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求職故事

   1

  今年23歲的徐曉是山東師範大學新聞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表現出色,學習成績優秀,連續3年獲得獎學金,實習成績也很好;是學生幹部,還參加多個社團,人際交往能力和組織能力都不錯。

  進入大四,很多學生開始談論就業話題。徐曉對此有些“不屑”,她對自己的實力和前程都很自信。徐曉的就業目標是做一名“有理想”的記者,躊躇滿志的她給自己定下目標:非地市級以上的媒體和單位不去。“當時我的想法是,自己總能在省會濟南立足;退一步說,就算不能留在濟南的媒體,去一家規模較大的雜誌社也沒問題。”說這話的時候,徐曉一臉苦笑,“現在我才明白,現實遠不是理想中的那樣,我高估了自己的實力。”

  春節前,部分用人單位開始進校園招聘,別的同學都忙著製作簡歷,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徐曉卻悠閒地在圖書館看書。她有自己的想法:媒體一般在春節後才招聘,憑自己的本事,就業不是難題。轉眼到了3月份,用人單位的需求達到最高峰,徐曉這才行動起來。她向幾家中意的媒體、雜誌社投出簡歷,也參加了一些筆試、面試,卻無一單位錄用她。

  經歷過幾次打擊後,徐曉開始“懷疑”自己,也變得有些慌張。“那時我才猛然意識到,自己的職業規劃不一定合理。”她開始“退而求其次”,決定放棄做一名媒體人的夢想。當時正值校園招聘的高峰期,也確實有不少機會,包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打算聘她當文祕,但考慮到可能有更好的工作,她猶猶豫豫間就放棄了。 “就像俗話說的高不成低不就,出現機會時,總有些不甘心,以為還會有更好的工作,結果是好工作從身邊溜走。”

  畢業的日子越來越近,徐曉的壓力越來越大,她不得不改變了想法,打算找個單位先幹著。但這時用人單位大規模的招聘計劃已經過去,招聘要求也越來越高,不是要求有工作經驗就是要求研究生學歷,以致找工作越來越難。徐曉變得彷徨躊躇。“那段日子真的很難過,看著身邊的同學一個個與用人單位簽約,心裡很後悔。”徐曉甚至做了最壞的打算:再找不到工作的話,就去超市做促銷員或者去飯店做服務員。

  畢業前半月,徐曉收到了一家廣告公司的邀請,從事文案策劃工作。儘管對這份工作不滿意,她還是與該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我只能說,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最初的我太自信,以至於沒有認清自己,對就業準備不充分。”徐曉深有感觸地說,找工作的過程使自己變得成熟和理性,不但清醒地瞭解了自己,還對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2

  小林是河北石家莊法商職業學院一名大二的學生,學制三年的他還有一年即將畢業。考慮到以後肯定要來北京發展,小林一週前就和同學來京一起租了個小平房,準備到各個招聘會去“碰碰運氣”。當然,這次的“大學生見習就業雙選會”是他和同學的首選。記者見到小林的時候,他正在“大學生見習就業雙選會”門口發愁,原來他忘記帶學生證了。在記者的幫忙下,小林進入了雙選會現場。幾乎還沒和記者怎麼聊他的經歷,他就一個展臺接一個展臺地推銷起自己。小林很實在:“我下一年還有5600塊的學費,租房子也要200多塊錢,怎麼也得找個工作把這些錢給掙下來。”雖然是見習就業雙選會,但是不少招聘單位還是提供全職職位。對此,小林也覺得很合適:“第三年基本上沒什麼課程了,我就準備在北京闖蕩了,所以我準備提前就業。”對於提前就業,小林打好了算盤,他希望的薪水是稅前每月1500元,“不管吃住也行,我算了算,這個錢在北京我還是能活下來,省著點花唄。”希望提前就業的小林此前還去過不少人才市場,但是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崗位,他對記者說:“有不少崗位都是中介提供的,都要交費,我也不敢隨便交費,怕被騙了。”在雙選會上轉了一上午,小林投出去五六份簡歷,“我就等訊息了,如果讓我去見習我也想先幹著。”

   3

  張恆是這次“大學生見習就業雙選會”上比較“醒目”的一位大學生:一身乾淨利落的黑色職業套裝將她凸顯出來。她告訴記者,自己身上的這身衣服是特地為這場雙選會購買的,“我們窮學生也沒多少錢,這身套裝才100多塊錢,想著在雙選會上顯得正式一點,不過我發現好像其他人沒有這麼講究。”很重視這場雙選會的張恆是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學專業的學生,過了暑假她就該上大學三年級了。不僅準備了職業套裝,張恆在雙選會上也很主動,看到記者在採訪,她就微笑著跑過來說:“我也是學習新聞的,就想積累點工作經驗,到時候好找工作,這是我的簡歷,您看能不能給推薦一下。”張恆的簡歷也很專業,後面還附上了她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校報上發表的作品,“我很喜歡做深度報道,喜歡聆聽他人的故事,喜歡探究新聞背後的故事。”張恆說,這個暑假她就不準備回四川老家了,“我將來特別想留在北京闖一闖,畢竟這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文化底蘊又這麼深厚,做傳媒的不能離開這座城市。”為了兩年後能夠順利留在北京工作,張恆花費了不少心血。但是在雙選會上她發現傳媒單位並不是很多,一上午只投出去一份簡歷,“那家傳媒單位還是招聘廣告人員的,我還是投了一下,畢竟還是想走進報社、電視臺之類的傳媒單位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