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貓頭鷹

  因為長相凶狠、叫聲淒厲,貓頭鷹被漢族視為“不祥之鳥”,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夜貓子,那麼,又是哪種呢,下面就讓我來告訴大家

  貓頭鷹的介紹

  鴞形目***Strigiformes***中的鳥被叫做貓頭鷹,總數超過130餘種。在除南極洲以外所有的大洲都有分佈。大部分的種為夜行性肉食性動物。該目鳥類頭寬大,嘴短而粗壯前端成鉤狀,頭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盤,部分種類具有耳狀羽毛。雙目的分佈,面盤和耳羽使本目鳥類的頭部與貓極其相似,故俗稱貓頭鷹。

  最大的貓頭鷹

  最大的貓頭鷹是雕梟***EurasianEagleOwl,Bubobubo ***雕鴞在整個歐亞大陸北部,印度次大陸等地都有分佈。最大的亞種可重達4.2公斤。一對橙黃色的杏核眼睛犀利而俊美。

  雕鴞在中國分佈很廣泛,從從東到西。他們喜歡棲息在有林的山區——山地森林,林緣灌叢,以及裸露的高山和峭壁等環境中,在陡峭的巖崖高處營巢,因此在四川山區當地老百姓就要它“巖鷹”。

  雕鴞的外形

  雕鴞面盤顯著,淡棕黃色,雜以褐色細斑;眼先和眼前緣密被白色剛毛狀羽,各羽均具黑色端斑;眼的上方有一大形黑斑,面盤餘部淡棕白色或慄棕色,滿雜以褐色細斑。皺領黑褐色,兩翈羽緣棕色,頭頂黑褐色,羽緣棕白色,並雜以黑色波狀細斑;耳羽特別發達,顯著突出於頭頂兩側,長達55~97mm,其外側黑色,內側棕色。後頸和上背棕色,各羽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幹紋,端部兩翈綴以黑褐色細斑點;肩、下背和翅上覆羽棕色至灰棕色,雜以黑色和黑褐色斑紋或橫斑,並具粗闊的黑色羽幹紋;羽端大都呈黑褐色塊斑狀。腰及尾上覆羽棕色至灰棕色,具黑褐色波狀細斑;中央尾羽暗褐色,具6道不規整的棕色橫斑;外側尾羽棕色,具暗褐色橫斑和黑褐色斑點;飛羽棕色,具寬闊的黑褐色橫斑和褐色斑點。頦白色,喉除皺領外亦白,胸棕色,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幹紋,兩翈具黑褐色波狀細斑,上腹和兩脅的羽幹紋變細,但兩翈黑褐色波狀橫斑增多而顯著。下腹中央幾純棕白色,覆腿羽和尾下覆羽微雜褐色細橫斑;腋羽白色或棕色,具褐色橫斑。 虹膜金黃色,嘴和爪鉛灰黑色。

  雕鴞的主要食物來源

  雕鴞也以老鼠為主要食物,同時,他們也會捕食小到甲蟲,大到狐狸,豪豬,野貓,小鹿等獸類和蒼鷹,鵟,其它貓頭鷹等猛禽。 雕鴞雖然分佈廣泛,數量相對稀少,在野外並不容易見到。尤其在夏季,它們出沒於人跡罕至的有林子的山區,白天隱藏在樹上,晚上出來活動。

  冬季大雪封山,雕鴞也會從山區溜達到東北平原,這裡的食物豐富,而且容易獲得,各種齧齒類動物包括小型的鼠類和中型的野兔以及大型的都是它們的果腹美餐。到了冬天東北的留鳥和冬候鳥屈指可數,能夠跟齧齒類動物一樣頑強地生活在東北平原的鳥類不多,有大家熟知的麻雀、喜鵲、烏鴉,還有兩種雉類鳥,雉雞和斑翅山鶉。東北人稱狐狸為大仙,平原上草原狐狸很多,它們的食物也是所有猛禽的食物,尤其是到了冬季大型的雉類叢集覓食、棲息,而草原的草大多被收割,容易被發現。晚上活動的雕鴞身大力不虧,晚上工作的夜貓子只有它有能力捕獲雉雞和山鶉,同時也以雉雞和山鶉為食的狐狸也會成為雕鴞的囊中之物。 雕鴞是最大的鴞類,在野外很少有天敵,是東北平原冬季的一霸。沒有什麼獸類和猛禽敢於跟它叫板的了。

  雕鴞的主要分佈地區

  分佈於阿富汗、阿爾巴尼亞、安道爾、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白俄羅斯、比利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埃西亞、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喬治亞、德國、希臘、香港、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義大利、日本、哈薩克、韓國、朝鮮、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黎巴嫩、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摩爾多瓦、蒙古、黑山、荷蘭、挪威、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土耳其、烏克蘭、美國、烏茲別克。

  繁衍方式

  繁殖期隨地區而不同,中國東北地區繁殖期4~7月。在四川繁殖期從12月開始。此時雌雄鳥成對棲息在一起,拂曉或黃昏時相互追逐戲耍,並不時發出相互召喚的鳴聲。3~5天后進行交配,交配後約1周雌鳥即開始築巢。通常營巢於樹洞、懸崖峭壁下的凹處或直接產卵於地上,由雌鳥用爪刨一小坑即成,巢內無任何內墊物,產卵後則墊以稀疏的絨羽。巢的大小視營巢環境而不同,每窩產卵2~5枚,以3枚較常見。卵白色,卵呈橢圓形,卵的大小為55~58mm×44~47.2mm,重50~60克。孵卵由雌鳥承擔,孵化期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