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學與電工技術論文

  電工電子技術在機電類學校作為一門基礎課程,是電學相關的各個專業的學生必修的課程之一。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篇一

  淺談電工電子技術教學

  摘要:電工 電子技術是一門相對比較抽象難學的課程,本文通過從怎麼學習基礎概念,如何更好的做實驗,怎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便為更好的做好工學結合,理實一體入手,分析了在電工電子教學中常見到的典型問題,為高職高專電工電子的教學提供一些 參考。

  電工電子技術在機電類學校作為一門基礎課程,是電學相關的各個專業的學生必修的課程之一。但是對於高職高專類的學生,底子差,物理基礎知識掌握不牢,而本課程主要特點是內容涵蓋面廣、概念多、抽象、難學、難記、難理解。在實際的 教育教學過程中,針對此類學生,需要教師充分對課程理解,消化,通過具體例子分析,真正做到工學結合,理實一體,從學中做,從做中學。大量的學者和專家對高職高職電工電子技術教學進行了研究和分析,主要在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方面展開[1]。根據個人授課經驗 總結,電工電子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學習,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備學生,講好課,多總結。

  明確教材的性質、任務、教學目標、容和要求、研究教材中各章節的重點和難點,很重要,但是研究所授學生的心身 發展特點,相關知識面和智力基礎也是同樣的重要的,以前在更多 文獻裡關於教師如何備好課講的很多,但是如何備好學生也是一門比較複雜的課程,在一個班級裡,有反應快點,反應慢的,有自學能力強的,自學能力弱的,要每個人學生做到能懂,無疑對教師是一個考驗,所以備學生就顯得比較重要,尤其是對於高職高專的學生,基礎比一般本科院校的要差一點,這對教師的要求會更高。

  怎麼講好課,要求我們對教學內容有深刻的認識,認真的組織;課堂上要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做一些比喻性,對比性的較強易懂的例子以及結合實物掛圖等形式[2],使枯燥乏味的知識趣味化、生活化、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正確評價學習行為,幫助學生體驗成功,要每一個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自豪。例如我們在講授二極體開啟電壓和正向壓降的時候,好多學生容易含糊。首先二極體要導通,導通的前提是正向偏置,電壓達到所需開啟電壓才導通,導通後二極體上才會有一個正向壓降。學生容易把開啟電壓和正向壓降搞混,教師就可以通過舉一些相似的例子來比較記憶。

  總結,顧名思義,就是對所做做教學進行總體歸納和全面概括的具體結論。一般情況,在每一章節學習完成以後,學生很難自己把學習的知識系統的連貫起來,這就需要教師給於一個正確的引導。教師在總結中可以利用一些對比、類比的方法,找出異同點。比如在放大電路講授結束之後,教師可以通過將分壓式,固定式及射極輸出器的的靜態值,動態值的求法以及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放在一起類比,指出電路的異同點,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二、建框架,學概念,打基礎。

  好多教師在新學期開始,就一股腦的開始講授新課,至於為什麼要學這門課,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知道什麼,這門課究竟是講什麼的,好多學生都是不清楚的。所以開始上課的時候,沒有必要第一堂課就開始講課,教師可以利用一堂課或者更多的時間,把所要學習的知識給學生一個大的框架,就像蓋樓一樣,先把建設大樓所需的圖紙,材料,資金等必須物品準備好,這樣蓋起樓來,就可以得心應手。就像學生學習電工電子技術,教師可以細緻的把這門課程先分為電工技術部分和電子技術部分。電工部分我們可以分為電工基礎,電路分析,安全用電;電子技術部分可以分為類比電子技術,數位電子技術,新型電子技術部分。每個大的框架,結合具體生活的例子在給學生仔細剖析,使學生一開始就對電工電子技術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給學生一個整體的框架,要學生知道我們要學什麼,需要從哪些方面下手,怎麼樣去學,怎麼樣才能學好,以消除學生在高中時期對物理的恐懼心理,更好的投入到電工電子技術知識的學習,認識到我們學習的知識很實用。 三、重實驗,多實訓,勤練習。

