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在路上的哲理性散文
在路上,不為旅行,不因某人,只為在未知的途中遇見未知的自己。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始終在路上
掬一捧夕陽的餘輝、靜聽時光的呢喃細語、細數如沙漏般的生活點滴,走出校園多年的我有幸能在黨校再過幾天象牙塔的生活,此刻、如夢境般唯美曼妙,伴著夕陽餘暉、如茵草地、靜賞池中魚兒遊曳跳躍,似有碌碌人生偷得半日閒的樂趣。
靜聽歲月、時光唯美。明明是十月的深秋,卻是滿城陽光傾瀉,一改往日的霧霾潮溼,似乎突然轉換了季節,變換了時空。似水流年不僅洗滌我的身體和靈魂,更將我曾經年少輕狂的堅銳打磨成得所剩無幾。時隔多年,再次走進我一心向往的象牙塔,雖然它不似我們曾經的校園那麼簡單純粹,但至少隔離了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繁雜瑣碎。多年的工作也許除了忙碌什麼也不曾學會、每天如一隻陀螺一樣不停轉動,許多年來、依然還在原地。
匆匆的時光帶著我奔跑,可我怎麼也跟不上他的步伐,於是我給自己減負、一路追趕一路丟;青春、夢想、倔強.....以為這樣就能追上,到現在才發現、我依然被扔在時光之外,兩手空空,不知所措。
汪國真說:“我喜歡出發,只為到達的地方都屬於昨天,哪怕山再青、水再秀、風再溫柔,太深的留戀便成了一種羈絆,絆住的不僅是雙腳,還有未來。”大師的文字,我深感慚愧。我們往往仰慕大詩人、大作家的才華,卻更貪戀不事紙筆的便捷;我們往往羨慕成功者的輝煌,卻只看見別人成功後的美好不會在意成功路上的艱辛。此刻,置身於這份寧靜,我竟忽然有如坐鍼氈的惶恐,眼前的青山綠水,夕陽和風不正是我貪戀的嗎?一路走來一路望,我竟不知不覺停下了前進的腳步,流連忘返於這山水之間、妄想永遠過這閒適安逸的生活。卻不知,這也許只是溫水煮青蛙的生活。前進的路上總有許多的美景值得欣賞,也僅限於短暫的欣賞,如果太過流連忘返甚至迷失方向那就如同汪國真先生說的我們絆住的不僅是腳步、而是未來。
說:“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這值得我們深深反省,當眼前繁華迷惑了我們的雙眼、當溫水煮青蛙的生活被我們習以為常,有多少人還會記得我們來自哪裡?又將去往何處?時代的進步讓我們的生活越發科技化,潮流化;一通電話代替的不僅是紙筆信箋,更抹掉了我們親人朋友間多少本該有的陪伴,促膝長談的時代似乎已經遙不可及。我們的多少文明正逐漸被現代化的科技取代。
浮躁的世界,躁動的人心。有多少人多久不曾坐下來好好的思考、看書、學習、談心!時光催著我們走,我們便盲目的追著時光跑,不管來路、不知去向,匆忙中連最初的信仰也不小心弄丟了!
夕陽餘暉裡,我們是該停一停腳步,找個安靜的角落,捋一捋思路、找一找方向,人生前些的路上,景色再美、我們終究只能做過客!
時光唯美、一眼便足以永恆!不必貪戀、無需過多索取!捋清來路、重拾信仰,保持初心,始終在路上!
