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人生的哲理性散文

  人生是絕對有意義的,哪怕只有一丁點,但它總還是有的.如果你覺得人生毫無意義,也許,你已離生命的終點不遠了,至少你的精神已經死了,你的生活將沒有一點光彩,正如臧克家的詩,“有的人活著,可他已經死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淺談人生

  有人說:人生就像一場戲。我覺得有道理,在人的生命中,有的人出現,有的人離開。戲也是這樣,有開頭就必有結束。因此,在人的生活中,最難的是認識自己,最容易的也是認識自己。很多的時候,我們認不清自己,是因為我們把自己放在了一個錯誤的位置,給自己一個錯覺。所以,不怕前面的路坎坷,只怕開始就走錯了路。人活著的意義在於過程,而不在於結果。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都不一樣,人生的酸甜苦辣應當去嘗一嘗,嘗試才是真正的人生。

  我常常在想,人的一生到底是為了什麼,又是為了什麼而活著?在當今社會複雜的大家庭中,有的人可以叱吒風雲、風光無限;有的人日起而作,日落而歸;就算是貧困潦倒的邊遠山區的人們,甚至是不能自食其力的那些拾荒者,他們依然倔強的活著,那是因為有種精神的力量在支援著他們,有時候這種精神上的力量比物質上的更重要,更能讓一個人變得堅強!也許有人會抱怨命運的不公,其實細細地想,哪些無限風光的人曾經也痛苦過,世人往往就忽視了。多數人只看到了一個人現在的成功,卻很少看到他曾經的付出。

  現在常常聽到社會中各個方面的抱怨與牢騷,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他們抱怨物價貴、工資低、生活難,他們總是說以前社會的機會多,闖蕩起來容易,現在社會跟本就沒有去闖的機會了等等,但事實是這樣的嗎?不是的。其實每一代人都是這樣過來的,他們都經歷過了生活的種種磨難,才走到了現在的這一步。正如央視主持人白巖鬆說的,他和媳婦剛參加工作結婚後也只是租個小房子住,當時的生活比現在難得多,他們經歷了生活的重重磨難才走到現在。同時,他也告誡現代的年輕人,不要抱怨生活,因為現在的生活已經比他們那時好多了,只要自己去努力,才能過上好的生活。

  古人也同樣是這樣的,好多都是在艱難的環境中磨礪出來的,只要肯堅持不懈,只要肯接受挑戰,只要肯迎難而上,就必然會取得成功。茫茫四海人無數,哪個男兒是丈夫!曹操本人就是如此,他出生並不好,最後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統領千軍萬馬。那是因為他不甘迂腐,不甘平庸,他努力爭取了,他有權、有野心、有魄力。正如電視劇中說的,並非我曹操皮厚,而是我把這世上那些庸俗不堪的綱常倫理,早已經不放在心上了,世人都說我是奸雄,可又拿我這個奸雄莫可奈何,你們這些自詡為君子的人也都敗在了我這個奸雄手裡。如果當君子的代價就是被凌辱、被踐踏、被消滅,甚至被殺的話,我寧願當一個能夠實現自己抱負的奸雄。是的,曹操其人確實如此。一個人的成功不是贏在起跑點,而是贏在轉折點上!同樣,一個人的出生不能選擇,但是命運是可以選擇的。三國大將鄧艾也是如此,出身寒微,不是恥辱;能屈能伸,方為丈夫。由此可見,越是艱難的環境,越容易造就優秀的人才。

  許多美好的事情,往往在心靈經歷過滄桑之後才知道。沒有享受精神的喜悅,沒有體味飢渴的痛苦,這才是人生最大的遺憾。你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寬度;你不能改變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你不能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力。要堅信:一切都會變的,無論受多大創傷、心情多麼的沉重,都要堅持。太陽落了還會升起,不幸的日子總會有盡頭;過去是這樣,將來也是這樣。不不可否認的是,現代社會人才輩出,各種創新型思維方式日新月異,各種競爭手段花樣繁雜,這就會給人帶來複雜的錯感,進而讓人覺得人心都是複雜的。其實這是人們面對社會進步過程中的一種不適應心理。同樣,從古到今都是這樣的,人們的思想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只有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莫把真心空計較,唯有大德享萬年。

  在人生的路上,可以說每個人必然會想起童年時的無憂無慮,想起那時的天真爛漫。而更多的是他們在遭受了生活的無情嘲弄後,或者是遇到了挫折和壓力時,他們就會更加嚮往童年時的歡樂時光,幻想自己再回到童年時代。但是,成長是每個人必然經歷的過程,你不成長,就不會有現在的憂愁,也就不會有進步,更不會實現自己的理想。所以,要面對我們已經長大,已經成熟的思想,需要的責任自己去承擔。有詩云:白璧易埋千古恨,黃金難買一身閒。讓我們放下心中的包袱,拋開無為的計較,踏上我們該走的道路吧!*** 文章閱

