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杜鵑的病害防治方法

  羊毛杜鵑枝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葉斑病和褐斑病。於5-8月噴施7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20%粉鏽寧4000倍液、50%代森錳鋅500倍液,隔10天噴1次,共噴7-8次,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發展。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羊毛杜鵑的病蟲害防治方法、繁殖方式!

  羊毛杜鵑的病蟲害防治方法

  一、褐斑病

  該病可能會導致羊毛杜鵑提前落葉以及枯萎發黃,從而導致其觀賞性和價值的下降。該病從植株的最下部開始發病,然後危及葉片。發病初期會產生不少紅褐色斑點,之後演變成偏圓型,最後再變成黑褐色的多角斑。一般多在四五月份發病,直至十二月才開始減少症狀。不過若是在溫暖的室溫下培養的杜鵑,全年都有可能會發生該病。此病在雨季尤其嚴重,下完雨後,只要進入黑夜時葉片仍有部分留下來的水,都有可能會導致該病症的發生。在人工栽培時可以儘量選擇抗性較強的植株進行栽培,或者在冬、春的時候,注意及時清理積水和病葉。

  二、黃化病

  產生該病的主要原因是羊毛杜鵑缺少鐵元素,這也是杜鵑的常見病。在植株產生這種症狀時,植株的葉片會變白以及變薄,之後隨著病情一步步的加重,可能會導致葉片的變黃或者枯死。我們如果想防治這種病症,在最開始時就需要選擇用山泥為栽培的基質的酸性土壤進行栽植。在澆水的時候,我們需要忌用過鹼的水,最好使用正常的雨水。如果不慎發病,我們可以用黑礬水對其灌溉,每當葉子變皺時再次使用,迴圈往復,直至它恢復正常。

  三、莖基腐病

  產生該病的主要原因是在其苗期時,工人反覆利用的栽培基質之後產生了病原菌或是因為基質的PH值過高,又或者是因為移栽杜鵑時產生了傷口沒有及時殺菌。從而影響植株的成長髮育,導致其葉片脫落。預防此病的方法就是在移植杜鵑之前先對要用的基質進行消毒並調配其PH至5.0左右,並且在移植時注意不要讓病菌從它的傷口入侵。

  羊毛杜鵑的繁殖方式

  扦插

  這種方法在實際生活中還是比較常見的,也是比較實用的。這種方法去繁殖的話,一般都是在5到6月份的時候,剪取一些它比較健壯的半木質化的新的枝條,基本長度在5到8釐米左右就可以了,然後把它下部的葉片給剪除掉,留下頂葉兩到三片作為插穗,插穗的基部一般最好用一些容易讓它生根的藥物,進行浸蘸的處理,這樣子就會讓它更容的生出根來。

  然後在把它插在比較疏鬆透氣的土裡,土不能鹼性太強,這樣花很容易死掉。除此之外,把溫度最好控制在20到25度是最好的,還要對它進行是適當的遮陰並且經常的用噴霧噴水保溼,這樣子能夠更快的促進它萌發新的根出來,就使成活的機率也會更加的高。所以這種方法也是用的比較多的方法。

  嫩枝繁殖

  一般採用這種方式繁殖是用劈接把對於那些特別難以成活的比較寶貴的品種,都是先把它的比較細嫩的枝條剪掉三四釐米,然後將它的基部剪成楔形,所用的刀子最好鋒利一點,這樣子更好的用於劈接。然後還可以用毛鵑作為砧木,然後再用一些嫩的枝條去劈接。

  這種種的程式都完成了之後,就要把它放在比較陰涼的地方,防止被太陽晒到,不然的話就會讓那個成活的機率變得非常的小,另外放置好了以後,在它的上面最好用一層薄膜給它捆綁起來,這樣子可以很好的保持溫度的恆定,起到保溫的作用,然後在用塑料袋子將接穗和砧木一起套起來,這樣做的話,可以很有效的保持它裡面溼度的充足。讓它更好的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