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哈尼族農業神話與農業文明的關係論文

  哈尼族,是跨境而居的國際性民族,也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是中國一個古老的民族。哈尼族主要分佈於中國雲南元江和瀾滄江之間,聚居於紅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鎮沅等縣,和泰國、緬甸、寮國、越南的北部山區***稱為阿卡族***。以下是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試論哈尼族農業神話與農業文明的關係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閱讀!

  試論哈尼族農業神話與農業文明的關係全文如下:
 

  哈尼族的神話一直以其豐富的內容、較為完整的結構、獨特的想象展示著哈尼族先民千百年來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哈尼族關於生命的原始思考、人與動物關係的思考、萬物的由來、部落生活與遷徙歷程等。在這些神話之中,記錄著哈尼族的農業文化。這些神話傳說清楚詳細地記載著哈尼族農業文明的多個方面,從種植文化的起源到農耕的出現,梯田文化的起源和梯田文化的形成過程等,以及與農業文明相適應的天文曆法、農耕符號、文化心理、農耕祭祀幾個重要的方面。哈尼族的梯田神話充分而且形象地表現出了哈尼族悠久的種植歷史以及哈尼先民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記錄著哈尼族的農業文明和農耕經驗,也正是有著這樣的寶貴記憶,哈尼族的梯田文化一直保留至今。

  一.穀物神話與農業種植

  農業種植自古以來一直是一個民族生活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和基礎,對於古老的哈尼族先民們而言,在長期以來的生產生活中一直思考著種植穀物的起源、水田和旱地的來歷這樣一些農業的基礎問題。他們以自己的智慧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完整生動地講述了關於穀物來源的神話故事,形象地反映了新石器時代的原始生活下原始農業生產的場景和哈尼先民認識穀物的曲折歷程。在哈尼族先民生活的遠古時期,哈尼族先民過著四處覓食的生活。那時候並沒有初步產生出農業和耕種。《狗找夥伴的傳說》、《貓、狗、老樹與五穀的傳說》、《穀穗為何這樣短》等神話中都反映出了這樣一種四處覓食生存的原始生活特點。這些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原始人過著採集、狩獵的生活。而到了後來,在《哈尼族古歌?神的古今》這一篇章中,則有了“籽種種”的故事,人們在採集和狩獵的活動中終於發現了野生稻,野生稻逐步地被馴化並被培育成人工栽培稻。在神話史詩《十二奴局》中就有記載:“在人類之初,草很快長成了穀子,一顆穀子像拳頭一樣,馬蹄踏碎穀子,變成七十七種糧食。”這一類故事中谷物的來源基本都為自然生成,沒有完整的敘述和情節說明。但是這也意味著原始農業的開端,暗示著哈尼族農業文化的萌芽。

  哈尼族是一個對水具有獨特情結的民族,水以及水生物在哈尼族的神話中都佔有著較大的比重,這樣也就形成了穀物神話和水元素的交雜。在神話《殺魚取種》中記錄了這樣的生活畫面,活著的哈尼先民們只能離開家園重新尋找食物,最後在天神摩咪的指點下,在大魚的肚子裡找到了“谷種”。

  這一類神話具有雙重含義:一是哈尼族先民模糊地認識到了農業和水之間的聯絡;二是生死之間的某種轉換過程,魚在這裡是有生命的,魚的死亡卻孕育了水稻再生這樣的文化符號。還有一些神話則反映出了哈尼族先民關於農業和動物關係的思考,如《貓、狗、老樹和五穀的傳說》中貓和狗從天神那裡取得了五穀種子,經過大海帶給了人間。狗是人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在人們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人類在發現和馴化野生稻的過程中得到了狗的幫助,神話《英雄瑪美》中的小金馬肚子裡的穀子從天上落到地上,這些都反映了穀子傳播過程中動物所起的不可低估的作用。

  這些神話曲折地反映了人類從原始的採集狩獵時代向農耕時代的過渡。還有的穀物神話則反映了原始農業與女性之間的聯絡,《塔婆取種》中的塔婆、盜取谷種的天神女、稻穀仙姑、去拿谷種的天神女優姒等等眾多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在原始採集狩獵向原始農業過渡的過程中女性角色的地位和作用,女性在馴化動物和野生稻的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主導作用。可以認為,最初的農作物栽培是由婦女發明的,原始農業的出現是伴隨著這種原始社會分工同時產生的。隨著原始農業的產生,人類文化、人類文明的種子也隨之萌芽了。

  二.耕作神話與農耕文明

  哈尼族的農耕歷史始於哈尼族先民學會栽種穀子的技術。據記載,自從瑪美和小金馬從天神那裡盜回了谷種,摩咪然密偷回了谷種又教會了哈尼族栽種穀子,哈尼族的農耕就開始了。哈尼族的神話傳說中關於農耕起源的記載清晰可見,並且在他們的神話史詩和農耕民俗活動中得到較為充分地再現和展演。神話《鞦韆的來歷》詳細地記載了人類在發展原始農業的過程中所遭遇的陣痛,反映了人類在開發自然、開墾農田過程中與自然界產生的衝突和矛盾。這則神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哈尼族的先民已經開始進入農耕文明的時代,開始面對莊稼與田地。

