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勵志人生有關的文章

  每一篇都能讓我們有所收穫,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底蘊的厚度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偶然看到一段醍醐灌頂的話:一個詞彙量只有100個的人,很難理解詞彙量達到1000個的人是如何思考這個世界的。這兩種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裡,因為對這個世界的理解程度取決於他們的語言能力。如果一個人不懂得“愛”“溢滿”“世界”這三個詞的意思,那他永遠也理解不了什麼是“溢滿愛的世界”,哪怕他就身處在這樣的世界裡。

  這一段話如同撥雲見日,詞彙只是表現,我們可以舉一反三地去理解。差距是怎麼來的?你每天做10個俯臥撐和別人每天做100個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你每個月讀一本書和別人每週讀一本書的收穫也是不一樣的。

  能力來源於在一個方向上不斷堅持。很多事情在我們沒做到一定程度之前,是完全沒法理解的。有一天你突然被刺激了,然後滿懷希望地開始努力,目標有了,外在的驅動力也有了,但是一段時間過後,你會發現自己還是無法有效地執行,無法堅持下去。

  我在這個過程中掙扎了好久,終於有了一些領悟。

  不要追求完美的計劃。一個快餓死的人看見一片玉米地,如果他想著找最大的玉米,結果可能是還沒找到就餓死了。而如果只找一個可以充飢的玉米,那麼結果雖然不是最完美的,卻是令人滿意的。

  在制訂計劃的時候,我們總是把自己的生活計劃得極其完美,每天要6點起床,每天要跑步1小時,每天要讀書1小時……如果計劃太多,一旦出現計劃之外的東西,你的計劃就會被打亂,時間稀缺的緊張感,會讓你自責。人的習慣就是,當要求太多,其中有一項做不到,就可能全盤放棄。

  我們不要貪多,先從最重要的開始,比如先開始早睡這個專案,堅持一兩個月以後,等你可以很好地實現,慢慢地再加上早起這個專案,這是一個抓住重點、循序漸進的過程。

  至於拖延,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喜歡做簡單的事,不願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刷朋友圈和看書相比,當然是刷朋友圈簡單、有趣。我們的情緒大腦比理智大腦強大太多,都知道堅持下去會有效果,但我們的內心則更傾向於獲得及時滿足,相信我,所有人都是這樣,不用去自責。

  既然大腦喜歡做簡單的事情,我們可以把任務變得簡單一些,拆分自己的專案或者目標。拿健身來說,每天堅持10個俯臥撐,不要強迫自己,把它當作一種挑戰。把它融入每天的生活中,每天走出一點點舒適區,短期內可能看不到什麼太大的變化,但當你堅持一個月,一年,五年之後呢?跟另一個沒有這些好習慣的人已經拉開了差距,你們所看到的世界已經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一個清晰的目標,讓我們圍繞著一個點去積累,一些好習慣,讓這種積累在生活的潛移默化中成長,看起來,你每天都在做同樣的事情,但其實你每天都在為你的未來積蓄力量。

  那些看起來毫不費力的人,或許只是每天比你多努力一點而已。

  流年似水,去而不返。我們善待人生旅途中的一切,使每天的生活都有意義、有滋味。人生的厚度便是由這些不同滋味的體驗積澱起來的。“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種下不同精彩,收穫多彩人生。

  :做一個耐得住寂寞的人

  作者:益思遠

  做人要耐得住寂寞,無論處於人生的巔峰還是低谷,這句話都是最佳忠告。

  電視劇《新三國》中司馬懿說得好:“我揮劍只有一次,而磨劍用了幾十年”.司馬懿跟隨君王南征北戰,縱橫天下,功勳累累。歷史記載,他先後輔佐過曹操、曹丕、曹睿三位君主,雖位極人臣,榮顯三代,但曹家對他十分不放心,歷有防範。原來,“三馬同槽”的讖語在曹操時代就已經盛行。曹氏用他只是倚借其才幹治軍理政,用他對抗外部的強大敵人諸葛亮等人而已,並沒有將他真正視為自己人。

  三曹明知其不可信,卻不得不用,所以對他處處設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司馬懿位高權不重,偶爾權重一時復又被奪。如果換了常人,應該是相當的苦悶。但此公心量非一般人能比。他以小火慢烹的高超技法,默默忍耐,明哲保身。國家用人之際,就是他人生的巔峰,他總是勇效犬馬之勞。

