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下來看書的散文

  越來越喜歡安靜,那些鮮活生動的詞語也離得遠了,看書、寫字變得遲鈍,那該如何安靜的看書。今天我們來看一下。

  :春暖花開好讀書

  每逢春暖花開時節,陽光明媚,和風習習,不讀上幾本好書,會是輾轉難以入眠,做夢也不那麼香甜了,感覺這年頭沒有了盼頭。

  曾記得,臨近初中畢業,電視里正在播《武松打虎》,畫面裡的武松武藝高強,緊握的拳頭比虎骨還結實。為了更多瞭解電視裡的人物,經過幾番周折從同學家借來一本《水滸傳》,小心翼翼地藏好了,像做賊一樣,偷偷摸摸地趁放牛的空擋裡看一會兒。青綠的山腳邊,牛啃著春草,我卻坐在光溜溜的石頭上,眼睛瞪得像銅鑼,通亮的,看著《水滸傳》。雖然書裡很多字句深奧難懂,參透不了,但在一知半解中,我一會陷入了刀光劍影,一會又跌宕在豪邁的英雄氣概裡,一會又糾纏在人物的感情瓜葛裡。遺憾的是,每天不可以多讀,畢竟學業重要,馬上面臨中考。

  再後來,生活所逼,沒有空暇讀書。偶爾,路過書店或者書報攤,心中暗藏的讀書夢若隱若現,像千萬只螞蟻在後背爬,癢癢的,還撕咬著。記憶猶新的是,一次在東莞的夜市裡,看到一本《聊齋故事》,我像遇到了一位故人,蹲在地上一頁頁翻看著,不覺錯過了回廠的時點,害得自己露宿街頭。幸好,半睡半醒中夢到了鬼狐相助,才得以捱過漫長的寂夜。

  直到3年前,生活***,娶妻生子後,才不用偷偷摸摸讀書,也不用望書興嘆。雙休日裡,家人安頓下來,自己偷得浮生半日閒,傍著窗外的美景,遨遊在書海里。那古今中外的美文,上下千年的歷史,成了自己力量的源泉,成了自己拼搏的資本,還成了自己寫作的題材。

  當然,讀書的最好時光是春天。一年之計在於春嘛,春日裡不讀書,就像春天不去播種一樣,是得不到收穫的。

  春天裡,找一片空曠地,或坐,或站,或躺,或靠在初綠的楊柳上,何等安逸,何等自在!腳下的小草哧溜哧溜地拔節,身旁桃紅柳綠,花團錦簇,偶爾一聲燕兒的呢喃,把你的思緒帶到遠方去。你從一本書看到另一本書,從一個故事聯想到下一個故事,從一個人物觀測到一個時代,此情此境,書裡的文字像春天的蝌蚪在暢遊,游到你的血液裡去,深入骨髓,思潮澎湃。

  當然,心有雜念不可以讀書的。想想,在明媚的陽光下,你一會兒撲蝴蝶,一會兒弄柳絮,一會兒凡務纏身,一會兒眼神遊離,這樣的讀書是毫無意義的。即使你手握書卷,擺出一副書生模樣,但終歸是裝腔作勢,徒勞傷悲,一無所獲。

  讀書,要讀好書,還要精讀,活學活用。歌德講的好“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通俗說,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拿起一本好書,一字一句地讀,一段一段地悟,一遍一遍地反覆讀,甚至讀到可以背誦,就像從沙堆裡淘金一樣,當你把所有的沙子翻過、篩選過、細嚼後,灼灼放光的金子就暴露在你眼前。這時候,你的心境豁然開朗,也眼界大開,所有的汙垢煩惱一點點地被擠出身體外面去。

  有空,約幾個好友去讀書吧,在文字裡尋找春天,在春天裡感悟文字。聖人們寫下的文字裡都有春草發芽,有春暖花開。徜徉在春天的氣息裡,大家一起來讀書,論書,美好的時光在字行間悄悄溜走,直到夜幕低垂,回家去,那淡雅的書香讓你一年都發奮自立。

  :安靜地看書

  窗外,天陰著,太陽去了它想去的地方了,涼爽的空氣不時進到屋裡,窗外的綠色的槐樹安靜的就像畫上去的,那綠色是那樣的茂盛濃密,槐樹就像年輕人一樣,在星期六的早晨安靜地睡著,即使這樣也充滿了生機。

  白楊樹的葉子在輕輕地搖動著,白楊樹什麼時候都顯得充滿了生機,什麼時候都顯得那樣的快樂,無憂無慮。

  那年秋天,也是一個陰天,天氣很涼爽。母親帶我去一個舅舅家,他是母親的堂哥,我從未見過面,只是從小就聽見母親時常說起他,他曾經在那個年代同時考上了兩個大學,之後又留校了。

