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個人心得體會感悟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脫貧攻堅,脫貧攻堅的出路在於精準施策。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編制好“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著力完善綜合性扶貧政策措施和健全脫貧攻堅保障體系的規劃。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個人脫貧攻堅心得感想與體會,想閱讀更多脫貧攻堅心得體會,歡迎查閱線上學習網。
脫貧攻堅個人心得體會篇1
多次強調,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沒有貧困人口的脫貧,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在貧困地區,而教育發展的滯後、受教育程度偏低是老少邊窮地區貧困的主要癥結之一。由於沒有文化,沒有技術,勞動者普遍存在著“打工沒技術,創業沒思路,務農沒出路”的狀況。要補上貧困地區的短板,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掌握一技之長,是拔掉窮根、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歷史上曾經荒涼落後的潮州成為歷史文化名城,就是精準扶貧的樣板。韓愈之前,潮州只有進士3名,韓愈到任潮州刺史後,花大力氣興辦鄉校:知州學停辦,已經有100多年沒有人赴京考取功名,他大膽啟用潮州英才趙德主持教育工作;辦學缺資金,他把自己八個多月的俸祿捐出來“以給學生廚饌”……韓愈的興學,滋潤了潮州人的群體性格,使潮州人形成一種深厚的文化底蘊。到南宋時,登第進士就達172名,潮州贏得了“海濱鄒魯”的美譽。
貧困地區要拔掉窮根,就不能讓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要在人口較為集中的行政村,大力發展普惠性幼兒園;人口分散的地區,因地制宜開辦流動幼兒園;完善學前教育資助制度,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將老少邊窮地區的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管理,給予相應的政策、資金扶持,加大貧困地區農村學前教育的推進力度。
要讓貧困地區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就必須要有一個有質量的師資隊伍。然而,即使在教育培訓投入位居山東省第一的青島鄉村,有的教師20多年不讀一本書,有的一下課就甩開學生,立馬回去照顧孩子。因為缺乏培訓,一些老師的素質差,能力低,根本沒辦法以身立教,為人師表……貧窮地區農村的師資隊伍素質可想而知。
令人欣喜的是,在國家層面,早在2010年就啟動實施了中小學教師“國培計劃”,到2014年已經培訓中小學、幼兒園教師700多萬人次,僅2014年中央財政就投入500億元專項資金,全年培訓240萬人次,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下一步,教育部等部門還將啟動實施教育扶貧全覆蓋行動,全面覆蓋貧困地區的學校、教師、學生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精確對準最薄弱領域和最貧困群體,加快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
經測算,截至2014年底,全國農村貧困人口還有7017萬人。未來5年,每年要減貧1170萬人,扶貧開發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扶貧開發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增進人民福祉,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要集中精力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離不開教育扶貧的治本之策,抓住了精準扶貧的“本”,再加上其他的超常舉措,就一定能夠確保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與全國人民一道,共享小康碩果。
脫貧攻堅個人心得體會篇2
目前,舉國上下“兩學一做”教育開展的如火如荼,“脫貧攻堅”更是吹響了向貧困宣戰的集結號,而我們寧陝縣作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脫貧攻堅的樣板縣備受矚目,中省市領導親臨一線明示方向,提振士氣,如何搶抓機遇,用“兩學一做”推動“脫貧攻堅”成為關鍵。
學黨章黨規,凝聚脫貧攻堅“正能量”。首先要把學習黨章黨規作為基本功,認真研讀、學深學透,深入思考、銘記於心,讓黨章黨規“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成為黨員幹部的最高行為準則。通過學習黨章,不斷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黨性覺悟、強化宗旨意識,牢固樹立以民為本的觀念,把宗旨意識貫穿脫貧攻堅行動始終,引導黨員幹部在攻堅一線發揮作用、擔當作為;通過學習黨規,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和規矩意識,明晰履職盡責相關的規定和要求,始終把扶貧攻堅的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立下攻堅之志、激發拼搏之力,攻堅克難啃“硬骨”、以一貫之挖“窮根”,不打贏脫貧攻堅戰誓不罷休。
學系列講話,樹立脫貧攻堅“目標靶”。黨的以來,圍繞治國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這些論述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把系列講話作為“兩學一做”的重要內容,就是要以此來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尤其在脫貧攻堅中,關於脫貧攻堅、精準扶貧的系列理論,就是黨員幹部推進工作的“指明燈”,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把學習領會系列講話與推進脫貧攻堅、產業轉型升級、群眾矛盾化解等結合起來,在學習中深刻理解脫貧攻堅的重大意義、掌握脫貧攻堅的具體措施、踐行群眾路線的方式方法,堅持在學中幹、在幹中學,做到扶貧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抓住重點,提高精準性、有效性、持續性,確保“一年見效、兩年攻堅,三年脫貧”。
做合格黨員,當好脫貧攻堅“突擊手”。“做合格黨員”是“兩學一做”教育的關鍵和根本落腳點,在脫貧攻堅一線,廣大黨員幹部更要把“合格”的標準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要帶著感情真扶貧、扶真貧,主動入戶排查、有效對接謀劃,積極排憂解難、真誠幫扶解困,率先在脫貧攻堅主戰場出真招、出實招、出硬招,瞄準目標幹、盯著問題改,不斷在“做”中煉就精準識別的火眼、強化脫貧攻堅的本領,當好地方發展“主心骨”、群眾脫貧“領路人”,鍛造一批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鬥堡壘,不脫貧不退兵。
