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勁的介紹
在推手運動中,化勁是一種基本的技法。化勁就是化解對方的作用力,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在推手運動中,化勁是一種基本的技法。化勁就是化解對方的作用力,其實質和功能有兩點:第一,以小化大,以我方的小力取勝對方之大力;第二,改變對方力的方向,本來對方力的方向向我而來,改變為離我而去。太極拳的“四兩撥千斤”就是化勁實質的具體表現。武術界對化勁的實質和威力一致認同,但對化勁的原理,對形成化勁的條件,對四兩撥千斤的原因,在認識上還存在誤區。在有些武術專著中,經常看到有關化勁問題的論述,有的認為化勁的原理是使對方發出的作用力作用在一個圓活鬆柔的物體上而耗失掉,有的認為四兩撥千斤的原因是雙方的作用力相互合成的結果。我認為以這些論點為根據很難說明化勁的實質,因為前提和結論之間沒有內在的聯絡,並且其“正確性”也無法通過科學實驗證實。化勁問題既是一個武術問題,又是一個力學問題,在化勁的實質中存在很多力學的內涵,只有從這些力學的內涵出發,才能說明化勁的實質,才能找到四兩撥千斤的原因。
一、化勁的力學原理
化勁之所以是力學問題,是因為化勁的形成和物體的平衡狀態密切相關。所謂平衡,就是物體在外力作用下不改變原有的運動狀態,或者說物體在外力作用下繼續保持原有的靜止狀態。在靜力學範圍內,物體的平衡狀態有兩種:一種是穩定的平衡狀態,例如把一個小球放在光滑的水平表面上,小球隨時隨地都能保持平衡;另一種是不穩定的平衡狀態,例如把一個小球放在光滑的圓弧形表面上時,只有把它放在圓弧形表面頂部正中的位置上才能保持平衡。這種不穩定的平衡有兩個很重要的特點:一、平衡是有條件的,只有在一定的方向位置上才能實現平衡;二、平衡極不穩定,只要對小球施加一個很小的干擾力,小球就會失去平衡,或者說,要想撥動小球輕而易舉,不費吹灰之力。這兩個特點很有用處,化勁的形成就是它們的實際應用。為了具體說明這個問題,可以做一個模擬實驗:把一個很重的圓球***相當於千斤之力***放在光滑的圓弧形表面上,使重球處於不穩定的平衡狀態,只要對重球施加一個很小的干擾力***四兩之力***,即把重球撥動一下,重球就失去平衡,偏離原來的方位。這就是一種最簡單的“四兩撥千斤”的表現形式,其奧祕不在於四兩的干擾力有什麼“特異功能”,而在於千斤之力處於不穩定的平衡狀態,於是四兩的干擾力就獲得了“撥動千斤”的本領。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形成化勁的力學原理,在於首先要使化勁的化解物件處於不穩定的平衡狀態,也就是說,如要四兩撥千斤,首先就要設法使千斤之力處於不堪一擊的態勢。不穩定的平衡狀態就是形成化勁的力學條件。
二、化勁的物質結構
要形成化勁,首先要建立不穩定的平衡,這種平衡必須建立在一定的載體上,這個載體必須具有一定的物質結構,並具有一定的力學效能。例如圖一中圓弧形的表面就是這種性質的物質結構***也可稱為載體***。在工程技術界,為了建立不穩定的平衡而使用的載體種類很多,輪軸結構最為常用。它由圓軸和輪子組成,圓軸安裝在軸承內,可以靈活轉動,輪子固定在圓軸上,要有良好的剛性,能承受壓力而不變形。在推手運動中,類似這種具有一定物質結構的載體,就是形成化勁的物質條件。
三、化勁的操作和形成
現以輪軸結構為載體,再做一個模擬實驗。化勁在這個載體上的操作和形成,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化勁的蓄勢階段,目的在於建立不穩定的平衡。
用一個很大的外部作用力***千斤之力***,緊緊壓在輪子的邊緣上,並使外力的方向通過輪子的中心,由此,外力對輪子的力矩等於零,外力再大,也不能使輪子轉動,於是外力和輪子組成一個不穩定的平衡系統,外力和輪子都具有平衡的不穩定性。