  :淺談人生

  人生就像一場漫長的旅途,既短暫,又漫長.很顯然,一個人的旅程會很孤單,一個人的風景也很單調,寂寞的路上,總需要有同行的人。能夠遇見就是緣分。雖然偶遇,也許陌生,但是緣本是天定,份就需要人為了.茫茫人海相遇,相知,相愛,相守一生,這就是平常人的生活。一生之中我們可以有無數次的偶遇,也許一次偶遇就註定終生可以結伴,也許從陌生變熟悉,從熟悉也許就會變成永恆。

  愛情就像握在手裡的細沙,既要握的緊又要用心,握緊了會把心拉近,握鬆了會把距離拉的更遠。手裡握住的不僅是沙,還有那幸福的密碼,總要自己解答。

  所以我說愛情就像我們所寫的散文,文散型沒有散,情亂而心不要亂,它雖然比文字難懂。難以琢磨,但它可以把散落的心情拾起。可以把冰冷的心融化,在文字裡我們也一樣,我們都是紅塵中的凡人。我們都會面臨各式各樣感情的問題。也許鬱悶時,無以寄託時我們就會賦予文字靈魂,借予文字的抒寫可以把愛情寫的透徹。把感受變得清晰。

  可當我們面對它時,卻往往亂了分寸。縱看塵世,我們都曾經被感情困擾,或許幸福,或許傷感.,當我們用心的去愛時,也許收穫的不會如人意,它會把你傷的遍體鱗傷,痛的無法安睡.可當我們鼓起勇氣放手時又有那麼多的不捨,欲罷不能。因為畢竟我們是高階的感性動物,我們有思維,有頭腦,有更深層次的情感.

  愛情沒有貴賤之分,完全在於彼此的欣賞,如果愛情要用金錢和利益衡量就沒有了味道,愛情的意境就和文章一樣,可以意境深邃,也可以輕快明瞭.

  愛情沒有距離的遠近,完全是心有靈犀的感受,它可以把兩顆心緊緊地相連。可以不再乎萬水千山,愛情是一個圓舞曲,優美動聽,可當旋律失去了和諧,沒有了身心的享受,就會身心俱疲,存在的也是把內心傷害。人生是一塊沒有著色的畫板,原本很平淡,只是有了情感的調節才有活力,才有那喜怒哀樂的詮釋,悲歡離合的展現.愛情就是一幅油彩畫,如果色彩搭配的不協調,就會沒有整體的美感,所以它需要認真的調色,勾畫,才會更生動,更完美。也如文章,只有輪廓,沒有細膩真實的文字一樣會沒有看點,沒有深意。

  裴多菲說過,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生命是很可貴僅有一次,可愛情的價值則是人生的主題,它不可以褻瀆,不可以玩弄,不可以出賣。它是神聖的,純潔的,美麗的,不可侵犯的.幸福的愛情人人希望擁有,它可以使人的身心感到愉悅,整個生命感到精彩,所以擁有一個幸福的愛情和家庭很重要。可是當我們面臨不幸的愛情時,身心和靈魂都感到了負累時,甚至對愛情絕望恐懼,對生活失去信心,不報以對生活的期望,弄得傷痕累累,痛不欲生。我們會怎樣呢?是放手,還是珍惜,相信大家也很難抉擇。

  青春時的愛情是青澀的,懵懂的,但是是浪漫的,是人人在追求嚮往的。青春的季節只有一次,珍貴而又難得,對待愛情的角度也不同。想象的愛情唯美,春花秋月,海枯石爛的誓言,可是有時因為世事的改變還會給愛於缺憾.

  成年的愛情是完美的。它有自己的理智和思維,懂得怎樣去取捨,浪漫又不乏長情,珍惜又不缺少責任,愛情的過程是很陶醉的,但是激情過後的時候,就回歸到平淡的家庭生活之中。

  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明明知道還是要去跳進去,婚姻是一座圍城,在裡面的人要拼命的走出去,在外面的人卻一個勁的敲門。如此的把婚姻和愛情形容我認為也未嘗不可,愛情的意義,愛情的力量無法估量,人們會為他衝破無數個艱難險阻,可以為之痛不欲生,可以為之死去活來,可見人生之中愛情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就像魚沒有水一樣,樹沒有葉子一樣。

  老年的愛情是在情感的依賴。它的需求不止是一個愛人,更多的是一個可以相伴終老的人,鬱悶時可以互相傾訴的物件,可以互相照顧的一個家庭.愛情就像穿在腳上的鞋,只有自己知道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不合腳的難受.文章寫的好不好也只有看的人知道,自己不會有太多的思考,可否別人喜歡,但是首先要自己喜歡才行。