:在路上
或許是無聊,或許是為了出去看看,總之絕對不是為了去瞻仰歷史文化的氣息,有時候出去,就只是為了出去,如此而已。
沒有比腳更遠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而我們有時候,明明在轉角之處就可以到達的地方,卻在最後一步的時候停留了。今天在尋找公交車的時候,因為不堅定,因為不相信,因為笨,所以多走了一些,而最後的結果是失去了再尋找的耐性,卻不想只是一個轉角之處,那裡就是我們尋找的中點,或者說,那幾個字,就是我們尋找的終點。
走到終點,我們有很多的方式可以到達,不管那一種,都需要一定的等待,而有時候當耐性臨近崩潰的時候,那時候最是折磨。很多時候,在路上的我們太注重了最終的結果,也就是所謂的目的性太強了。而那或許也會讓我們失去一些美麗的東西。很多我們即便是熟悉的道路,也會有不同的收穫,那是一種源自於內心的變化,變化之後的不同的美感。
一顆古柳樹,站立成一道不一樣的風景。供來往行人,拍照的消遣,柳樹,散發一種詩意的自在,迎風招展,枝條垂到水裡,影子和自己相接,不再分離。一張照片能夠代表什麼,很多時候代表著一種回憶,但有時候卻只是一種證明,證明我曾經來過,那樣一個地方。很多時候也是一種炫耀的資本,向朋友圈傳上去,就有很多人羨慕的熱情。
忙碌的生活,自己對自己的枷鎖。心靈的愉悅,還在路上。
金沙遺址博物館,帶著一種厚重的感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即便最初的初衷不是對於歷史文化的熱愛,但也有一種敬畏的觀賞。
滄桑,時間的感覺,幾千年一閃而逝的光陰,我們來到了幾千年前的地方,幾千年前,多麼遙遠。面對悠久的歷史,我們只是以局外人的姿態去看待,門外漢的方式走馬觀花的走了一遍。
一些東西,卻已經在心裡紮下了痕跡,不過我們怎麼認為,都已經不可磨滅。或許,這就是行走的意義,總讓我們身體或者心靈得到一些收穫。總能讓我們找到自己安靜的位置,找到自己喜歡的物體。
古河岸的風景,只能在心裡千百次的想象。農耕者叫著牛聲,夕陽將影子拉得很長,使他們看起來記起的高大。回家的路上,他們表情平靜。日出而做,日落而息。
象牙,幾千年的時光改變了最初的顏色,一些光澤已經失去。時間會使很多的光輝都失去,生前身後名,都不過只是歷史的一抹煙塵,歷史的風一吹,就散了。
三千年前的樹木,榕樹的根,已經扎進了歷史的深處,見證了幾千年的興衰榮辱。
時間,還是時間。幾千年驀然而去,留下這滄桑的痕跡,成為歷史學家真心的瑰寶。成為後人瞻仰的東西。
走進遺蹟館,就像是走進了歷史的神聖殿堂,那麼莊嚴,那麼讓人敬畏。
:在,路上
夜深人靜,一切都進入了夢香,夜空中迴盪著的幾聲犬吠讓夜晚不再那麼單調。
孤獨,對,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才能有這樣的體驗,才能有這樣的思緒。這樣的時候,孤獨就成為一種力量。孤獨讓人冷靜,讓人心無旁鶩,讓人思考,讓人聯想,讓人變得理智。孤獨讓思維變得清醒,讓想象變得活躍,此刻,孤獨昇華為一種力量,一種促進人產生靈感的神奇力量。
孤獨籠罩下的自己更清醒地看清了自己,看清社會,看清所謂人生。孤獨,讓我回歸理性,迴歸客觀。孤獨,讓我看問題不再有失偏頗。哈,當思維沉浸在書海中或自我的聯想之中,孤獨就不再是孤獨,而變成了一種絕美的意境,一種絕佳的享受,一種巨大無比的力量。
七堇年說,錯把傾訴慾望當作創作靈感的年代,當幻想蔓延的時候,意識天馬行空,無處安放。是啊,物質決定意識。用文字寄託成為最好的方式,由此,常在昏昏欲睡的課堂還有那些個樣沉悶壓抑的晚上,用不是文字的文字書寫心情,書寫夢想,書寫幻想,書寫寄託,書寫感慨……這樣的時候,很容易把無處釋放的傾訴慾望當作創作的靈感,當作是我的才氣。
這段惶惶不可終日的青春歲月,突然意識到,這樣那樣的"靈感"僅僅是一種傾訴的慾望,一種無處逃遁情感的寄託。這樣天馬行空的幻想,是不是在這個年紀所特有的產物呢?
我的未來,我的未來在哪?未來不比吃飯,它好像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不知道會被冷漠的清風吹向何方······揮霍嗎?還是現實點罷。
三毛說過:"歲月極美,在於它必然的消逝。"真正高三了,肩上的責任隨著歲月的齒輪也越來越大。踏上征程,我在,在努力尋找未來的路上。
此刻,別無選擇,拿起行動去拼命廝殺吧,或堅定,或猶豫,或清醒,或混沌。就像縱貫線《出發》裡的歌詞:出發啦,不要問那路在哪,迎風向前,是唯一的辦法……為的,是在今後能登上那座自己攻下的山頭陣地上高歌!
只是因為一顆簡單執著的心,不去想陽光背後的陰影,只是堅守著自己的信念,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