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有大道理的小故事

  最困難的時候,也就是離成功不遠的時候,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從來沒有真正的絕境

  智利北部有一個叫丘恩貢果的小村子。這裡西臨太平洋,北靠阿塔卡瑪沙漠,形成了多霧的氣候。可濃霧絲毫無益於這片乾涸的土地,長期以來,這裡沒有一點生機。

  加拿大一位名叫羅伯特的物理學家在進行環球考察時,經過這片荒涼之地。在這裡,他有一個重要發現——這裡處處蛛網密佈,說明蜘蛛在這裡四處繁衍,生活得很好。為什麼蜘蛛能在如此乾旱的環境裡生存下來呢?羅伯特把目光鎖定在這些蜘蛛網上。藉助顯微鏡,他發現這些蜘蛛網具有很強的親水性,極易吸收霧氣中的水分。而這些水分,正是蜘蛛能在這裡生生不息的源泉。

  人類為什麼不能像蜘蛛織網那樣截霧取水呢?在智利政府的支援下,羅伯特研製出一種人造纖維網,選擇當地霧氣最濃的地段排成網陣,這樣,穿行其間的霧氣被反覆攔截,形成大量水滴,這些水滴滴到網下的流槽裡,經過過濾、淨化,就成了新的水源,當地乾旱的難題也就從此得以破解。

  2:追隨者與領袖之間的距離

  領袖該是什麼樣的呢?有一位女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早晨,她發現自己的鄰居在下樓時把每家每戶門口的垃圾袋都拿到樓下,她非常感動。第二天她也開始幫助鄰居倒垃圾。逐漸地,在這個社群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熱心人。她們沒有使用任何權力,卻讓越來越多的人自覺自願地作出改變,為他人付出。她們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也無意地獲得了他人的追隨。那麼她們是在服務他人,還是在領導他人呢?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羅伯特·K·格林裡夫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僕從領導的理論。該理論的核心思想非常真切而樸素——在追隨者們打算為領袖做事前,領袖應該先要問一個問題:“自己能為你的追隨者做些什麼?”

  衡量一個領袖的偉大,不是看他擁有了多少的追隨者,而是看他締造了多少領袖。只有將傳統的組織金字塔結構徹底顛倒過來,讓領袖走下高高的神壇,才有實現這一目標的可能。

  3:把自己帶到懸崖

  兒子要到更遠的地方去歷練自己,左思右想,捨不得放下現在自己擁有的一切。在他非常困惑的時候,父親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個鄉下老人在山裡打柴時,拾到一隻很小的樣子怪怪的鳥,就把這隻怪鳥帶回家給小孩玩耍。老人的小孫子將怪鳥放在小雞群裡,讓母雞養育著。後來發現那隻怪鳥竟是一隻鷹,人們擔心鷹再長大一些會吃雞。然而人們的擔心是多餘的,那隻鷹始終和雞相處得很和睦。時間久了,村裡的人們對於這種鷹雞同處的狀況越來越看不慣,如果哪家丟了雞,首先便會懷疑被它吃掉了。越來越不滿的人們一致強烈要求:要麼殺了那隻鷹;要麼將它放生,讓它永遠也別回來。

  這一家人卻捨不得殺它,於是決定將鷹放走,讓它迴歸大自然。他們把鷹帶到村外的田野上,過不了幾天那隻鷹又飛回來了,他們驅趕它不讓它進家門,甚至將它“打”得遍體鱗傷……許多辦法試過了都不奏效。最後他們終於明白:原來鷹是眷戀它從小長大的家園。

  後來村裡的一位說:“把鷹交給我吧,我會讓它重返藍天,永遠不再回來。”老人將鷹帶到附近一個最陡峭的懸崖絕壁旁,然後將鷹狠狠地向懸崖下的深澗扔去,如同扔一塊石頭。那隻鷹開始也如石頭般向下墜去,然而快要到澗底時,它只輕輕展開雙翅就穩穩托住了身體,開始緩緩滑翔,然後它只輕輕拍了拍翅膀,就飛向蔚藍的天空。

  它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漸漸變成了一個小黑點,飛出了人們的視野,永遠地飛走了,再也沒有回來。

  聽了父親的故事,年輕人痛下決心,終於明白了父親的告誡。

  其實每個人又何嘗不像那隻鷹一樣,總是對現有的東西不忍,對舒適平穩的戀戀不捨呢。

  一個人要想使自己的有所造就,就必須懂得在關鍵時刻把自己帶到的懸崖,給自己一片懸崖其實就是給自己一片蔚藍的天空啊。

  
的人還:

1.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2.有大道理的簡短小故事全集精選

3.短篇小故事大道理全集精選

4.有大道理的簡短勵志小故事

5.有大道理的小故事經典大全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