  相伴一生的愛情也會有諸多的不足,只是人最怕的是孤單.愛情之中的不足,無處不在,可是要完美就要寬容,忍讓,諒解,相信我們都在努力的珍惜我們的一切。

  人生苦而短暫,漫長而又難以把握,正如文章一樣,想寫的讓人舒服,理解的了,那就要有神.文字可以把我們的開心和鬱悶。甜和苦都可以寫出來。鬱悶時我們可以看一本書.傷心時我們可以用文字來暢想人生和愛情的完美。

  所以我們要走出困境,無論生活給予我們多少的痛苦,都要面對,也許在哭過笑過之後,我們會發現人生不僅只是傷感的,它還蘊藏著別樣的風景。就像我們在文字裡,在網路中相遇一樣,可以互相傾訴彼此的煩惱,彼此的心情,足以證明我們對人生還是很熱愛的。人生不僅有愛情,我們還有親情,友情,正確的對待,樂觀的面對,接受不想接受的,改變不想改變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儘管生活的不如意,但是都來源於自身的心態平衡,所以平和心態,笑對人生,無論結局是喜是悲,勇敢的面對,天地之間還有屬於的另一片藍天。

  :淺談人生

  聽一個老鄉說,他終於發現了人生的意義,我當時笑了,更多的是嘲笑,縱然我知道,嘲笑他人可不是件好事.世界大哲歷盡心血都探不清的東西,他竟然在不識愁滋味的年月就找到了答案,我想,他真是太天真了,簡直不知道天高地厚.現在,才明白:我該笑的人不是他,而是自己.

  人生的意義歷來是人們談論的話題,它是永恆的,它永遠都不會成為明日黃花,人類永遠也不會厭煩它.

  那麼,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答案是:沒有千篇一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它因人的信仰、追求不同而不同.我的一位朋友說:無論一個人多麼卑微渺小,只要他有綻放的信念,他就會給世間增添一道美麗的風景.我贊同他的觀點,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他對“天生我材必有用”理解得很透徹。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保爾同志則認為,他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應奉獻給世間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鬥爭.

  我國大哲學家周國平先生則獨樹一幟,他認為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人固有一死”,無論你生命的途中多麼輝煌、多麼精彩,最終也只有一個同樣的結局——死亡,他把人生的結局比作零,把人生的過程比作任何一個非零常數,人生是由過程和結局兩部分組成,所以,人生的意義就是過程與結局的乘積,而任何一個非零常數與零的乘積依然是零,這就是他的論證過程.他說,生前所得到的一切,你都不能帶到另一個世界,死後你又將失去曾經擁有的一切,從這種意義上看,人終究還是不能擁有什麼.所以,他認為人生沒有意義.我對他的觀點不十分認可.因為事情還有另一面,如果說人生是由過程和結局組成,過程是一個非零常數,結局是零,那麼,我也可以說人生的意義就是過程和結局的總和,既然結局都一樣,都是零,那麼,我們就應該使過程這個非零常數儘量大,從而,使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人們之所以有發言權,並不在於他地位有多高、有多少金錢,而在於他的行為與言語的一致性,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食美國的救濟糧,他說到做到,所以,人們才對他尊敬十分.你若是領導,但是你卻一邊奢侈地吃著大肉,一邊大聲呼籲人民,叫他們一定要節約糧食,一定不要太奢侈,那你的話就和放屁差不多,都是一口氣而已,當然,大家也不會尊敬你,更不會按你說的去做.要想話語有分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身作則.“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你必須為你的言行付出行動,只有這樣,人們才會相信你的想法確實發自內心,才會信服.否則,就多少有點口是心非的感覺了.

  請允許我發問,如果人生真如您說的那樣----沒有意義,那麼,你為什麼費盡心機經營幾家大公司?為什麼絞盡腦汁寫這麼多書本?為什麼天天奔波勞累,只為更美好的生活?既然人生結局都是零,你便大可不必這樣,而只需過著平淡的生活,確保自己生命的列車能夠駛到終點就行.任何東西包括金錢,在生命的終點站,也都將重新失去,那你又何必拼命掙錢?難道只為安葬肉體時更“華麗”?生命都不存在了,再“華麗”也只是華而不實.

  所以,人生是絕對有意義的,哪怕只有一丁點,但它總還是有的.如果你覺得人生毫無意義,也許,你已離生命的終點不遠了,至少你的精神已經死了,你的生活將沒有一點光彩,正如臧克家的詩,“有的人活著,可他已經死了”.

  對於我來說,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個人智慧的充分利用.智慧利用的效應則是貢獻於社會,最後造福人民.至於自己的利益,應是在貢獻社會的過程中,順便產生的,它只是一個附屬品.我相信,它將指導我該怎樣走後面的路,有了這個路燈,我的生命必定會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