新形勢下,“兩學一做”對廣大黨員幹部提出了新要求,推進脫貧攻堅每位黨員幹部責無旁貸,讓我們在“學”中強化脫貧攻堅的思想自覺,在“做”中強化脫貧攻堅的責任擔當,常懷憂民之心、常思富民之策、常盡惠民之力,用“兩學一做”推動“脫貧攻堅”,用脫貧攻堅的成果檢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成效。
脫貧攻堅個人心得體會篇3
幫助貧困群眾擺脫貧困過上小康生活,是共產黨人的天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要像對待家人一樣,以一種既有責任又有感情的擔當精神,一戶一戶、一人一人地幫扶貧困戶、貧困人口脫貧。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加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力度,提高貧困地區群眾文化水平和身體素質,對促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有著重要推動作用和現實意義。
一、突出責任倒逼,落實各項部署。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全面壓緊壓實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一是強化一崗雙責。市、縣區、鄉鎮都成立了黨政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靠實各級各部門脫貧攻堅的主責主業,特別是落實各縣區的主體責任、重點扶貧工程專項方案牽頭部門的主抓責任、其餘市級部門單位的參與責任,做到職能工作與脫貧攻堅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形成“全黨動員、全民動手,一崗雙責、合力攻堅”的工作格局。
二是強化黨建保障。實施黨建扶貧工程,出臺黨建扶貧21條硬措施,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和各級扶貧幹部,特別是通過從嚴從實選配、從嚴從實履職、從嚴從實監督、從嚴從實考評全面加強第一書記工作,注重選派遞進培養學員和後備幹部擔任第一書記,落實脫貧攻堅的組織保障和幹部保障。利州區、青川縣對每個鄉鎮增派1名扶貧副鄉鎮長。全市每個鄉鎮都落實了1名扶貧專幹,每個貧困村都落實了1名第一書記,第一書記平均年齡38歲,其中後備幹部佔55%。
三是強化督查考評。加強跟蹤問效,每月督查通報1次進展情況,及時落實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駐村幹部考核情況與派出單位主要負責人考評掛鉤。加強調查研究,及時總結經驗,宣傳推廣好的做法、好的經驗和典型事例。分類制定貧困縣“摘帽”、貧困村銷號、貧困戶減貧的具體標準,精準考核扶貧成效。對完不成脫貧任務的縣區和市級部門,年度績效考評降低一個等次,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評先評優實行“一票否決”。近期,結合“走基層”活動,我們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集中對全市739個貧困村開展脫貧攻堅專項督查。
四是強化激勵引導。落實激勵政策激發集聚各級各方面推進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對提前2年摘帽的縣區獎1000萬、提前1年摘帽的縣區獎500萬;對如期脫貧的貧困村貧困戶,提升村三職幹部報酬,延續產業扶持、技術培訓、兜底保障等政策支援;對下派任職的第一書記,保留原機關工資福利,同時享受每月300月至400元的艱苦邊遠鄉鎮津貼;對長期在貧困地區工作、實績突出的幹部優先提拔重用;對參與脫貧攻堅表現突出的進行表彰獎勵,營造全社會重視、參與、支援扶貧的濃厚氛圍。朝天區對完成脫貧任務、達到小康標準的村三職幹部提高補助標準,與社群幹部享受相同報酬。
二、突出問題導向,補齊制約短板。在推進脫貧攻堅中,我市也面臨資金投入不足、特困戶扶持難、農村整體發展慢等問題,我們積極探索、創新機制、增添舉措,正逐步加以解決。
一是以財政資金撬動金融資金社會資金增加投入。要全面完成貧困村貧困戶減貧任務,5年大約需要硬投入250億元,對於我們這個“吃飯財政”的市來說壓力巨大,只能利用有限的財政資金撬動金融投入和社會投入,通過調整支出結構地方財政投入10億元,對接省10個專項方案爭取80億元,金融投入100億元***易地扶貧搬遷貸款60億元、扶貧小額信貸30億元、易地扶貧搬遷收益債10億元***,吸引社會資金30億元,群眾自籌30億元,基本可以解決扶貧投入的問題。60億元的易地扶貧搬遷貸款專案已完成專案可研上報省農發行。貧困戶扶貧小額信貸評級授信面達86%,授信額達26億元。旺蒼扶貧小額信貸經驗全省推廣。
二是以“三分紅兩保障”促進特困戶脫貧。針對1.88萬戶無勞動技能的特困戶,採取耕地林地產權流轉入股分紅、財政扶貧資金股權量化有償使用分紅、種植業託管養殖業寄養理財分紅增加特困戶收入,整合農村閒置空房保障特困戶住上廉租房,實施十大救助制度保障對特困戶的救助救濟。旺蒼縣盤活閒置資產為特困戶提供廉租房的做法得到了省委農工委認可。
三是以“兩輪驅動”促進農村同步發展。針對我市北部山區農村發展整體水平不高,特別是同村同院落與建卡貧困戶差距不大的臨界貧困戶,通過實施“精準扶貧、區域攻堅”兩輪驅動戰略,既大力解決水、電、路和增收產業等區域共性問題,又切實解決看病、住房、子女上學等農戶個性問題,促進貧困地區農戶共同發展。
三、突出綜合施治,體現脫貧成效。在精心謀劃今後五年脫貧攻堅的同時,紮實推進今年的扶貧工作,我們堅持“創新機制、完善路徑”統籌推進、“開發式扶貧、救助式扶貧”綜合施治、“區域攻堅、精準扶貧”兩輪驅動、“專案扶持、智力扶持”雙管齊下、“依法扶貧、社會監督”有效結合,促進貧困群眾穩步脫貧、逐步奔康。
一是增收減貧成效更加明顯。今年計劃實施的扶貧專案基本完成,新發展獼猴桃、核桃、茶葉2.6萬畝,養殖生豬、山羊、土雞15萬頭***萬隻***,開展農業實用技能技術培訓8萬人次,實現創業就業1.2萬人,初步統計,貧困群眾當年人均增收近1000元,截至目前,今年已減貧6.35萬人、佔目標任務的105.52%。
二是群眾幸福指數較大提升。152個貧困村脫貧解困有力推進,新建通村入戶路435公里,解決安全飲水2.46萬人,改造農村危舊房1.5萬戶,群眾普遍反映,通過各級各有關部門的真幫實扶,現在的農村“道路平又寬,吃水不用擔,打米不愁電,房屋換新顏”。得到實惠的貧困群眾積極性主動性更加高漲,“政府扶,幹部幫,自己還有手一雙,不等不靠建家鄉”成為貧困地區群眾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
三是經濟社會發展穩步加快。扶貧攻堅促進區域發展的成效更加明顯,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平穩發展。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4.43億元,增長8.7%,增速居全省第8位;地方公共財政收入27.59億元,增長12.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66元,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80元,增長10.8%。探索實行財政支農資金股權量化等做法,得到國務院扶貧辦、財政部、農業部等國家部委領導的肯定,突出“五個堅持”推進脫貧奔康做法得到曲木史哈副省長的肯定性批示。