  電工 電子技術技術作為一門實用技術比較強的課程,理實一體化,培養學習聽、看、做、記、想的能力,更有助於調動和開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徹底變革原來的實驗內容,提升基礎實驗的內涵,在驗證性實驗中滲入“探究型”內容,加強設計性實驗教學內容,完成一定的應用創新設計實驗,使實驗教學變為由理論通向工程實際的橋樑。在實際的實驗教學中,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設計能力,以及綜合情況的處理能力。為此,可以將電工電子實驗教學規劃為3個模組。即:基礎訓練模組、綜合設計模組、應用創新模組,然後根據每個模組分配具體的合理的時間。在每章課程結束後,安排一個小實驗,使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通過採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法,打破理論課、實驗課和實訓課的界限,將其中相關教學環節相對集中,由同一教師主講,教學場所直接安排在實驗室或實訓車間,使“教”,“學”,“做”同時互補,整體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比如在做電晶體簡單測試的試驗中,要用到萬用表,二極體,三極體,電阻器等主要電工電子器件,教師可以要學生要對比二極體,三極體,電阻在外形上有什麼不同,然後從裡到外,從簡單到複雜,要求學生通過萬用表測出各個元件的特點,並作出 總結,另外在測量方法上也可以要學生驗證二極體,三極體的主要特點。要學生體會到我們講的理論和具體做的實驗是一體的,更促進學生的理解和動手能力,從點到面,從簡單到複雜,從不知到無所不知。

  四、結束語

  電工電子技術比較抽象,尤其是一些概念,不像其它工學學科,學生通過具體的實驗或者實訓看得到,好多時候只能通過抽象的想象來理解,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採用多種靈活的授課方法,更好的增加學生的理解力是教學者的首要工作,本文通過教學中三個方面的分析,希望能給電工電子的教學提供一些 參考,使學生能夠熱愛電工電子,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樂趣,使電工電子技術不在枯燥,促使學生從實踐中得到真知,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為學生以後的工作,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 文獻:

  [1] 張 麗,王振翀,魏幼平.《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教學設計的探討[J].2009,7***7***,79-81.

  [2] 閆慶利.電工與電子技術教學方法探討[J]. 科技資訊2009,3,565

  篇二

  電工電子課程改革初探

  【摘 要】電工電子課程是電工電子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本文中主要探討了有關電工電子課程的改革問題。文章首先明確了電工電子專業的培養目標與課程設定內容,並以此為基礎,分析了電工電子課程的改革思路,探討了其具體的改革措施方法。

  【關鍵詞】電工電子;課程改革;改革思路;措施方法

  作為電工電子專業的必修基礎課程,電工電子課程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對於學生日後的學習與能力培養有著很大的影響作用,筆者就主要針對電工電子課程的教學改革來談談自己的想法與建議。

  1.電工電子課程的培養目標

  電工電子專業屬於製造業,其培養目標主要是:理論方面要求學生掌握與電氣相關的基礎知識,例如安全用電,常用電氣材料與元件,企業生產實際中常用的電機,電氣測量及常用儀表儀器,電氣控制技術的基礎知識,電氣裝置維護保養的維修的工藝知識,瞭解電氣控制的前沿技術以及企業質量管理和質量控制的相關知識等;實踐方面要求學生具備相關電氣操作,例如要會識別一般的電氣圖樣,具備觸電急救以及電氣故障應急處理的能力,具備選擇和檢修常用電氣材料和元件的能力,具備為企業選用電機的能力,具備正確使用電氣測量工具的能力,具備按照電氣圖樣製作電氣控制裝置的能力,具備維護以及維修電氣裝置的能力等。 因此在電工電子專業的課程設定中,除了要針對一些專業課程進行設定,還要對公共文化類以及其他一些選修課程進行設定。

  2.電工電子課程改革的思路

  為了能夠更好的促進電工電子教學的發展,提高教學水平,我們就必須要改進原有的落後的教學模式,不斷深化改革,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評價體系等多方面進行改革,以此來完成教學課改。以下我們就針對這一改革思路進行探討。

  2.1教學內容改革

  教學內容是決定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基礎,也是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教學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將教學內容傳播給學生,使學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識。因此確定合理的教學內容的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準備教學大綱時要切實貼合電工電子專業的教學需求,制定詳細的教學方案,將所需要教學的內容分為若干個模組,並一一講解分析,提取出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使學生更好的領會學習重點,促進其學習能力的提升。

