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出使的故事

  端木賜,字子貢所以別名也叫子貢,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子貢的嘴特別能說,而且辦事的效率很高,他有著聰明的才能和高智商,而且因為出於經商的家庭,所以在經商上也是一把好手,也經常到各個國去做生意,他曾經擔任兩國的相,經常出使到異國。

  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對於子貢這個人物,寫的是最多的,言行舉止的評價也是很多的,所以他對子貢也是十分的尊敬與愛戴。在司馬遷對子貢的評價中說明,子貢是一個非比尋常的人物,尤其是子貢出使更是司馬遷筆下的一段佳話。

  子貢曾經擔任兩國的相,所以在齊國和魯國的地位很高,他在周遊各國的時候,各國國君紛紛找子貢出使到本國替他們分析敵情,子貢也用自己能言善辯的嘴,紛紛替國君分析各國的軍情與敵情,有些人不相信子貢所說的話,認為是子貢故弄玄虛,所以子貢在這種情況下善於變通,跟各個君主紛紛分析了敵情,讓各國的君主十分認可子貢。子貢不愧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外交家,因為自己很有交際能力,分析各國的敵情也很準確,所以出使各國能夠遊說成功。

  子貢能夠全面地掌握解當時的各國形式情況也能掌握各國的關係,又能分析並把握各國的君主心裡想的什麼,各個國家的實力,設計一個連環計,使一些國家按照子貢說的去做,所以司馬遷對子貢連連稱歎到,子貢一出使,利用自己的聰明和別的國家實力,短短的十年,使五個大國都發生了鉅變。

  子貢問友的故事

  朋友分為很多種,有的是生意場上的酒肉朋友,有些是見面打個招呼點個頭的朋友,有些是遇到事情會出手幫忙的真心朋友,有些是能夠替你擋刀的生死朋友,還有一種是轉從背後***刀見面還笑笑呵呵的損友。不知道大家都有什麼樣的朋友,或者說大家的交友原則是什麼。

  著名思想家孔子的門生子貢有一次問老師孔子交友的道理,孔子告訴他說,交朋友一定要在朋友有過失時幫助他向善,努力的引導他、幫助他。如果他實在不聽從、一意孤行時,就也不用和他多囉嗦了,因為他不是和你志同道合的。通過了解了子貢問友的典故,使我瞭解到了朋友一定要交益友,能幫助自己向好的方向去發展的,千萬不要結交一些專從背後插刀或者引導我們去做壞事的損友,他們不僅不能幫到你,反而會害了你。

  “近朱者則變赤,近墨者則變黑”。其實這句話是對的,身邊的朋友會影響到我們的行為,就像孟母三遷一樣,人們是要受各種環境和身邊的人影響的,所以大家要結識好的朋友,更多的去選擇、瞭解朋友,真心對待朋友。都說人以群分,所以我們一定要結交和自已志趣相投的朋友。

  通過子貢問友的典故也告訴我們,要多結善緣,結識一些好的朋友,而且要多聽從朋友意見,取其精華,在交朋友的這件事情上絕不能含糊馬虎,要結交善良的、積極的、向上的益友。

  孔子批評子貢的原因

  在眾多弟子中,子貢不光是一個學習好的學生,而且還十分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能言善辯,態度謙恭。並且他在管理錢財經商方面也十分拿手。按理說,這樣的學生是老師喜歡的典範,應該是讓學生們學習的好榜樣才對。但是子貢卻是一直不受喜歡,孔子經常批評他。

  子貢受到批評做的事情,其實也不算是錯事,甚至是好事,所以他還是挺倒黴的,不過這也是和孔子對他的態度有關係,現在就給大家講一下他做的事情。

  上面和大家交代了,子貢經商不錯,挺有錢的,他有一次自己掏錢贖回了個僕人被老師批評。那時候國家眾多,本國的人民會被賣到其他國家作僕人。於是魯國有一個規定,如果您在異國看到自己國家的人被賣,可以出錢贖回來,贖回來之後可以和魯國要相應的賠償,還可以獲得獎勵。這是一個執行了很長時間的規定了,很多人因此回到故國。子貢從國外贖回來眾多魯國子民,卻不要賠償,他覺得自己不需要賠償,只希望自己國家的人可以不再受累。

  這是一件好事吧,是大義,但是孔子聽說後卻罵他,說他禍害人。他認為本來按照規定,這是一件很小的善舉,而且行善事的人也不會因為贖回同胞而受到任何的損失,還會受到別人的誇讚,但是子貢的做法,讓以後贖回同胞的人再要賠償的時候就可能會受到大家的譏諷,子貢好心辦了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