第二階段――化勁的爆發階段,目的在於具體地實現化勁的兩個功能,操作過程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步,以小化大的操作。
用一個很小的干擾力***四兩之力***施加在輪子上,作用點為輪子上任意點。由於此時輪子和外力都已進入不穩定狀態,於是干擾力就能有效地撥動輪子,然後輪子就能有效地撥動外力。這個過程就是以小化大具體實現的過程,施加干擾力就是以小化大的爆發和開始,這就是四兩撥千斤的一種表現形式――四兩撥輪子,輪子撥千斤。化勁的第一個功能至此操作實現。這裡還要對干擾力的作用和特點作進一步的說明:在施加干擾力以前,雖然外力早就作用在輪子上,但因外力通過輪子中心,不能推動輪子轉動,而干擾力則可推動輪子開始轉動,是啟動輪子轉動的動力。在輪子啟動後,外力偏離輪子中心,就能推動輪子轉動,成為輪子繼續轉動的動力。在輪子啟動後,干擾力的作用宣告完成,失去存在的意義而退出現場。干擾力是一個瞬時的作用力。它不拘形式,敲打一下、振動一下都可以,關鍵在於形成干擾作用,破壞原有的平衡狀態。
第二步,改變外力方向的操作。
使外力改變方向的動力,不是其它而是外力本身。在輪子轉動的過程中,外力和輪子相互作用,外力給輪子一個作用力,而輪子則給外力一個反作用力,這個反作用力的具體作用,就是促使外力改變方向。然而這個反作用又是來自作用力,即來自外力本身,因此可以認為外力的改變方向是外力自我作用的結果。同時,外力改變方向也離不開輪子的參與,輪子是中介物,是產生反作用的載體,可以認為外力改變方向是輪子對外力借力還力的結果。總之,外力是動力,輪子是中介,化勁的第二個功能就是這樣實現的。當輪子轉過一定角度後,外力的方向位置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原來對正輪子的中心,後來則沿著輪子邊緣擦邊而過。
可見,對“四兩撥千斤”不能停留於字面上的理解,應該深入理解它的內涵:四兩確實能夠撥千斤,條件在輪軸;從蓄勢到爆發,輪軸和千斤是主要的作用者,四兩隻是一個瞬時的啟動者。
四、化勁在人體上的形成
現以平圓單推手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把人體的相關部分看成是一個輪軸結構,作為形成化勁的載體。圓軸由脊柱連同腰部和胸部組成,能靈活轉動;輪子由手掌和手臂組成,手掌相當於輪緣的一小段,手臂相當於輪子的輻條,手掌和手臂要保持足夠的?勁,像輪子那樣富有剛性,能承受壓力。
化勁的操作和形成分為兩個階段,同前面基本相同,但也有所區別。
第一,引進即蓄勢階段,目的同前。
用我方手掌將對方手掌向我方胸前部位誘導,停留在胸前,並和胸口保持一定距離。引進要有主動意識,特別是要使對方手掌上的作用力對正我方身體的中軸線,雙方的手掌要相互作用,使我方手掌上的?勁同對方手掌上的按勁相互平衡;如對方繼續發力,我方搶先進入下一階段。
第二,化走即爆發階段,目的同前,分兩步。
化走的第一步,對“輪子”施加干擾力,但施力的方式有所不同,這個干擾力不是一般的作用力,而是一個人體內部的作用力,通過人體的肌肉和骨骼系統,使腰部突然轉動一下,從而形成一個干擾作用。推手時所謂的“轉腰”就是施加干擾力。在這個干擾力的作用下,對方手掌上的作用力受到“輪子”即我方手掌的撥動。這是一種以小化大、四兩撥千斤的表現形式。
化勁的第二步,雙方手掌相互作用,就是前面所說的外力推輪子,反過來輪子又推外力,最後的結果是:我方的手掌作為“輪子”不斷地轉動,而對方的手掌作為外力就不斷地改變方向。這裡要強調的是,在輪子啟動後,化走的動力完全來自對方,我方手掌的作用只在於提供?勁,充當“輪子”,扮演借力還力的角色,其它的動作都是多餘的。
上述的化勁主要是通過人體的腰部形成的,稱為腰化。人體的肩部也能形成化勁,稱為肩化。肩部有關節,按其力學效能,相當於球形鉸鏈結構,它作為化勁的載體,能形成空間方向的旋轉運動,化解空間方向的作用力。此外還有肘化和腕化,大同小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