  在這一神話時期,由於社會發展,女性和男性之間的社會角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母系社會被父系社會取代。當時的生產勞動場面生動地說明了哈尼族的稻作農耕水平已經有了相當高的水平,積累了一整套稻作農耕的生產經驗。可以說伴隨著稻作農耕的產生和發展,哈尼族的稻作文化也隨之發展了。梯田的開墾是這一時期農業生產經驗的最高成就。相傳,哈尼祖先看見一種叫宗德烏含的巨大的神鳥用嘴巴拱出一臺一臺的窪塘來儲存食物,他們就按照宗德烏含鳥的辦法開挖出了梯田。神話《哈尼族古歌?開田種穀》,其中也講述了哈尼祖先學會開墾梯田,積累農耕經驗,從採集狩獵生活到原始農業過渡的艱難歷程。

  “翻地要人教/開田要師傅/叫翻地的是大豬/教開田的是水牛。”在這一時期中,“牛”成為了哈尼族農耕文明中重要的文化現象和神話符號。哈尼族神話史詩《奧色密色》記載:“遠古時,時間茫茫一片,沒有天地日月,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天王派來九個神人造地,派來三個神人造天,他們“殺翻龍牛造天地萬物。”“造地選在什麼日子,選在屬牛的日子,動工選在什麼時辰,選在屬牛的時辰。”在神話《殺牛補天地》中記載:原來造天地早晚時,神才完成三分之一,因為天地萬物太大了,太陽灰灰的,月亮霧霧的,所以要補亮補齊。

  而這一切都是用黃牛的身體的每個部分來補全。在這裡,牛死後化生成萬物,就像“開花,結果而後很快枯萎的植物所象徵的那樣”,同時,也寓意著“死意味著生,死是生的前提”這個與農業生產活動相關聯的原始觀念。牛成為了某種神聖的萬物產生與再生的母體,是生命和繁衍的象徵。對牛的重用,表示著是一個時代的飛越,即從採集狩獵時代向原始稻作農耕轉變的一個標誌。    從哈尼族關於農耕的一系列神話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些關乎農業生產生活的神話是農業文明萌芽時期的剪影,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出,哈尼族農耕文明的起源和發展具有較為直觀清晰的歷程。

  三.梯田文化與農耕文明

  隨著稻作農耕地起源和發展,有了《年月樹》,又有了“布穀鳥”為人們報四季,有了《十二月風俗歌》、《四季生產調》,以及稻作農耕祭祀、農耕民俗的產生和廣泛地流傳,哈尼族的稻作農耕也就產生和發展起來了。哈尼族是梯田農業的發明者,是梯田文化的創造者。哈尼族的農業選擇了梯田稻作農耕,並且創造了梯田文化。

  哈尼族梯田文化的形成以及其農耕文明的發展離不開其長期以來多次的遷徙過程。哈尼族遷徙史詩《哈尼阿培聰坡坡》中詳細記錄了先祖南遷的“腳印”。相傳,哈尼族的先民誕生在北方的“虎尼虎那”***紅石黑石***高山上,先民們來到一個叫“什雖”的大湖邊,又南遷到竹子成林的“嘎魯嘎則”地方,再繼續南遷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的“惹羅普楚”,在這裡建立起哈尼族第一個大寨,先民們在這裡安居樂業,從事稻作農耕。又因為瘟疫氾濫而再度南遷至“諾馬阿美”***今安寧河***,並因異族入侵,被迫離開了諾馬阿美,南遷來到了“谷哈密查”***昆明***,經石七***石屏***、建水,南渡紅河,進入了紅河南岸的哀牢山區開墾梯田,繁衍至今。在哈尼族長詩中《普亞佐亞德亞》***安寨開田的故事***中詳細記錄了這一時期的生活。在這一時期,哈尼族在紅河南岸開墾梯田,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梯田文化。哈尼族的梯田文明形成了高山森林──溪流水潭──哈尼梯田──江河湖泊──雲霧陰雨等如此迴圈反覆的良性復始系統,形成了“自然本位”、“天人合一”的哈尼族古樸的哲學觀念。

  哈尼族的農業神話記載了哈尼族自古以來從遊牧生活向農耕生活的變遷歷程,記錄了哈尼先民原始農業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描述了哈尼族關於農耕文化的多重思考和經驗體會。從這些為數眾多而且豐富生動的神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哈尼族的農耕文明是哈尼族人民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程序中,創造出的屬於自己的獨特耕種文明和梯田文化,其中的文化內蘊在世代相傳的哈尼族神話中處處可見,神話也因此成為我們瞭解哈尼族農業文明的一個重要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