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該如何學會放下
我最近時常在想,快樂是什麼?快樂是一種心態,只有把曾經的不快樂放下,才會活得自由自在。現在的人們身處鋼筋水泥結構之中,逐漸加快的生活節奏,讓人感到壓力過大。不斷的追求、嚮往、索取使我們的人生一路走來倍加艱辛。當我們被煩惱困擾時,並不是煩惱太多,而是我們已經習慣把內心深處的,種種慾望和負面的包袱背在身上,自己卻不自知。在生活中,我們缺少一雙感悟的眼睛,適當的選擇放下,在輕鬆愉悅中才能逐漸邁向幸福的大道。
有一個佛教的小故事是這樣說的,一位禪師在河邊等船。這時船上的人已經坐滿了,正划向對岸。站在禪師旁邊的一個人,有心考究禪師就問:“師父,你看這船上有多少人啊?”禪師看提問題的人回答:“兩人”。這人當時就反駁說:“師父你說錯了,明明一船人,你怎麼說只有兩個人啊?”禪師回答說:“是有兩個人,一個熙熙攘攘為名而來,一個熙熙攘攘為利而去。”這個故事提醒了我們太多,人生往往為了功名利祿忽略了生命中的美好,沉湎其中忘記了欣賞路邊的風景。
生活中我們首先要學會選擇,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其它的環境裡,我們首先應該學會的就是放棄。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這樣或者那樣的願望。現代的生活中更是充滿著各式各樣的誘惑,做生意的不想放過任何一個賺錢的機會,做學問的想讓大家對他產生認可。任何人都曾經夢想過,有一天會功成名就衣錦還鄉。“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也。”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並而兼得的機會不大,我們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個。歌德說過一句話:“生命的全部奧祕就在於為了生存而放棄生存。”
人生路途中我們都在風雨兼程,峰迴路轉的機會總在前方。對待生活裡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出選擇,是捨棄還是角逐?捨棄也需要高度的智慧,要審時度勢的進行分析,要有當斷則斷的勇氣。如果選擇了角逐,那就是該出手時就出手,既然決定了就不要遲疑,這就是生活,總會有得有失,“失之桑榆,收之東隅。”。沒有誰的一生會是一帆風順的,都會有不盡人意的時候。在心情不好時我們選擇放下,對於無視我們的人,何嘗不是一種極度的蔑視。生活中一定要有太極的精神,柔中帶剛,剛中帶柔,方不失為一種王道。
要放下心中的念想,甚至是多年執著的追求,固然是一種痛苦。但是,如果不放下,一味執著的同時,新的機會也會偷偷溜走。人只有兩隻手,當你兩隻手握滿了東西時,你還能抓住什麼呢?佛經上常說:“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生活中得到和失去、追求和放棄都是在平常不過的事情了,我們應該以一種平常心豁達的去看待這些問題。
我們無法去評論他人的得與失,在我們看來是得,在他看來也許就是失。一個人在痛苦中學會快樂才是真的快樂,記得周潤發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我們為什麼就盯著那八九看,而不去享受那一二呢?”生活中,如果給了你太多的順風順水,你就不會有抵抗坎坷的勇氣。遇到挫折時,很可能一蹶不振。打個比方說:“給了你太多的糖,你不會品嚐出甜的滋味。”一個人如果已經經受太多打擊,即使再失去也不會感到痛惜。反而言之,微小的收穫,就會令他十分快樂。
一個人經得起平淡,經得起打擊,在給予他機會的時候,他就會抓得更牢。《孟子》中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力,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表,而後喻。”
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生活裡的十字路口,雖然前面的道路不會是完美無缺。生活中的苦與樂使我們的人生顯得絢麗多姿,生命中的不可預知又是那麼的變化莫測。我們要從微觀上把握好自己,控制自己在得失之間不必斤斤計較。過去的已經過去無法追回,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現實,以勇敢的心態,樂觀的去面對未來。我們每個人經常關注的往往是得到與失去,卻沒有想到凡事都會有得有失,這是大自然的迴圈規律。忘記了還有當下,忘記了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由無數的當下組成的,我們忽視最多的也就是當下,這個可以由我們掌控的時段。
人的一生裡,有的時候退一步反而是海闊天空。從狹義上來講,有句俗話是這樣說的:“閻王好惹,小鬼難纏。”事實上正是如此,越是有身份的人就越有修養,和這樣的人之間往往很好相處,即使有矛盾也很容易化解。反言之,那些恃強凌弱、試圖以打壓別人,來展現自己存在必要的人,反而表現出思維上的無知和行動上的無能。一個真正的強者,一定會有適可而止的智慧,懂得在為人處世上以和為貴。強者,要的是高水準的自尊。清朝一代宰輔張廷玉的老家,有一位鄰居因為蓋房子,要佔用張家一牆之地,兩家發生爭執。張夫人修書想要張大人出面干預此事,張大人看過家書後,立刻回書一封:“千里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有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夫人見信後,立即主動退讓了三尺,鄰居深感慚愧,也讓了三尺,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這就是著名的“六尺巷”的來歷。
世上的事情,總是有長就有短、有黑就有白、有圓就有缺,在此消彼長中各領風騷。有些時候一味堅持自己的利益,就會失去更多你看不到的機會。凡事能忍自圓融,讓他一步又如何?世間百態,我們是看戲的觀眾。然而在他人眼中,我們又何嘗不是粉墨登場的主角呢?有的時候退的不是簡單的一步,退的是旁觀人的尊重,退的是對手的尊重。那麼,最後的勝利者又是誰呢?
佛說:“放下,才能解脫。”在生活中困擾我們的是我們的心,而不是周圍的環境。如果我們能夠以平常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一切,就不會產生那麼多的雜念。怎麼能夠去掉雜念呢?用心去思維雜念背後的實質是什麼,想通了想透了,心中就會保持一片清靜。也就讓雜念沒有滋生之處了,這才是“放下”的境界。
在這個世間,簡單的兩個字就可以概括一切現象,那就是“輪迴”,人們總是在感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可是如果沒有夕陽又怎麼看得見晨曦?誰又能說得清“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呢?人性是善變的,也是很複雜的,它可以是涓涓細流,也可以是洪水猛獸。它可以詭異凶殘,也可以溫暖寧靜。人生裡,我們想要享受生活,就要學會放下。如果把過往都放在心上,那不是太累了嗎?
或許有人會說,誰會真正的放下呢?這世界有太多的誘惑和不得已,功名、利祿、愛情、事業這些東西是說放下就可以放下的嗎?是的,人想要在生活中立足,就必須沾染這些東西。但是我說的放下,是心態上的放下。很多人在生活中相當困苦,因為生活中的壓力讓你喘不過氣來。這時候,精神上適當的放鬆,不失為一條解脫之路。人的一生如果都能夠在“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中度過才是放下的正確渠道。
其實,生活的越簡單,就越容易感受到幸福。這個道理並不是人人都懂的,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在生活中有著一定的壓力,一味的追求物質生活,長期以來苦不堪言。如果想要達到輕鬆自在的思想境界,就必須要懂得凡是隨遇而安,順應天命不去強求。做到得意的時候要淡然,失意的時候要坦然。處理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寵辱不驚,無論得意還是失意都是上天對我們的一種考驗。把我們的心換個角度,用不同的視線去看世界,或許快樂就在你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