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人生小論文

  哲學是什麼?人生是什麼?也許每個人的理解有不同。在我看來,哲學是一種生活態度,更確切的說,是一種讓我們感覺快樂而有意義的生活態度。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篇一

  哲學是什麼?人生是什麼?也許每個人的理解有不同。在我看來,哲學是一種生活態度,更確切的說,是一種讓我們感覺快樂而有意義的生活態度。

  我喜歡把一個人的生命比作一條線段,生和死是端點。線段有長有短,生命也是,有的人長命百歲,有的人則英年早逝。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會在哪一刻死去,不得不承認這是人生的無奈,但也正因為如此,使得我們不得不更好地對待生活,以免有朝一日會帶著滿腔遺憾離開人世。

  怎樣才能生活得快樂而有意義呢?

  當下的社會,絕大多數人已不再為生存憂愁,但隨著物質文明的不斷向前發展,人們逐漸發現,想要的幸福快樂並沒有伴隨著物質而來,整個人群中,充滿著抱怨之聲,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窮的抱怨,富的也抱怨,人們似乎更加焦慮,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傳染病,交叉感染。似乎除了幸福,我們什麼都有,這也許就是國家在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後又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的原因之一吧。

  我們知道,道家主張把個體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於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掙脫“物役”的束縛,追求個性解放和自由人生。老子提出“致虛極,守靜篤”的修道方式,主張“返樸歸真”,認為人的生命存在要與自然溝通,節制和超越物質慾望,不讓塵世的喜怒哀樂擾亂自己恬淡自由純潔的心境,自始至終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然而時代的紛繁複雜,忙碌的人們,有多少人懂得該適時停下追求物質的腳步,面對自己的內心,看看自己是否早已經在物質中迷失了自我?看看自己的心靈是否已經蒙上厚厚的塵垢?

  我是一個喜歡睜大眼睛在黑夜裡凝望的人,很多時候什麼也不想,只是貪婪的享受夜的靜謐;有時思緒飛快的轉換,審視自己過去一路上的得與失,有時瞻望未來,想想以後的路該怎麼走,問問自己究竟在追尋什麼,又想要什麼。

  生活需要不斷地反思,而且是理性的反思。傅佩榮教授曾說:“當

  真正用理性思考經驗之後,就能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知道哪一種人生更為理想,也更適合自己。理想代表針對未來,哲學的思考就是要讓人能夠在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間向度中連貫起來,讓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當下那片片斷斷,剎那生滅的過程中而已。”

  我知道現在的我思考問題還不能達到哲學的高度和深度,但是我始終認為對於同一件事,一個人的生命裡不同階段會有不同體驗。很多時候,我們不明白一些事,看不透一些人,那是因為離得太遠了。就比如對於教師這個職業,剛唸書那會兒對老師我懷著崇拜和敬畏之情,隨著年歲增長,漸漸失去了崇拜的感覺,摻雜進了一些複雜的心情,到如今,當我也選擇了走上未來極有可能做老師的這條路後,我的感受就大不一樣了,隱隱感覺到這個職業所肩負的責任很重,要做一個好老師不容易呀。

  人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所以,人,總是會變的。避免不了的,經年行路,風雨浸染。初中時的我總是做事總是“不撞南牆不回頭”,操碎了媽媽的心。後來到了高中,學習依舊不上心,高考成績也就預料中的一塌糊塗。再後來走上覆讀之路,我彷彿突然間長大了,開始有意識的關心父母和其他人了,開始懂得為自己的人生努力了,自信慢慢被拾起,快樂也是。現在的我,不再無病呻吟,不再“為賦新詞強說愁”,不再一味任性。很多時候我依舊會被一些人或事感動,但是不會每次感動都會淚流滿面。不會像以前總是沉浸在那些哀傷的文字裡,漸漸偏好看貼近生活、富含哲理和人間真情的文章。不會再把現實和理想割離成兩塊兒,已懂得人生既不是一片光明,也不是一片慘淡。我的內心終於在歷練中逐漸強大成熟起來。我明白還應該學會讓一切離愁別緒,聚散依依都生於眼底,藏於心,不動聲色的只做風景觀,雖然現的我還不能身體力行。

  我很贊同伊壁鳩魯對幸福的定義,他說“幸福就是身體的無痛苦,靈魂的無紛擾”,這又讓我想起泰戈爾美麗的詩“我們的慾望,把彩虹的顏色,借給那本是雲和霧的人生”,還有電視上那在布達拉宮下,在大昭寺門前的許許多多虔誠的朝聖者,無論男女,都蓬頭垢面,身著長圍裙,手戴木拖板,面對佛殿,神情凝重,喃喃唸誦,雙手舉在頭頂,俯身下去,四體伸直,頭和鼻都觸地,額頭磕著大地,站起來可以看到額頭上的印記,而他們匍伏的大地可以清晰的看到經久磨擦留下的痕跡,沒有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堅持,怎麼能有這樣的奇蹟!據說他們一天匍匐而行,走不了十里路。但我在他們的

  第2 / 3頁

  臉上卻沒有看到半點的疲乏和勞累,更沒有一絲的焦慮怨恨,只有祥和安寧。他們的眼睛裡閃爍著奇異的光芒,彷彿金色的希望和幸福就在前面召喚,他們滿懷著感激的心情堅定地跪叩著前進。為朝聖,他們會磕得四肢潰爛,面額血肉模糊而不停止;為朝聖,他們沿途乞討為生,即便凍餓死在山野也不後悔。於是再讀倉央嘉措的詩句“那一世我轉山轉水,只為途中與你相見。”就有了徹底的頓悟。

  生活中,我們讚美崇高,卻不願去追求崇高;我們稱讚信仰,卻不願去實踐信仰。多麼虔誠的信徒,用身體丈量心中純粹明淨的信仰。

  其實,一顆心,就如一個杯子。有人喜歡費盡心機,不擇手段的謀劃,努力把杯子填滿,水滿則溢。然而過於多的負累和慾望,總是沉的墜彎了胸膛,令人窒息。一路走過,來不及欣賞沿途的山清水色,來不及輕嗅花香飄蕩,來不及體會粉蝶纏綿的愛意柔情。總是低了頭,身體前傾,做一種攀登的姿勢。人啊,不如,適時拋棄一些東西。讓杯子空出一部分,留給自己一角安靜素雅,淡然美好的空間。可以於午後閒賞雲捲雲舒,也可聽雨觀潮,涉水臥波。

  正如佛曰:一顆宕動的心,所看到的世界,浮躁,喧囂,雲起,塵暗,是水裡摁不下的葫蘆,是風中止不住的經幡。然而當下現實生活中都大多數的人內心都無法淡定,並且伴隨物質文明發展,各種新疾病不斷出現,雖然如此,我也不敢根據伊壁鳩魯的“幸福定義”妄下斷言當下大多數人是不幸福的。我只能確定我自己嚮往正在追求我所認同的伊壁鳩魯式幸福。當然,我必須承認,我是一個平凡到極致的女子,無法做到心如止水,這也許永遠都只能是我的一種對幸福的追求。

  我認為哲學就是一種生活態度,它引導人儘量讓內心的慾望對靈魂的紛擾最小化,而生活需要用心經營,所以我們的心應該一直保持“向上、向善”的姿態,即保持人心最原始最純粹的善良﹑樸素和純淨。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