  一旦大功告成,則主動請辭,絕不貪戀權位;每當受到猜忌,事業處於低谷,他就以佯病為常事,深居簡出,在寂寞著修煉。終於,在堅守寂寞幾十年如一日之後,他趁著曹爽大意出城的空當,從寂寞中爆發,先下手為強,贏得了天下。試想,如果失去了在寂寞中幾十年的忍耐,司馬家族恐怕早就被提前拿下了。

  做人要耐得住寂寞,只有在寂寞中潛心苦練,才能達到既定的目標。

  日本有兩位劍客,一位是宮本武藏,一位是柳生又壽郎。宮本是柳生的師傅。當年柳生拜宮本學藝時,就如何成為一流劍客,師徒間有這樣的一段對話。

  “師傅,根據我的資質,要練多久才能成為一流的劍客?”宮本答道:“最少也要十年吧!”

  柳生說:“十年太久了,假如我加倍苦練,多久可以成為一流的劍客呢?”宮本答道:“那就要二十年了。”柳生一臉狐疑,又問:“假如我晚上不睡覺,夜以繼日地苦練呢?”宮本答道:“那你必死無疑,根本不可能成為一流的劍客。”

  柳生非常吃驚:“為什麼?”

  “嗯。”武藏說道,“像你這樣急功近利的人多半是欲速不達。”

  “好吧。”又壽郎這才明白自己太過心急,“我同意好啦。”

  開始訓練後,武藏給又壽郎的要求是:只要他做飯,洗碗,鋪床,打掃庭院和照顧花園。不但不許談論劍術,連劍也不准他碰一下。

  三年的時光就這樣過去了,又壽郎仍是做著這些苦役,每當他想起自己的前途,內心不免有些悽惶、茫然。

  有一天,武藏悄悄從他背後溜過去,以木劍給了他重重的一擊。第二天,正當又壽郎忙著煮飯的當兒,武藏再度出其不意地對他襲擊。自此以後,無論日夜,又壽郎都得隨時隨地預防突如其來的襲擊。一天二十四小時,他時時的練習之後,終於成了全日本劍術最精湛的劍手。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又壽郎終於從耐受寂寞中爆發,取得了成功。

  做人要耐得住寂寞,是對古今中外無數成功經驗的濃縮。

  諾貝爾多次死裡逃生,廢寢忘食數年,才研製成功TNT***。愛迪生失敗了無數次,終於發明了電燈泡。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研究進化論,花了22年時間,才寫出《物種起源》一書。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居里夫人,歷經12年的實驗,不怕挫折失敗,終於從幾十噸的礦物中提取出了幾克關鍵性物質——放射性元素鐳。

  李時珍花了31年功夫,讀了800多種書籍,寫了上千萬字筆記,遊歷了7個省,收集了成千上萬個單方,最後寫成了中國醫藥學的輝煌巨著——《本草綱目》。

  做人要耐得住寂寞,還須過得了誘惑關。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誘惑。在誘惑和慾望面前,人不是做慾望的奴隸,就是做慾望的主人。做奴隸還是主人,這取決於你在寂寞時,是否耐得住誘惑。

  在古希臘傳說中,西西里島附近海域有一座塞壬島,長著鷹翅的塞壬女妖日夜唱著美妙的魔歌勾人魂魄,引誘過往的船隻靠岸。古時,長年在大海上航行的人多是寂寞的,他們往往抵制不住女妖的誘惑而喪命。特洛伊英雄奧得修斯囑咐同伴們用蠟封住耳朵,免得他們被女妖的歌聲所誘惑,而他自己卻沒有塞住耳朵,只是叫同伴將自己綁在桅杆上。他想聽聽女妖的聲音到底有多美。

  船行到塞壬島時,奧得修斯看到女妖翩翩而來,聽著婉轉跌宕、如鶯歌燕啼的歌聲,他心中頓時燃起熊熊慾火。他急於奔向她們,大聲喊著讓同伴們放他下來。同伴看到了他的掙扎,知道他正遭受著誘惑的煎熬,於是上前把他綁得更緊。就這樣,他們終於順利通過了女妖居住的海島。

  故事中誘惑如此,現實中的誘惑更是比比皆是。小孩會受到糖果的誘惑,學生會受到遊戲的誘惑,官員會受到美女和金錢的誘惑,減肥者會受到食物的誘惑,而每個成年人都會受到風花雪月,錦衣玉食,名譽地位的誘惑,誘惑就像腳底的微塵,與我們如影隨形,相伴而生。我們只有像奧得修斯一樣抵擋住誘惑,才能從寂寞中真正走出,成就自己的事業。

  正視寂寞,把寂寞轉變成奮發向上的助推器,珍惜寂寞時光,做一個耐得住寂寞的人。

  :堅持自己,活出自己

  你愛自己嗎?接納自己嗎?

