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贖奴的故事

  春秋的時候,魯國有法律,只要是魯國的人碰到同胞在別的國家作為奴隸,可以出錢贖回來,而子貢曾經就贖回來了很多同胞。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子貢是孔子的門生,很有經濟頭腦,善於經營,所以特別有錢,子貢贖回來了很多同胞,但是卻不想要賠償,當著大家的面撕掉憑條,想要分擔國家的負擔,他這個做法,在很多人看來是很有義氣的,但是孔子聽說了之後卻大發雷霆,想要把子貢趕出去。

  孔子是這樣說的,子貢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你這樣會讓很多人不再贖回奴隸了,你有錢不想要賠償金,但是其他人沒有錢,他們如果要賠償金的話,別人就會和你對比看不起他們,也就破壞了法律。

  孔子覺得子貢這樣做把義氣給上升了一個高度,也就是說把道德標準升高了,即使有錢的人想要贖回同胞也要考慮一下是不是要撕掉憑條不要錢呢,可是撕掉自己就會失去這筆錢。如果不撕掉,肯定會被人說自己不夠慷慨,會受到鄙視。但是自己不出錢贖回僕人的話,就不會有這些麻煩和煩惱了。以後贖人的人就會更少了。

  孔子認為,這條法律是一個善意的法律,會讓願意做善事的人越來越多的,子貢的做法是把義氣和利益對立起來了,所以相反是惡行,讓很多人不能回到故鄉。

  子貢一出的故事

  齊國想要攻打魯國,孔子特別著急,畢竟魯國是他的故國啊,很多弟子都想要去遊說,孔子只讓子貢去了。

  子貢去見了想要攻打魯國的田常,他知道田常在齊國是不得寵的,就跟他說,你即使攻下了魯國也是沒有任何用處的,畢竟魯國太小了,你在齊國的地位不僅不會因此上升,而且還會有反作用,會讓那些跟齊國作對的人力量更加強大。所以不如攻打國力比較強大的吳國,即使你們失敗了,這樣你們國家反對你的人就不會再有兵力,齊王就只能依靠你了。田常覺得自己這樣出爾反爾不好,子貢就讓他等著,自己會遊說吳國,讓他們主動攻打齊國,於是田常就耐心等待。

  子貢就見了吳王,先誇他,然後讓他攻打齊國救魯國,但是吳王有顧慮,怕越國趁機打自己。子貢說會遊說越王幫助他,讓他沒有後顧之憂。子貢又告訴勾踐這件事,讓他報仇滅了吳國,吳國贏了會攻打晉國,自己會告訴晉國準備好。吳國就會輸,你就能滅吳國了,越王就去幫助吳國打齊國了。晉國也在子貢的告誡後做好了準備。吳王果然贏了之後打了晉國,兵敗了,越王馬上攻打吳國,吳國和越交戰輸了,又防守,被勾踐圍起來了,國滅了。這就是子貢一出使,導致五個國家都發生了鉅變的故事。

  孔子罵子貢的原因

  在春秋戰國時期,魯國漸漸強大了,但是很多的魯國人在別的國還在做苦力,魯國的人就提出規定了,如果誰在別的國發現魯國的人,請把他們贖回來,我們會給賠償和獎勵的。這條法律執行了很多年,讓很多在別國做苦力的人們都回到自己的家鄉了。

  後來子貢去別的國家時贖回了很多的魯國人,因為他是一個特別有錢的商人,所以在政府提出給予獎勵與補償的時候,子貢拒絕了,因為他寧願不要這筆錢財,希望留給自己的同胞。孔子知道這件事,就憤怒不已大罵子貢,孔子對子貢說,世上的任何事,不過就是義和利益,子貢的所作所為雖然讓他得到了讚揚,但是提高了大家對於義的要求。以後有人贖回自己的同胞,不僅沒有得到讚揚,還被嘲笑了,嘲笑他們為什麼不像子貢那樣淡漠名利,於是有人說,子貢把義和利對立了起來。

  從子貢做出這件事以後,很多人在異國看到落難做苦力的同胞,都假裝看不見,因為他們沒有子貢有錢,如果贖回自己的同胞,再送到自己國家的政府,要求給獎勵與補償的話,就會被人責怪,所以很多魯國人因為這個都不能回到自己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