四、扶貧要扶智,教育扶貧作為脫貧“五個一批”工程之一,肩負重要使命。要把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全面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推進標準化建設、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扶貧基礎性工作,著力擴大教育公共服務供給,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要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重點,針對教育最薄弱領域和最貧困群體,精確幫扶,促進教育強民、技能富民、就業安民。要構建全領域結對幫扶關係,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精準幫扶要全面覆蓋貧困地區每所學校、每位教師、每名學生。對留守兒童要跟蹤接力關愛幫扶,使貧困地區孩子上升有通道、就業有技能、發展有希望,切實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五、精心組織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必須落實到每村每戶每人,從源頭上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要加強貧困地區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加大地方病、慢性病的防控及艾滋病干預力度,強化鄉村醫生培養,實施遠端醫療推動優質資源下沉,保障貧困人口得到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為扶貧攻堅提供健康保障。聽取四川醫改工作彙報時,她要求進一步聚焦改革重點,以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為主線,實施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推動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儘快在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理順藥品價格、改革醫保支付方式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為基本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奠定堅實基礎。
脫貧攻堅個人心得體會篇4
同志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黨的以來,同志把扶貧開發作為關乎黨和國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發展道路的大事,作為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主要內容,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和新要求。同志的扶貧開發思想,深刻闡明瞭新形勢下我國扶貧開發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鮮明立場,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指引。
從統籌兩個大局的高度認識扶貧開發的重要性緊迫性
扶貧開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黨的報告提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因此,實施扶貧開發戰略,消除貧困與不公,促進和諧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是矢志不渝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選擇。同志指出,如果貧困地區長期貧困,面貌長期得不到改變,群眾生活長期得不到明顯提高,那就沒有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那也不是社會主義。從我國發展實踐看,無論從1949年到1978年對減貧開發道路的不懈探索,還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全國範圍廣泛實施的扶貧開發戰略,都充分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發展史也是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的創造史。實踐證明,我們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
扶貧開發體現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勇敢擔當起帶領中國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並且一路披荊斬棘、流血犧牲,百折不撓地為之奮鬥。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必須以更加強烈的為民造福情懷,踐行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崇高追求,完成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使命。“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飢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同志引用這句古話,就是要告訴人們,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為了一部分人、少數人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當前最緊迫、最艱難的任務就是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做好扶貧開發工作。
扶貧開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剛性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旨與要義,既在“小康”,又在“全面”。“小康”追求的是發展水平與質量,“全面”追求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我們高度重視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這一最突出的短板,想方設法補齊短板,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同志將全面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剛性任務,緊緊抓住扶貧開發這一全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發展理念和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決心。
