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文學哲理文章

  文章,無論辭藻多麼華麗,技巧多麼高超,描繪多麼細膩動人,如果沒有思想的深度和哲理的啟迪,那就如同白開水一杯,淡而無味。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租借人生

  談起租借,有些人或許會把它與經濟困難、生活窮苦、日子窘迫等聯絡起來,認為那多少有點讓人不得已而為之的感覺。其實,租借是大有學問的,人生的成功與否,有時還取決於租借的藝術。

  租借或許是暫時的困難而非真正的貧窮。瞧,有的人為了拓寬業務、擴大生產而需要租借,有的人為緩解燃眉之急而需要租借,有的人是為了借船出海,合夥發財而租借……租借,難道只是因為貧窮嗎?

  人這輩子,誰會沒有過租借的經歷呢?租借的不只是財物這些有形的東西,人的智慧、本領之類也是可以租借的。

  有些租借需要償還,諸如財物;有的東西不需要償還,並且還可以擁為己有,諸如經驗、技術、知識等等。

  需要償還的租借還是少借為妙,因為不還就是一筆無法勾銷的債。不需要還的租借多多益善,因為借得越多,自己的財富便變得越多。

  學習別人,用別人的知識指導自己,讓自己在實踐中得到鍛鍊,在鍛鍊中掌握了經驗,從而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這種學習、租借是不用償還的,誰借得更多,誰就越富有,可惜的是有的人偏偏想把需要償還的東西借而不還,而不需要償還的卻不想租借。

  租借是一門學問,其妙無窮,它能幫助人們實現自己的理想,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狐假虎威》這個寓言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狐狸藉助老虎耀武揚威,出盡風頭,威風至極。弱勢群體藉助強勢保護自己、展現自己,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成功的租借呢?

  租借的範圍是很廣泛的,租出與借入雙方常常是皆大歡喜的。譬如現在的婚慶公司就是租借兩旺的部門之一。婚慶的東西,沒有不行,有了又只用一次就可以了,這些東西一般不是便宜的東西,對於人們來說既是一種浪費又是一種負擔。婚慶公司無疑瞄準了這一商機,既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又賺取了一筆租金,真不啻是兩全其美。

  善於租借是一種智慧而不是一種投機取巧,這個道理古人很早就懂。荀子說:“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這說的大概就是租借的必要與意義吧!我曾聽過一位企業家的故事,他的成功就來自於善於租借:“從學校畢業後,他隨經理參加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他當翻譯,經理是主談。那天,韓國客戶拿著一個塗復塑料閥口樣袋,問能不能生產。這種閥口袋上面有一個進料口,灌裝原料後能自動封合,印刷精美。當時這種袋子在國際市場正開始流行,國內只有屈指可數的廠家能生產,賣價極高。他們帶的是傳統式樣的塑料袋。經理抱歉地說不能供應,他翻譯過去卻說有。韓國客戶聽了一喜,問什麼時候能看到樣品。他想了想,讓客戶第二天下午來看樣並取報價單。客戶走後,經理憂心忡忡地說‘你小子,膽子忒大。我們不生產這個,你拿什麼給客戶看?’他自信地一笑。原來在布展時,他對整個展館進行了地毯式的搜尋,發現一個同行能生產,只是展臺的位置很偏。韓國客戶剛走,他立即和那家同行談合作,雙方簽下了那筆近80萬美元的訂單。通過借‘產品’,盤活了兩家企業,實現了雙贏。隨之他以‘代理’的身份跟單,和管生產的廠長深入車間,摸清了那套德國進口裝置的整個工藝。他力勸廠長,動用現有的流動資金,再加上銀行借貸,及時購買新裝置。三年後,按銷售提成,他從工廠拿了近25萬元獎金。後來,沿海的工廠也能生產這種裝置,價錢更優惠。他毅然辭職,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集資,找了一位臺灣客戶,由對方出資金,成立了合資公司,通過對方在國際市場的銷售網路,利用國產裝置成本低的優勢,迅速佔領了國際市場,銷售額一舉達到500萬美元。通過藉資本,他實現了由業務員到合辦企業的跨越。再後來,他與高校合作,向大學教授“借”技術“借”腦,開發出幾十項專有技術,牢牢地佔據著市場的制高點。說起成功,他的心得是:人不是萬能的,善借,就是善於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組合各方的優勢,讓彼此都能得到實惠。這樣,才能不斷地催生更多的商機。正如那句廣告詞‘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可見,善於租借是一種本事,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在租借中度過的。上帝是最大的債主,總有一天,大家都會把租借到的東西統統歸還給他——包括生命。一樣的結局,不一樣的過程,在這麼借來的一生裡,人該是如何度過的呢?活著的意義也許就在於自己是否感到快樂與幸福吧!只要自己覺得快樂了,活著就是幸福;只要自己感到幸福,人生也就有意義了。那麼,想辦法向上帝多借點幸福吧,再沒有什麼比這樣的租借更值得的了。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人生很短暫,一輩子能遇到幾個真心懂你的、愛你的知心朋友,也許你沮喪、失落。可是空落落的心哪能

  承受的起那麼多。曾經假想,假如那一切沒發生,愛你的人沒有離你而去,又會怎樣,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是否可以坦然面對呢?你是否可以寬容以待?