  2.2教學方法的改革

  教學方法是否合理科學對於其教學效果的影響是非常直接的,好的教學方法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反之,則會起到事倍功半的不良效果。而教學方法的改革程序中,教師觀念的轉變是首要條件,只有教師轉變了原有的滿堂灌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讓整個教學活動圍繞著學生開展,而教師則作為一個引導者而並非主導者,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增強學生的能動性與主觀意識,給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表現自己的平臺,以這種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

  2.3評價體系的改變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人才而不是選拔人才,學習的過程就是為了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師的教學質量,所以合理的評級體系在教學改革中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對每一個課程、每一個專案的完成情況進行及時地考核,然後進行合理地評價,對評價的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在評價的過程中,評價的內容不只是重在考核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瞭解和掌握,還應對知識的綜合運用以及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進行考核,最終對整個考核過程進行綜合評價。

  3.電工電子課程改革的具體措施

  在明確了電工電子課程的改革思路後,我們就應當以此為基礎,採取相應的措施與手段來改革課程教學,在此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具體的改革措施建議,內容如下所示:

  3.1從實際出發,培養學生對電工電子專業的學習興趣

  電工電子專業一般都是在高職中專院校開設,這些學校的學生有一個整體的特點就是 “底子差”,不但表現在原有的基礎知識較為薄弱,而且其學習能力與接受能力也相對較弱。而電工電子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專業性較強的課程,要使學生忽然接受這些相對難度較大的知識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必須要從實際出發,充分運用生活實際中的有關現象與常識,結合學生的理解能力,來激發學生對電工電子課程的學習興趣。有興趣才有求知慾,才有探索知識的動力。

  3.2促使教學方法多樣化

  在傳統的教學中大都是以黑板的單一教學方法來進行課堂教學,效果不甚理想。而在當前資訊科技不斷髮展的推動下,多媒體教學逐漸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能夠將影象、動畫、語音等多種媒體結合在一起,使教學內容實現了多樣化、直觀化,更是豐富了教學手段與方法,滿足了當前課改的教學需求。

  3.3重視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1***採用情境教學,激發思維的積極性。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絡,有的放矢地創設問題情境,把學生帶進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教師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現有知識水平和認識能力的基礎上分析、討論、概括、總結。如在《電子技術基礎》中講解整合閘電路的工作原理時,教師可提出這樣的問題:單獨的閘電路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以喚起學生對前面所學知識的回憶,在解決好此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再提出:基本邏輯關係可以用分立元件組成的電路來實現,也可以由積體電路來實現。從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得出結論。

  ***2***精選典型習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通過選擇典型習題讓學生去分析、解決,以培養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能力,從而進一步達到培養學生靈活思維的能力。通過一題多解,能使學生學會“求同存異”,提出各種解決方案,又能使學生“集中求同”,以決定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例如:《電工基礎》中複雜直流電路部分的習題,常可運用支路電流法、節點電壓法、戴維南定理等多種方法求解。

  ***3***注意正反結合,培養思維的可逆性。一般情況下,人們所遵循的是從“因”到“果”的常規思維模式。但由“果”尋“因”的問題也屢見不鮮。如法拉第從電產生磁的現象中得到啟發,反向思考:磁能否生電,並由此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規律,儘可能設計出一些既可正面思維,也可反向推理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全面分析。這樣,既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可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4***適時分析比較,訓練思維的發散性。發散思維是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去思考問題的思維模式。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設計出解決問題的眾多方案,再對各方案進行分析、比較、擇優,這是訓練發散思維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現在要測量一個電阻,學生可能提出不同方法,如用歐姆表、伏安法、惠斯通電橋法等,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提出:哪種方法測量比較方便?哪種方法測量比較精確?學生通過分析比較,得出結論,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了訓練。

  3.4注重實習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必要的實踐既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有利於學生用理論指導實踐,並反過來通過實踐掌握理論、鞏固理論,讓學生經過從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再到理性認識這樣一個過程,從而達到更好地掌握知識的目的。

  4.結語

  總之,要搞好電工電子技術教育,培養出高素質實用型人才,就必須在課程教學上狠下工夫,勇於創新,敢於爭先,這樣才能不斷地適應新形勢下提出的新要求,才能使電工電子專業教學質量躍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邵展圖.電工基礎[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2]陳培江.淺談中職電工技術課程內容的改革[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