資訊虛假的深層原因,那麼註冊會計師聘任制度是導致會計資訊虛假最直接的外部原因。眾所周知,公司必須委託註冊會計師對其編制的會計報表、財務報告等會計資訊進行審計並出具審計報告,註冊會計師審計後的會計報表及審計報告經中國證監會審閱批准後才能對外公佈。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註冊會計師受其聘請的上市公司牽制,不講職業道德,與上市公司“一個鼻孔出氣”,必然會導致不真實、不合法的審計報告出籠,欺騙廣大投資者。要規範註冊會計師的誠信行為,光靠對註冊會計師加強職業道德方面的培訓,或通過社會輿論來制止其行為都是不夠的。獨立性是社會審計的靈魂,而競爭性則是註冊會計師行業保持活力的源泉,缺乏獨立性和競爭性,社會審計的鑑證功能將一文不值,並可能使上市公司的會計***更具欺騙性。根據證監會的要求,上市公司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必須經股東大會批准,然而在目前內部人控制現象普遍存在的情況下,股東大會並沒有什麼權利,控制權和決策權往往掌握在高層管理者手中。註冊會計師的聘任實際上由高層管理者決定。這種被扭曲了的聘任制度,必然導致註冊會計師與上市公司過於親密而喪失獨立性。這不僅降低了一些註冊會計師的職業敏銳性,而且淡化了註冊會計師對社會公眾的責任感,因此,必須強化註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引進競爭機制,加強會計師事務所自身的風險意識。
***三***會計資訊的監管體制需進一步完善
我國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註冊會計師審計質量低下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然而,證券監管部門—中國證監會的監管水平與力度也不容樂觀。多年來,中國證監會在證券市場中承擔了一個全能的角色,既負責公司上市前的資格審查及上市公司的監督管理,也對上市公司披露的資訊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等情況依法進行查處。面對著越來越大的上市公司群體,證券監管機構的監督明顯力不從心。證券市場***醜聞層出不窮,除了上市公司和註冊會計師自身的原因外,證監會也有一定原因。中國證監會的審查往往是事後監督,處罰力度不夠,並不能起到過濾虛假資訊的作用。目前,證監會並沒有建立完善的約束機制,監管人員如果沒有高度的民族責任感和良好的市場意識,他可以不關注會計資訊是否真實,而將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更好地履行中央政府巨集觀政策的需要上去。
(四***成本效益不對稱,利益機制失衡
會計資訊成本主要包括蒐集與加工費用、資訊對外報告費用以及機會成本等。作為資訊提供者的企業、政府、外部資訊使用者可從會計資訊披露中受益,會計資訊效益的獲得必須為會計資訊的生產與提供花費一定代價。大部分企業為追求經濟利益,不願增加會計資訊產品的供給,千方百計降低會計資訊成本,又企圖獲得最大的會計資訊效益,就不得不人為捏造會計事實,篡改會計資料,為私利而編***帳假表,虛盈實虧,虛虧實盈,從而使會計資訊喪失真實性。政府、企業、外部資訊使用者強調資訊披露制度交易成本的有效減少,忽略了會計資訊成本在建立和完善資訊披露制度中的重大作用,片面地追求政府的資源利用和稅收,追求企業的良好公眾形象,追求外部資訊使用者的價值評價和監督效率等。然而,會計資訊披露屬於非商品化資訊產品,負責提供資訊產品的企業必須增加相關會計成本支出,相對減少企業所有者利益,更好地為投資者提供會計資訊服務。因此,制定會計資訊披露標準的執行基礎,必須考慮適當的合法的資訊生產和提供標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會計資訊的模糊性,最大限度地保護資訊使用者的利益。
二、完善上市公司會計資訊披露制度的建議與對策
我國證券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會計資訊的真實可靠性是至關重要的。目前我國上市公司***醜聞不斷,其治理整頓已刻不容緩。高質量的會計資訊不僅需要高質量的會計準則,而且需要高效率的執行機制。我國企業的會計資訊失真現象,其主要原因並不在會計系統與會計制度本身,而在於缺乏高效的支撐系統。為遏制和根除上市公司的違法性會計資訊失真現象,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治理。
1)儘快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和股權結構,建立科學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約束機制。
2***完善證券監督部門和中介機構等社會監督體系,建立獨立、公正的審計體系,提高中國證監會和會計師事務所在廣大公眾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發揮其積極的監督職能。
3***制訂相應的法律法規,健全法律監督制度,嚴懲違法性會計資訊失真行為,解決成本效益不對稱問題。
4***借鑑美國證券市場資訊披露政策和監管的經驗,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制訂公平資訊披露制度*** Fair disclosure***。
5***要建立準確高效的資訊披露制度,降低會計資訊的傳播成本,應推廣使用Internet釋出會計資訊。
總之,從我國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上市公司會計資訊***案件來看,真正的問題不是出在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上,而在於市場和執行機制缺乏效率,也就是我國目前缺乏相應的支撐系統。《關於會計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的作用》的報告指出,由於缺乏適當的執行機制,公司常忽視本國或國際會計準則,根據自己的需要採用會計實務圖。基於我國的市場經濟體系還未真正完善,且這種支撐系統與政治、經濟、法律等環境息息相關,因此,一個行之有效的支撐系統的建立並非一墩而就,需要一個不斷的磨合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