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村戲

遠遠的,鑼鼓響起、胡琴拉起,我知道,村裡又演戲了。

村裡的戲臺很氣派,中間是寬敞的舞臺,兩邊分別有配樂用的耳房,舞臺後側還有存物室、化妝室。臺前是一大片供觀看用的露天大場子。

兒時,吃完晚飯,我便踩著歡快的步伐向戲臺走去。擠在人群中,看看別人沉醉的或是東張西望的臉,看看臺上濃妝豔抹、鳳冠霞帔的“戲人”。那清揚的唱腔,我是聽不懂的,我只是簡單地看,簡單地聽,臺上演繹的悲喜歡憂我欣賞不了,卻仍然喜歡站在那裡做一名觀眾。

每逢唱戲,小夥伴們都樂得屁顛屁顛的,早早地趕到戲臺後邊的化妝室,看演員們化妝。一般是不允許我們在那裡的,但我們總有辦法留在那裡。有時,我們擺著虔誠的臉,前一聲叔叔好,後一聲阿姨好,叫得甜甜的,並且重複了無數次的保證,說只是站在邊上靜靜地看,絕不亂走,絕不亂動,於是便名正言順地留在那裡了。有時遇到嚴肅的管理人員,被攆了無數次,仍然百折不撓地用敏捷的動作溜回來,然後,死皮賴臉地蹲在那裡痴痴地看。

開場了,我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佔地”行動。要坐就坐戲臺上,那才新鮮。我們當中有個高個的傢伙,雖然是個女孩子,可攀爬技術一流,每回都是她先在臺下奮力往上攀爬,一直爬上高過我們身高許多許多的舞臺,然後由這個“大力士”把我們一個一個地往上拉。爬上舞臺後,我們就一字兒靠著耳房席地而坐,像一排整齊的小樹苗。可沒半會兒工夫,我們就厭倦了坐姿,便又不知在誰的慫恿下紛紛撤離“陣地”。一個個擺著義無反顧的神情,縱身往下跳……

站在臺下往臺上看,層層重疊的帷幕是我眼裡最美的東西。紅的、藍的、長的、短的,看似很隨意,很雜亂,卻總能顯現出另一番繽紛之美。最初,我是趁人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地溜上臺,輕輕地捏了一下,柔柔的,生怕捏重了就會把這帷幕的美麗捏碎。後來,在休息的時候,我就和夥伴們模仿著戲子走步,在那重重的帷幕中大搖大擺地穿梭。從始至終,我根本不懂戲,徒有的,只是那一份與戲臺有關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