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奮鬥夢想勵志文章
關於夢想,關於奮鬥,估計有很多這樣的文章吧,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我記得那個刻骨銘心的冷漠眼神
文/陳坤
在成長過程中,我特別記得一個冷漠的眼神。那是在我剛成名不久,有一次參加一個國際電影節,在後臺遇見一個很有地位的女演員。我上去很有禮貌地跟她握手說:“你好,我是陳坤,很高興認識你。”那個女演員在我說完這句話之後,緩緩地轉身,輕描淡寫地瞟了我一眼,冷冷地“哼”了一下。我至今都記得她“哼”的那一聲,要多冷有多冷。我笑了笑沒說話就離開了。我面不改色地往前走,大家看到的依然是一個淡定平靜的陳坤,其實我心裡已經翻了好幾遍憎恨、憤怒、想證明自己。
那一刻,我在心裡狠狠發誓:等著瞧!
我有一個不太好的毛病叫“記恨”,那件事讓我記恨了很多年。那種刻骨銘心的憎恨和憤怒一直憋在我心裡,化成一種動力,催促我不斷地強大,成為今天的陳坤。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恨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傷害你,也是你成長的動力。
幾年之後,當我憑著認真演戲在業內獲得一點兒肯定,成為具有一定專業素養的演員之後,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我理解了那個女演員。
她那種輕蔑的眼神,其實是對那種憑人氣躥紅,卻無實力一類演員的蔑視和不認可。回想那時的我,的確沒什麼演技,但人氣突然很旺,有點兒飄飄然。也許在那個女演員心裡,我是一個靠臉蛋成名的空架子,一個所謂的偶像。
從那時起,我深知,一個演員如果想在業內得到足夠的尊重,一定要靠人品、靠實力,而不是人氣。
到了今天,我有時還會在公開場合與那個女演員見面,記恨的情緒已經完全沒有了,甚至我在內心深處非常感激她曾經對我那輕蔑的一瞥。雖然當年她並非有意幫我,但那個無心插柳的冷漠眼神,激勵我走到今天。
到今天為止,假如有一個沒實力但人氣很旺的明星,在我面前“得瑟”,我依然很不給面子。如果對方也因為心中受挫,發奮圖強,能夠把我的冷漠變成他成長的動力,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有時候,微笑和鼓勵不一定是好事,冷漠或打壓也未必是壞事,只看對面的人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和承受這一切。
:如果你要從此不再痛苦
文/杜牛牛
人生首先是充滿了痛苦的,我對痛苦的理解是身體和心理的不自由。
不自由的定義,從狹義的角度理解是想幹啥事兒客觀條件不允許,不想幹啥事兒卻非得硬著頭皮幹。比如你特想開輛車去草原流浪可是客觀條件不允許,或者你對每天重複單調的工作深惡痛絕但是非得每天準點兒上下班不可。
不自由的定義,也可以從廣義的理解,是天地之道與自強不息的矛盾。簡單的說,水總是從上向下流的,黃河總是要氾濫的,人總是懶惰的,這是天地之道,是世界宇宙本來就那樣的一個規則。而我們作為一種高等生物,人,總要追求不同於草木的意義,而這就需要我們自強不息來完成。例如,讓原子瞬間分裂或者合成成為***或者***。當然我的說法不一定準確,你可以每天早起讀書,學習社交,並勇於接受生活的不斷變化。例如水利工程給黃河改個人生道路。
天地之道與自強不息這個根本矛盾造成廣義上的不自由。
而對於個人來說,解除痛苦的方法,必須是獲得自由。針對狹義和廣義的自由,分別有兩種不同的方法和途徑。
先從廣義的自由來說。
一是發揮儒家以及西方主流社會倡導的,天性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必然經過艱苦卓絕的與自身惰性以及自然現實的不斷鬥爭和挑戰,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鍛鍊自己的自律。最終能夠戰勝別人,戰勝環境,用反覆的成功獲得的成就感激勵自己養成積極的心態和習慣,從而將對手們遠遠地拋在身後。