  逝去的已逝去,何必留戀呢?沒有人會同情弱者,你只有崛起,那又何必悲傷、何必停留。世界沒有你照樣轉。哪有為何做不必要的等待、犧牲。

  生活很美好,現實很骨感,那有何必因為一些事、一些人所牽絆呢?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抱怨。從現在起,收穫所擁有的,忘卻沒有的,這樣你才會慢慢堅強起來。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即使暫時無法撫平受傷的心靈,總有一天幸福會降臨。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學會包容,學會孤單,即使寂寞,也不要表現出來,不要給小瞧你的人機會鄙視,學會隱忍。

  假如現實欺騙了你,不要埋怨,埋怨只是徒勞。學會堅強。

  也許生活並沒有童話的美好,但是領悟了就好了,人性的自私並不是你所能改變,學會適應才是王道也。

  也許生活並不是預料的美好,請不要憂傷,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即使失敗,笑著面對,一切都會過去。

  也許容易得到的,你不一定珍惜,那又何必呢?坎坷的路上,雖然艱辛,但擁有一顆恆心,夢想總會花開。

  暫時的失敗並不代筆什麼,重要的是你要擁有一顆平常心,微笑的對待,生活會更美好。

  這一刻,也許你跌倒了,也許跌疼了,也許落淚了,請不要傷心。擦乾你的淚水繼續前行。總有一天你會體會收穫的喜悅。

  看遠處的鮮花在向你招手,哭泣後的喜悅馬上要降臨。加油。

  生活欺騙了你,只是為你下一次的路途搬走拌石,生活欺騙了你,只是為了你下一次的重生。那又何必糾結呢?為何不收起你那份受傷的心呢?選擇原諒,選擇堅強。才會讓此刻的你繼續前行。那就放手,丟去不必要的煩惱。繼續航帆前行。

  :最好別透支

  想必,誰也不想透支。畢竟,透支是要償還的,有時,還要加倍地償還呢!

  日子雖然庸常卻充滿著變數,生活偶爾有逸出常軌的時候,透支也時有發生。未來的事情,誰能意想得到呢!

  透支並非是一件很灑脫的事情,就像上館子點菜吃飯一樣,要是超出了袋子裡的錢,自然很是尷尬。因此,最好還是別透支。

  透支並非只在金錢,無論什麼事情,最好都別透支,凡事量力而行,留點餘地,總比無路可退好。這讓我想起了西方的油畫與我們中國的山水畫,其區別除了色彩的濃淡等諸多不同之外。恐怕還有另一明顯的不同是西方的油畫是飽滿的,不留餘地的,而我們的中國山水畫卻是四周留有空間,讓人無盡遐思,中國人的思維由此可見一斑,有餘地都不想佔得太滿,更不用說透支了。

  人們常說,凡事不要做得太絕,說的大概就是勸人不要透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最好什麼都別透支,那是要付出代價的,有時還會像借***一樣越滾越大,終究要被沉重的包袱壓得喘不過氣來。

  身體也是不能透支的,透支了身體,就像失去了彈性的彈簧,要想恢復可沒那麼容易,像人們常說的:“年輕時用身體去換金錢,年老的時候用金錢去買健康”指的就是為了金錢而透支身體的現象。透支身體表現在哪裡呢?抽菸、酗酒、熬夜、勞累等等想必都是損壞身體的殺手。

  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做人若想要有分量,做事就要有分寸,也是透支不得的。因此,無論什麼事情,都不能不考慮相關後果。待人處事,對大家都有好處的不妨多做一些,千萬不能做的是損人不利己的事。一個人如果把好事幹絕,壞事做盡,那無疑也是透支了。待到他有求於人的時候,想必人們將懶於對他伸出援手。人總得留點情面的,這情面就是儲蓄,存得越多,日後用起來就越寬綽。一點不存,甚至透支了的人,恐怕想向他人借點用用都難。

  誰都不想透支,但說不定誰都會有透支的時候。萬一透支了,其實也沒什麼可怕的,盡力而及時地彌補過來,並且以後避免透支就是了。否則,窟窿越來越大,終將有心無力難補天。

  透支是不得已的事情,透支又是風險性很大的事情。人生沒有不用償還的債,即使人家不用你償還,你也會欠下一筆心債。透支是一種傷,喜歡透支是一種病。既然如此,無論什麼,最好還是不要透支吧!不是所有的透支,你都能償還得起的,天理可不像人心那樣有時會網開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