  到了他們家裡,迎接我們的是他的妻子,她個子高高,面板很好,眼睛大大的,我能想象她年輕時的漂亮。她大聲和母親說著話,過了一會兒舅舅出來了,很清瘦,很文靜,和母親打個招呼後,他就安靜地坐在沙發上看起書來,抱著一本厚厚的字典,我以為舅舅正查詢一個東西,一會兒就會放下字典和我們說話的。可他卻一直看著書,一直安靜著,就像我們不存在一樣。

 

  他的妻子不停地大聲說著話,一會兒又像母親說起以前的事情,她懷孕時,舅舅只給她做過一頓飯,是一頓麵糊糊,而且鍋底燒糊了,黑鍋還讓她收拾了半天,她說著舅舅的不是,擦著眼淚,舅舅好似一點兒依然沒有聽見一樣,母親安慰著她。我那時只覺的舅舅很了不起,在那樣的環境裡看書還看得那樣的專心,我那時正上學,我那時要安靜才看得進去書的。

  舅舅那年本應去蘇聯教書的,可因為那年女兒要考大學,所以沒有去,準備第二年去。

  聽母親說,他的妻子是一位國名黨軍官的女兒,當時也不好找物件,看上了舅舅的才識,和舅舅結了婚的。

  舅舅第二年就去了蘇聯,從此就在那兒定居了,他的妻子一直留在國內。

  我時常想起那位抱著字典看的舅舅,他永遠是那樣的安靜,他的心裡有著他的歡樂。現在他應該是在遙遠的國家的校園裡,安靜地看著書,安靜地散著步,安靜地迴響著自己走過的路,他的身邊應該是有安靜的綠樹,安靜的林蔭道。

  我曾經很羨慕舅舅,在那遙遠的地方可以欣賞異國美麗的景色,可以領略那個不同的風土人情,可以感受那兒變換著的新鮮的空氣。

  我曾經覺得舅舅很孤單,除了書,他什麼也沒有了。

  現在,女兒也像我以前一樣了。我卻又覺得舅舅也很瀟灑,一個人擁有書其實是最富有的。與其有一位不理解、不欣賞自己的妻子,還不如一個人安安靜靜地生活。

  :愛看書的人

  “學校可以滾,但書不可以不讀,”這是三毛的話,仔細一想,是這樣的。

  三毛的文學功底不用懷疑,她的閱讀量足夠使她有了很好的文學修養,古今中外的書,很多都看過。這樣一來,她的精神領域已經高人一籌。我想,三毛愛看書,應該是與生俱來的,加上她出生在一個不錯的家庭,父母都是文化人。天性加環境使三毛更願意在書的世界裡思考、幻想。學校在當時,給三毛的感覺就是一個牢籠,她年紀是那麼小,卻無時無刻都有想飛出去的衝動,想去擁抱在大地和藍天,可惜她終究不會飛,要是能飛,或許早已飛走了,去到她內心的世界,這個世界只有她自己知道。

  "閒的跑到墳墓堆裡看書"這也是她乾的事,那時年紀不大。我們無從用一個理性的思維去解釋這個做法,那就用感性吧,說的直接點:與其在活生生的人堆裡,還不如來到安靜的死人堆裡待著,不用看那些可惡的面孔,不用猜測可怕的人心。墳堆裡,安靜,沒有人會恥笑她,反而只會乖乖的看著她讀書。我不知道她是不是這樣想的,至少想她應該是那樣的。其實,她這樣的做法在有些人眼裡很勇敢很有個性,不然,小時候的三毛不勇敢,不個性,她也不知道什麼是個性,那隻不過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她在墳墓堆裡看書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她愛書,愛安靜,沒人打擾她。墳墓堆就是個好的去處。

  中途離開學校,在一個屋子裡,她徹底隔絕了,即使是對待家人也是一樣。她在屋子裡看書,她、屋子、書三位一體,沒有別的多餘東西。自閉的日子,她的精神和靈魂沒有一天是枯萎的,因為每一天她都和書在交流。我想,後來,她應該會感謝那些自閉的日子。

  三毛不是個群居動物,即使在人群當中,她的心也是與人群分離。她的眼神也是朝她感興趣的地方看去。這種現象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已體現。 學校裡,它得不到的東西太多,得到的卻是對她血淋淋的傷害。被那個可惡老師侮辱,被一些人恥笑,被那個筆迷叫舒凡的人丟棄,這些是學校讀書時帶給她的,我想無論是哪一次,都直接使她的靈魂受到傷害,這是痊癒不了的,忘卻也只能是表面。只是,三毛比人們想象中要堅強的多,那些對她產生了陰影,可她所追求的東西,從未放棄過,無論是精神領域的或現實中的生活與愛情,三毛是一個把精神與現實捆綁在一起的人,這樣,當然是會有衝突,它們還會時常打架,我覺得,應該是精神獲勝, 要不,讓現實老做一個獲勝者,她早已死了幾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