例如你每天非常努力的工作,積極地社交哪怕你是個不善於溝通的人,勤奮的學習折騰每天睡覺少於6個小時而加班一定大於6個小時,於是你在40歲時因為在專業上投入的時間可能比身邊同行業的競爭對手多20000個小時***20000小時是成為一個行業專家所必須的練習時間***從而成為所在行業的專家,於是獲得更高的收入、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自信。
這時候你能夠選擇你想要的生活方式,當然大部分情況下這時候你想要的就是你已經長期使用並且已經適應的生活方式。
第二種方法,是使用道家的中國原創的“無為”的出世精神。於方寸中求寰宇。順應自己的天性與自然規律,發展自己的個性,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業和生活方式。安貧樂道,哪怕物質生活比較匱乏,依然能夠安然的滿足於自己的生活。
例如你可以打工半年,然後四處旅行。沒錢了就在當地打打工,然後繼續旅行。當然旅行這種遠足的方式只是用來尋找自己喜歡的生活環境和人生意義的方式。例如康有為最終選擇青島作為安生之地。你可能一輩子做了20個不同的行業,換過幾十張不同開頭的名片,但是最終依然賺得不多,但是你能夠達到內心的安然和滿足。追求在別處。
這時候你已經躍然世外,將人生和世界看得更加清楚。只是真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的人不可能撇開世人的評價和自己長期養成的價值觀而徹底出世。如果為生活所困而不得不像高更那樣為放棄物質而付出代價則得不償失。
我們瞭解了廣義的自由的可能追求之路,再看狹義的自由,其實只是廣義自由的路徑而已。
我們比較衡量思索後不難發現,真正能夠去追求自由,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必要的物質條件和必要的悟性。希臘有大量的奴隸用來工作從而使一大批人能夠不用幹活整天吃飽了撐著沒事去想些形而上的問題於是才能有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等。相信阿基米德如果是在農田裡泡著種苜蓿而不是舒服地躺在盛滿熱水的浴缸裡,他絕對想不到區分真假皇冠的方法***雖然我極度懷疑這個傳說的真實性***。
但是並非每個有了物質條件的人,都能夠悟道而真正投向自由。否則那些腰纏萬貫的大商人、企業家都能幸福的生活著,事實顯然不是。
那麼什麼人能夠同時兼備必要的物質和必要的悟性呢?我們很難去量化一個人是否具有了追求自由,從而脫離痛苦的悟性,我們只能看誰具備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兩類人居多,一類是富二代,至少祖上的基業夠他不用為生計操心,第二種則是靠自己奮鬥的事業成功者。在壽民命***感謝人比黃瓜瘦的訂正***未知的人生長度上找到一個收入和年齡的平衡點,能夠使自己在離開世界之前依然具有養活自己的財富而在退休時依然保有較為健康的身體。
那麼如何能夠成為這兩者呢?前者靠幸運。而後者,一半靠努力,一半靠的還是幸運。所以說到底,並非人人生來都有機會從痛苦解脫,***事實上大部分人活著的時候承受著痛苦誤以為死去是解脫而事實上死去只是轉換痛苦的一種形式並非解脫***只有少部分極度幸運的兼具財富或者財運和悟性的人,能夠完成解脫痛苦這一過程。
最後簡單講一下解脫痛苦的過程。大抵是,觀察,瞭解,領悟,實踐,反覆,得道,解脫。
莊子說沒有悟道的人是行屍走肉,當我們撇開褒貶而單從字面意思理解會發現這句話說得相當正確。
沒有人能夠不偏不倚的討論任何問題,如同本文我試圖中立地談論痛苦,自由,解脫而最後依然用道家的語言來總結論點而用儒家的筆法激勵讀這篇文章的每一個人,包括我自己。
:鍛鍊吃苦的能力
文/俞敏洪
大家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艱苦的勞動,而且把事情做成功的過程往往是一個艱苦而單調的過程。