  你仍然可以做自己。如果你覺得做自己就是不一定結婚生子的話,也沒有什麼不可以。你說在尋找自己的真愛,真愛也不一定跟“結婚生子”成對立局面,對嗎?所以,於你而言,理想的結局當然是做了自己,找到真愛,又結婚生了子。皆大歡喜。

  其實沒有什麼勢不兩立的部分。自我的價值觀,你可以繼續保有。主流的價值觀,你也可以參考、順應、延伸。重點是:你愛自己嗎?接納自己嗎?你允許自己活得跟別人不一樣嗎?你能面對對媽媽的內疚嗎?

  一個女人,並非只有結婚生子才能完整

  就像舞蹈家楊麗萍說,她來人世是做生命的旁觀者,她來,就是看一棵樹怎麼生長,河水怎麼流,白雲怎麼飄,甘露怎麼凝結。她把一朵花、一棵樹當成自己的孩子。她認為,自己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這樣的人生,也許在媽媽們看來,是不完整、有缺憾的,只是,從我的角度看來,她是完整的,她為世間帶來了藝術舞蹈的美與創造,她是大自然的精靈與使者。

  每個人,來到世間的功課與使命不一樣,敢不敢成為自己,的確是需要勇氣與決心的。當一個人內心的力量足夠強大,他才有勇氣去做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少數人。祝福你!活出自己,像花一樣自由綻放!

  更更難的其實是認識真正的自己

  在我們目前的社會環境,做自己其實真的不容易,要堅持自己的非主流價值觀就更加的難了。不過,還有一個更更難的其實是認識真正的自己。

  也就是說,我們常常以為自己很瞭解自己,非常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堅持和追求。但我發現,我們自以為是的基本都是表意識,是我們的頭腦和認知的產物,而我們的潛意識卻隱藏著很多最真實卻讓我們難以覺察的真實。

  如果你現在一直在尋找自己的真愛,而31歲的你還一直沒有找到的話,你也許應該問問自己:現在的我,現在我堅持的自己,我真的認識和真的瞭解了嗎?現在的我,如果一直還沒有創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話,是什麼在我的內在限制著我?

  我今年42歲,還沒有自己的孩子,我不代表傳統的主流價值觀,但我依舊想要自己的孩子,我也在準備要孩子的規劃中。但我最近也在不停地問自己這個問題:我那麼想要孩子,是我表意識的想要,還是我內心真正的想要。

  你是否真正找到了自己屹立不倒的自我價值觀?

  其實,一個人就應該堅持自己,堅持過自己真心想要的生活。但這裡重點的重點是,你是否真正認識到了自己,是否真正找到了自己屹立不倒的自我價值觀。

  如果你確定找到了自己,那就管別人說什麼,繼續走自己的路就好!如果你還不確定的話,先去找到真正的自己再說。

  用真正的愛來回應父母的一切錯誤地表達

  至於媽媽,她和周圍的朋友不同,這個至親的親人,你需要多多和她交流。其實,我們的父母常常把愛用擔心、干擾、控制的方式來表達,這當然不是愛的正確表達方 法,但我們要學習做個智慧的人,用真正的愛來回應父母的一切錯誤地表達。找時間和媽媽談談心,告訴她你的想法你的堅持,也告訴她你是如何地愛和感謝著她吧。

  真正的做自己,需要如實觀照自己的身心感受

  跟父母的控制反著來,與某些庸俗主流價值觀對立,並不代表我們在做自己。當父母要求我們做A,我們偏要做-A,一樣是陷入輪迴的陷阱,依然在被控制。

  真正的做自己,需要如實觀照自己的身心感受。去行動,不是被頭腦的念頭驅動,而是在那一刻,你的整個身心就那麼自然地選擇如此,沒有對與錯,好與壞,也不存在追隨什麼或者反對什麼,你就是會那樣行動。當你真正做自己,也就會同時也理解到,別人也在做他們當下唯一能做的選擇,也許恰巧與你一致,也許正好相反,你並 沒有與任何人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