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茶道的形成與發展歷史

  茶文化起源地為中國,中國是茶的故鄉。那你們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巴蜀茶文化的形成

  巴蜀常被稱作為中國茶業茶葉品牌文化的搖籃。六朝以前的茶史資料表明,中國的茶業最初興起於巴蜀。

  茶葉文化的形成,與巴蜀地區早期的政治、風俗及茶葉飲用有著密切的關係。唐代茶葉生產的發展中唐時期,陸羽《茶經》的問世,使茶文化發展到一個空前的高度 "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

  中唐時,陸羽《茶經》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正是這部《茶經》,把茶文化發展到一個空前的高度。千百年來,歷代茶人對茶文化的各個方面進行了無數次的嘗試與探索,直至陸羽的《茶經》問世後,茶方大行其道。

  《茶經》的問世,不但使"天下益知飲茶矣",陸羽亦因此名揚天下,併為朝廷所知而召為"太子文學""徙太常寺太祝"。但陸羽無心仕途,竟不就職。晚年他由浙江而至江西上饒隱居. 《茶經》是一部論茶專著,它對當時盛行的各種茶俗作了歸納與追溯,對茶的起源、歷史、生產、加工、烹煮、品飲,以及諸多人文與自然因素作了深入細緻的研究與總結,使茶學真正成為一種專門的學科,從而使中國的茶文化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

  由陸羽開始的茶的這種劃時代的變化,正是當時茶風盛行,人們在高度物質文明的基礎上追求精神享受的一種體現。

  宋代茶業的發展

  宋元茶葉生產發展中的一個特點,是由團餅為主趨向於以片茶、散茶的為主。

  北宋前期,茶葉生產主要是以團茶、餅茶為主,這是屬於緊壓茶類,特別是在北苑貢茶中,這類團餅茶的製作技術和技巧,日趨精湛,不斷創新,無論是在外形和內質上,都達到了團餅茶的最高峰。

  由於宮廷用茶要求,煮茶方式和品飲方式與民間鄉飲有很大的不同之處,所以團餅茶在作為宮廷之用時,有其獨特的價值。但是,團餅茶的製作工藝和煮飲方式都比較繁瑣,對於一般的普通飲用者來說,則多有不適合的地方。

  因為一般的勞動者的飲茶,由於經濟和政治的原因,不可能去購飲價值昂貴的團餅,而且也無暇去精心烹製。他們總是希望價值低廉且煮飲方便。

  於是,在過去團餅茶工藝的基礎上,就出現了蒸而不碎,碎而不折的蒸青和蒸青末茶。宋朝時,對那些團狀、餅狀的緊壓茶常稱之為“片茶”,而對那些散狀的茶葉,在當時又稱為“草茶”,或“散茶”。

  明清茶文化

  晚明時期,文士們對品飲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講究"至精至美"之境. 在那些文人墨客看來,事物的至精至美的極至最後之境就是"道","道"就存在於事物之中。

  張源首先在其《茶錄》一書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說:"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他認為茶中有"內蘊之神"即"元神",發抒於外者叫做"元體",兩者互依互存,互為表裡,不可分割。

  元神是茶的精氣,元體是精粹外現的色、香、味。只要在事茶的過程中,做到淳樸自然,質樸求真,玄微適度,中正沖和,便能求得茶之真諦。

  張源的茶道追求茶湯之美、茶味之真,力求進入目視茶色、口嘗茶味、鼻聞茶香、耳聽茶濤、手摩茶器的完美之境。張大復則在次基礎上更進一層,他說:"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愛山水而不會其情,讀書而不得其意,學佛而不破其宗。"

  他想告訴我們的是,品茶不必斤斤於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諦,即通過飲茶達到一種精神上的愉快,一種清心悅神、超凡脫俗的心境,以此達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潔的化境,一種天、地人心融通一體的境界。這可以說是明人對中國茶道精神的發展與超越。

  中國古代茶文化的簡介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愛將焚香,掛畫,插花,點茶視為人生四大雅樂,進而也發展成了用一種程式去體驗其中奧妙的四大雅道,既香道,書道,花道,茶道。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伴隨著茶葉的出現開始興起,到唐宋時期中國茶文化才真正發展到頂峰,唐時期既由茶文化發展出來一種茶道,也就是今天日本鼎鼎大名的茶道,茶道是通過一種品茶形式去修身養性,品位人生,感悟自然道法的嚴格儀式過程,因此最初只是修身克己,思想得到一定昇華之後,在去通過品茶去品位人生世事,最後的最高境界才是達到“悟道”的地步。因此,這也是茶道學習者需要經歷的三步,唐宋時期茶道講究的是茶禪一體,通過嚴格的儀式修煉自己,通過品茶“得道”,最終達到茶 人 境三者合一得天人合一思想。

  因此,唐茶道真正在乎得不是沖茶,品茶,前二者只是一個媒介,通過此帶入儀式中,又通過儀式昇華到自己的心界,因此反而在乎的是自己得心境和周遍的環境了。

  日本茶道雖是學自於唐宋茶道,但卻也有不一樣的地方,唐茶道雖然也有一定的請客待客奉茶儀式,但也有看重行為灑脫,融合於自然當中的一面,而且中國本來就看重“無道既道”“心中有道”因此雖然有一定的儀式,但可以自由的程度大些,不必嚴格依照。

  而日本茶道程式非常僵化,大到主客每一步的舉止行儀,小到茶具的擺放位置,杯箸放左放右,對事茶者***多半是主人或家裡女主人***的要求更為嚴格,先邁哪隻腳,怎樣行動都有嚴格的規定。其實,這樣繁瑣的程式也有它的好處,培養忍性耐心,不停用同樣的動作來磨練自己,鍛鍊堅毅的品性,其意義早已遠遠超離了品茶的本意,而看上去更像是主客一起進行的一門修煉課程。而中國當時的茶道,除了對主客之間的應答禮儀,事茶者製茶,泡茶,奉茶的一套程式有統一標準規定之外,其餘則是更看重個人的感悟,自身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