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德哲理短文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世界東方屹立不倒的明珠。中華傳統美德更是源遠流長,是幾千年來中華人民的智慧,關於古代傳統美德的哲理文章,也是多不勝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篇【1】:疏不間親

  《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劉表的原配太太死了,大兒子叫劉琦,後孃對他不好,準備讓自己的兒子繼位。劉琦急死了,就請教他的叔叔劉備,劉備很高明,他說你問我們軍師諸葛亮吧。

  劉琦就問諸葛亮,諸葛亮聽到就不答話,故意岔開,劉琦總講不上話。後來劉琦就告訴諸葛亮,他說我有本絕版的好書,先生要不要看?我這是譯述,差不多是這個意思。諸葛亮也是喜歡搞學問的,就跟他到樓上,諸葛亮一上去,劉琦就把樓梯抽掉,諸葛亮下不去了。劉琦立刻跪下,先生啊!這個時候一個外人都沒有,你非教我不可。諸葛亮沒有辦法,他逃不了。但是,古人說的“疏不間親”,夫妻吵架,兄弟之間有紛爭,第三者絕不能講話,講話是最笨的事。

  我有一個經驗,年輕的時候很熱情,有兩夫妻剛剛結婚,他們都是我的朋友,結果兩個人吵架,都向我埋怨對方。我想讓他們兩夫妻講和,跟男的講,你不要聽她的,她就是脾氣壞,然後告訴女的,我那個同學好討厭,你不要理他,過一兩天就好了。結果到了晚上,兩夫妻就和好了,然後說某人講你壞!那樣啊!這樣啊!弄得我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這個道理就是“疏不間親”。

  諸葛亮說,劉公子啊,你何苦逼我呢?疏不間親,我沒有辦法。劉琦說,如今只有軍師可以救我了。諸葛亮就講歷史上太子申生的事。春秋戰國的典故你不知道嗎?你向你父親請求帶兵外調嘛!部隊歸你掌握,又守了邊疆,跟後孃離得遠遠的,不起衝突。等你父親一過世,軍權在你手裡,你愛怎麼幹就怎麼幹。諸葛亮只好講歷史故事,劉琦就懂了。

  我昨天講一個同學,“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常常看到年輕人,有人把公司裡的事跟他一談,他出了很多主意,這就是沒有受過好的教育的緣故,你又不是那個公司裡的職員,不知道內情,又不曾參與過。譬如剛才有人提出來,我們樓上有大法會,方丈親自主持,很莊嚴肅穆,但是你曉得嗎,昨天夜裡,他們為了佈置這個會場,到早晨六點鐘才睡覺。你沒有參與過就不曉得多麼辛苦,就不知道內情。所以由這個道理就要推及天下一切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絕對不隨便講話,因為你不懂別人的辛苦,固然你是好意,但這是做人做事的分寸。***南懷瑾***

  篇【2】:600年前的琴和600年後的花瓶

  600多年前,軍事家、政治家劉伯溫寫了一篇寓言,名字叫《工之僑為琴》。

  文章的大意是:工之僑得到了一塊上好的桐木,製作了一把琴,裝上琴絃後彈奏起來,聲音宛如金玉,悅耳動聽。他認為這是天底下最好的琴,就把它獻給了主管禮樂的官府。樂官讓最有名的樂師鑑定,樂師說:“這琴不古老。”官府不要,就把琴退還了回來。

  回到家,工之僑讓漆匠把琴身漆上殘缺不全的花紋,讓刻工在琴上雕刻上古代款式的圖案,然後裝進匣子埋進土裡。一年後,工之僑把琴挖了出來,抱著到了集市上賣。有個路過的大官看到了這琴,用100兩黃金買下,獻給了朝廷。樂官們傳遞著觀賞,一個個讚不絕口:“這琴真是稀世珍寶啊!”

  琴還是那把琴,只不過做了些手腳,樂官就是非不辨了。

  600多年後的今天,工之僑的故事還在延續。

  在某瓷都,陶瓷藝人制作了一些仿古花瓶對外出售。花瓶雖然製作精良,造型美觀,但卻很少有人問津。一個買家對陶瓷藝人說:“你這些玩意兒是仿品,不是古董,若是古董就值錢了。”

  聽了買家的話,陶瓷藝人動起了心思。此後,他專門研究“做舊”,就是經過幾道工序,把剛出爐的瓷器做得像幾百甚至千年之前的“古董”一樣。結果,價格飆升,每件都賣到了幾十萬上百萬元不等。

  前後不同的是,600年前的工之僑,面對樂官的是非不辨,他選擇了悲憤離去,隱入山林,不知所終;600年後的那個陶瓷藝人仍然樂此不疲,製假***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土裡埋的,海底沉的,都能做得惟妙惟肖。

  假象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假象迷惑和矇蔽,不辨真偽。把假的當成真的,那就可悲了。不僅是個人的悲哀,也是社會的悲哀。借用工之僑的話說:“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這話的寓意值得人們深思。***金沙灘***

  篇【3】:揚湯止沸,莫若去薪

  齊景公很喜歡穿紫色衣服,宮人紛紛效仿,於是每天皇宮紫霞漫天。很快,紫色成為一種時尚,蔓延到了民間。上到士大夫下到平民百姓,舉國上下都開始穿紫衣,結果導致紫色布料價格飛漲,一匹紫色布的價格超過五匹素色布的價格,紫衣成了一種奢侈消費。齊景公深以為憂,便釋出了命令,禁止老百姓再穿紫色衣服,違者重罰。可一年下來,處罰的人倒是不少,但穿紫衣的風氣絲毫不見扭轉。

  有一天,齊景公向賢相晏嬰求教,晏嬰說:“大王喜歡穿紫色衣服,下面自然有人效仿,怎麼制止得住呢?如果大王您不穿紫衣,並且厭惡穿紫衣的人,不用制止,穿紫衣的人就會變少。”

  第二天上朝,齊景公果然換上了素色的衣服,然後對群臣說:“我非常討厭紫色染料的氣味。”有一個大臣近前奏事,他揮手說:“離我遠點!我討厭紫色染料的臭氣。”結果當天所有的大臣都不再穿紫色衣服,沒多久,整個齊國也找不到一個穿紫衣的人了。

  古人說:“揚湯止沸,莫若去薪。”有些事情看似困難,但如果找到事情的根源,對症下藥,就能事半功倍。頭疼醫腳,看似不相干,有時卻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奇妙功效。***清風慕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