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職場勵志經典故事

  職場這個糟糕的環境,把我們變成了一大波的殭屍,失去了應有的情感。關於職場菜鳥應該怎樣去改變呢,不妨看一下關於菜鳥的職場經典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有一位年輕人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個海上油田鑽井隊工作。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領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時間內登上幾十米高的鑽井架,把一個包裝好的漂亮盒子拿給在井架頂層的主管。年輕人抱著盒子,快步登上狹窄的、通往井架頂層的舷梯,當他氣喘吁吁、滿頭大汗地登上頂層,把盒子交給主管時,主管只在盒子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又讓他送回去。於是,他又快步走下舷梯,把盒子交給領班,而領班也是同樣在盒子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讓他再次送給主管。

  年輕人看領班,猶豫了片刻,又轉身登上舷梯。當他第二次登上井架的頂層時,已經渾身是汗,兩條腿抖得厲害。主管和上次一樣,只是在盒子上籤下名字,又讓他把盒子送下去。年輕人擦了擦臉上的汗水,轉身走下舷梯,把盒子送下來,可是,領班還是在簽完字以後讓他再送上去。

  年輕人終於開始感到憤怒了。他盡力忍著不發作,擦了擦滿臉的汗水,抬頭看著那已經爬上爬下了數次的舷梯,抱起盒子,步履艱難地往上爬。當他上到頂層時,渾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了,汗水順著臉頰往下淌。他第三次把盒子遞給主管,主管看著他慢條斯理地說:“把盒子開啟。”

  年輕人撕開盒子外面的包裝紙,開啟盒子——裡面是兩個玻璃罐:一罐是咖啡,另一罐是咖啡伴侶。年輕人終於無法剋制心頭的怒火,把憤怒的目光射向主管。主管又對他說:“把咖啡衝上。”此時,年輕人再也忍不住了,“啪”地一聲把盒子扔在地上,說:“我不幹了。”說完,他看看扔倒在地上的盒子,感到心裡痛快了許多,剛才的憤怒發洩了出來。

  這時,主管站起身來,直視他說:“你可以走了。不過,看在你上來三次的份上我可以告訴你,剛才讓你做的這些叫作‘承受極限訓練’,因為我們在海上作業,隨時會遇到危險,這就要求隊員們有極強的承受力,承受各種危險的考驗,只有這樣才能成功地完成海上作業任務。很可惜,前面三次你都通過了,只差這最後的一點點,你沒有喝到你衝的甜咖啡,現在,你可以走了。”

  人生哲理:忍耐,大多數時候是痛苦的,因為忍耐壓抑了人性。但是,成功往往就是在你忍耐了常人所無法承受的痛苦之後,才會出現在你面前。千萬不要只差那麼一點點就放棄了。

  篇二

  金錢不是幸福的惟一,超強的付出,枯燥的生活,犧牲親情、延誤婚姻的損失,無時不在衝擊高薪的收益。

  昨夜11點到今天午後,他的手機一直沉默。那是他在香港起飛和到達多哥的時間,晚點了或是安檢上發生什麼,應當告訴我才是!惟一的可能是手機不能用了,但臨走前它是充滿電的,莫非遭人***或扒竊?我越發不安,鳳凰衛視沒有飛機失事的新聞,電腦上也沒有他的郵件!

  又過了一夜,我的忐忑加劇,網上找到他單位的總機急急報案,接電話的小姐答應幫我查詢。又過了一天,終於收到他的E——mail,說是登機後不許開手機,在巴黎停留時接到緊急調往迦納的通知,到迦納後原有的銀行卡不能用了,無法聯絡。

  我吁了口氣。打從兒子出國工作那天起,我的惦掛就沒停止過。兩年前求職,某國企拿出非洲的崗位,要他立即表態,他二話沒說就簽下合同。兒子說:“機會難得,稍一猶豫崗位就給了別人!”

