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地理上冊重要知識點
學習地理能讓我們更重視對環境的保護。那麼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一***
1、自然資源:
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按其形成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一類是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
是指在較短時間內即可再生,或是可以迴圈使用的資源;非可再生資源,是指在人類歷史時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產的資源。
2、土地資源
土地的利用型別:
土地的利用型別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型別。
土地資源的分佈:
溫帶溼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適宜發展農業,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佈地區。
氣候冷溼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乾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佈區。
***二***
1.氣候特點:
①氣候複雜多樣:亞洲地跨寒帶、溫帶和熱帶,東、北、南三面瀕臨海洋,西南深人到亞歐大陸內部;地形複雜多樣。受緯度位置、海陸分佈、地形的影響,亞洲的氣候複雜多樣。除溫帶海洋性氣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種氣候在亞洲都有分佈。
②季風氣候顯著:亞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陸地——亞歐大陸,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陸地之間的熱力推異十分顯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氣候區。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手風氣候都有分佈,其中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惟獨亞洲有分佈
③大陸性氣候分佈***溫帶大陸性氣候幾乎佔亞洲的一半***:亞洲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亞洲內陸距海遠,受海洋影響小。夏季內陸升溫快,冬季降溫也快,因此冬冷夏熱;由於內陸距海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2.氣候對農業的影響:在亞洲,季風氣候對農業的影響尤為突出。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氣候區,降水與夏季風的強弱有著密切的關係。一般說來,夏季風強的年份,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風弱的年份,降水也較少。如果降水過多,就可能造成洪澇災害;反之,降水過少,就可能形成旱災。因此,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雨熱同期,使農作物得以旺盛生長,但常受不穩定的夏季風影響而發生旱澇災害,嚴重威脅著農業生產。
精講:*** l ***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亞洲人口占61% 。
①世界各大洲或地區按人口數的多少排序為: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和大洋洲。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高低排序為: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歐洲。
②世界上人口超過l 億的國家共有10 個,其中有6 個位於亞洲:東亞的中國、日本,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
③眾多的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影響:
2.多樣的地域文化:亞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個左右,約佔世界民族總數的一半***不同地區的民族,在建築、服飾、音樂、舞蹈、禮儀等方面表現出不同的文化藝術風格和不同的民風民俗。如:日本的抗震建築、沙烏地阿拉伯的帳篷和長袍。亞洲的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達米業平原***兩河流域***,因其適的溫帶或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別成為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3.經濟發展旅異:亞洲除日本是發達國家外,其餘國家為發展中國家。各國經濟發展的差異很大。主要原因是:除日本外,各國過去長期遭受殖民統治,工業基礎一般較薄弱。從20 世紀70年代開始,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經濟發展較快。
***三***
溫帶的主要氣候型別
1***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分佈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大致以1 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2***地中海氣候: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佈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佈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4***溫帶海洋性氣候:位於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佈最廣,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