中國扶貧開發對國際減貧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消除貧困、共享幸福,是全人類夢寐以求的共同理想。當前,儘管各國為實現減貧目標進行了不懈努力,但由於種種原因,貧困及其衍生出來的飢餓、疾病、難民潮等一系列問題依然存在,成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揮之不去的“夢魘”和阻礙全人類發展進步的“禍根”。同志指出,我國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中國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中國在致力於自身消除貧困的同時,還支援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為各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作為有著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中國消除絕對貧困,既讓全體中國人民走上全面小康之路,又對國際減貧事業作出重要貢獻;不僅有利於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且將提供扶貧開發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經驗、中國力量,推動全人類的發展進步。
不斷深化對做好新形勢下扶貧開發工作的規律性認識
扶貧先要扶志。思想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過去一些地方扶貧幫困過於注重物質層面,忽略精神層面的幫扶,影響了扶貧成效。對此,同志強調:“擺脫貧困首要意義並不是物質上的脫貧,而是在於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實踐表明,貧困戶樹立志氣、更新觀念,對於找尋致富辦法、增添致富幹勁至關重要。同志把理念的更新和思路的轉變作為引領扶貧開發工作的前提與關鍵環節,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前瞻性。這一科學觀點是對當代中國扶貧開發一系列問題的準確號脈。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戰役已經打響,應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既扶貧又扶志,調動扶貧物件的積極性,提高其發展能力,發揮其主體作用。
關鍵在於精準。同志指出,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他提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強調按照“四個切實”“六個精準”“四個一批”的要求,努力“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精準扶貧的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不僅強調扶貧的針對性與有效性,更強調堅持我們黨實事求是的思想傳統與工作作風。同志指出,實事求是作為黨的思想路線,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是黨帶領人民推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我們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就必須秉承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與作風,按照同志提出的“精準”要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以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對路的政策、更加有力的舉措和更加紮實的行動量身定做、靶向治療、對症下藥,出實招、求實效,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
激發內生動力。貧困群眾是扶貧攻堅的物件,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政府幫扶是必要的,但脫貧解困根本上還得靠貧困群眾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同志指出,貧困地區發展要靠內生動力;好日子是幹出來的;貧困並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決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這些重要論述,對於現階段扶貧開發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必須最大限度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變“要我發展”為“我要發展”。只有貧困群眾的積極性與創造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內生動力不斷增強,脫貧才有基礎,發展才可持續。
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同志多次強調,扶貧開發能不能收穫成效,成效能不能得到鞏固,“關鍵是要找準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同志關於扶貧開發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對此作出了精闢闡述。在業績考核方面,提出“貧困地區要把提高扶貧物件生活水平作為衡量政績的主要考核指標”,弱化過去“以GDP論英雄”的做法,強化能夠帶領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相關考核指標;在駐村幫扶方面,強調關鍵是責任落實到人,並配套以激勵懲戒辦法,使幫扶考評長期化、制度化;在資金投入方面,強調在逐步加大政府財政扶貧投入的基礎上動員和引導市場主體積極參與扶貧開發事業,同時要求政府強化對財政扶貧資金的監管和績效考評等制度建設,確保把有限資金高效地使用好;在聚集合力方面,強調“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開發格局。貫徹落實這些重要論述精神,要求我們努力突破傳統體制機制的禁錮,儘快建立和不斷完善更加符合我國扶貧開發實際,能夠及時識貧、精準幫扶、快速脫貧並有效鞏固扶貧成果的一系列新型管理體制與執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