  我心目中的黑非洲,蠻荒落後,但他一下子就認可了,像去旅遊那樣簡單,他的心理素質讓我驚訝。

  後來細想,白領的海外職位,高薪而稀缺,多少人想去還去不了!機會總是與風險同在,時代已發展到全球經濟一體化,年輕人出去闖一闖,總是好事。

  但他畢竟是遠赴貧窮的異國。首先想到患病,為他配備了大摞中西成藥,註明腸炎吃啥,中暑吃啥,發熱和瘧疾該如何處理。其他安全問題,只有靠他自己小心注意了。

  事實比我的預想要好得多,他的辦公、住宿、伙食和出行,單位都有妥善安排,外出工作也有專車。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國內的好友向我透露,他轉往某國邊檢時,被扣了老半天。我疑慮頓生,不是說到坦尚尼亞嗎,怎麼還有別的國家?老闆騙了他?顯然,兒子對我是報喜不報憂。發郵件詢問,他說那裡的海關很腐敗,扣他是為了***小費,“我手續齊全,沒必要使冤枉錢。”兒子有自己的原則,又說他的客戶除了“坦桑”,還有衣索比亞、肯亞和剛果***布***等,“我還想多跑一些地方呢,這樣才開眼界,長見識。”我不知說什麼好,只能表示理解和支援——沒必要讓他平添一份“慰父”的負累。

  獨自在外,對父母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了更多的瞭解,兒子跟我們的對話也慢慢多了起來。

  我這才知道,他的工作其實真不容易。老闆看重的是業績,不大理會工作過程的困難和艱辛,他和同事們每天工作十幾小時,有人高燒驗血3個“+”,才不得不住院休息。在“埃塞”,內亂的狀況很駭人,他們半夜關了燈睡覺,子彈不時在窗外飛,幸好道路破爛通不了車,叛軍才打不到他們的駐地。路況好一點的國度,交通秩序有時也很糟糕,身邊的同事因行車意外已死掉幾個。“看著昨天還活蹦亂跳的同事一下子沒了,真是悲哀透頂。”

  我極吃驚,兒子開車可是個新手,技術不精。好在其公司已聘用當地司機,不再讓員工自己駕車外出。

  合同上說好有探親年假的,但一年滿了,兒子說正做著專案,很難獲得年假。但這專案做完後就要調往象牙海岸。

  我怕影響他的情緒,不敢多說什麼。稍感放心的是象牙海岸屬於西非,西方國家對西非投入較多,歷史較長,經濟發展明顯優於“埃塞”等東非國家。果然,沒多久他就有機會出差法國,對地中海的美麗讚歎不已。

  然而世事多巧,恰有一法國大型航班失事墜毀,鳳凰衛視說機上有他們公司的員工,親友們因此紛紛來電問詢。

  兒子也懂事了,主動報告說已回到象牙海岸,嘆息那名遇難的員工運氣太差,到歐洲工作還不到一年。

  虛驚一場,想想還真的後怕。

  他並沒意識到,把他調往西非並非領導關照,而是“臨危授命”:金融危機到了,要強化重點區域。業績難做,有的員工被炒,有的挨不住辭職,所留下的空缺全由在職者填補,他和同事們忙得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

  象牙海岸的業務剛剛穩住,他就被調往幾內亞,然後是貝南、多哥,像一頭開荒牛。郵件也越來越簡短、沉悶——“躺在床上我總是問自己,撤退還是堅守?”“公司每日考驗著我的耐力,也許明天……得失進退總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選擇。”“現實不會讓人活得輕鬆,人生沒有遺憾也就不完美,應當追求生命的深度和厚度……”

  幸好半年後,工作有了起色。

  兩年下來,他跑了10個國家,終於獲准回國休假。

  他說擔心非洲的食水衛生有問題,我忙安排他體檢。總膽紅素偏高讓醫生懷疑是黃疸肝炎,最後雖然排除了,還是把他嚇了一跳,表示“幹滿三年回來算了”。

  我想,海外的歷練會讓他回國後,更容易選擇和應對新的工作。

  然而情形並非如此,回非洲後不久他就“變卦”了,說海外的收入其實不算高,三年下來要買房子也只夠交個首期而已,但國內的月薪七八千元就了不起了,更難以接受,“回來嘛,真怕到時說服不了自己!”

  這想法也許沒錯,收入反差如此巨大,何不在海外多幹幾年?可是,就怕呆得越久,就越難與國內員工同甘共苦,患上“低薪恐懼症”。我應當及早開導他,金錢不是幸福的惟一,超強的付出,枯燥的生活,犧牲親情、延誤婚姻的損失,無時不在衝擊高薪的收益。

  可是,這些道理他難道不懂?我不由憂心難釋:他要真為那份薪金在非洲迷而恐歸,這趟洋打工的得失,就真說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