我曾經對身邊成功的朋友做過調查,結果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些朋友中75%的人來自農村。在中國,大學生中農村孩子的比例要比城市孩子小得多,但成功率卻比城市孩子要高。為什麼農村孩子進人社會後反而更容易獲得成功呢?我發現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農村孩子特別能吃苦,尤其是來自貧困地區的孩子。另外,農村孩子做事有耐力,這大概與做農活的經歷有關:做農活需要人持續不斷地做下去,因為要和老天搶時間。記得我小時候,每遇農忙時就常常累得睡在田埂上,醒來了繼續幹,就是為了要和老天搶那幾天時間,因為那幾天如果搶不下來,莊稼將來就長不好。所以,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有吃苦精神,有耐力,最後只要加上目標,就很容易成功。
當然,我不是說城市的孩子就不容易成功。我只是說在同等條件下,吃過苦的孩子成功率要高一些。但現在農村的孩子已經與以前大不相同了,吃苦精神和耐力都大不如前,因為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有時候被父母慣壞了。中國的很多父母不太知道如何培養孩子,很容易把孩子寵壞。但社會是絕對無情的,你在家裡被父母寵並不意味著你走入社會還會被其他人寵。在這個世界上,只有父母會無條件地愛你、寵你、照顧你。一旦走入社會,就沒人再把你當孩子看,你一切都得靠自己。
所以,我們在大學時就必須有意識地鍛鍊自己吃苦的能力。有時候,你做的一件小事就能改變你對整個世界的看法。現在,交通工具如此發達,你飛到中國任何一個地方只需兩三個小時。但是,坐飛機飛越2000公里對你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相反,如果你一個人徒步旅行300公里,那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在這300公里的路程裡,你不騎自行車,不搭拖拉機,不搭汽車,一切交通工具都不用,而且儘可能走鄉間小道。你每天不需要走太遠的距離,只要走20公里就行,那麼15天下來,你會發現自己的人生觀可能會徹底改變。這一段路會讓你知道什麼叫艱苦,讓你知道艱苦中隱含著很多樂趣,讓你知道世界上有很多與你不同的人,讓你知道大自然是多麼可愛,讓你知道風雨中的寒冷是什麼滋味,讓你知道中國的農村和山區有多麼貧困。一路走下來,你所收穫的將遠遠大於你的想象。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曾經一個人騎自行車走遍了半個中國,真的很累,但非常快樂。大學三年級時我得了肺結核,住了半年院,出院後離復學還有半年的時間,我不知道幹什麼,於是就決定騎自行車到各地旅行。有時候,我早上爬起來就騎車往前走,走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就覺得特別累,但按照行程表,我每天都必須到達一個地方,所以不想騎也得騎。每次我靠頑強的意志堅持到目的地時,都覺得特別自豪。每到一個地方,那裡的美景、風光就朝我迎面撲來,鼓勵我再向下一個目的地走去。生活就是要這樣不斷向前追求,追求前方更多的美景和未知的一切,這一路上吃的苦越多,到達目的地時收穫的快樂就越大。
鍛鍊自己的吃苦精神和耐力是每一個人成功的必經之路。相較於舒適環境,艱苦環境對人的好處要大得多。科學家在這方面做過無數實驗。我就曾看過一份報道,說科學家把小白鼠放在兩種環境裡做實驗:第一種環境很舒適,小白鼠在裡面天天吃飽喝足了就睡;第二種環境則相對艱苦,小白鼠在裡面吃不太飽,而且吃的都是各種各樣的粗糧。最後的結果如下:那些吃粗糧而且食不果腹的小白鼠身體極其健康,因為他們為了尋找食物四處亂跑,增加了鍛鍊;另外一組養尊處優的小白鼠則越吃越胖,最後不是得了心臟病就是得了高血壓。比照這個實驗想想我們人類,道理也是一樣的:置身於相對艱苦的環境,我們也許會在短時間內吃點苦頭,但長遠來看,我們所收穫的一定遠遠大於我們失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