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知識講座_少兒健康常識

  母親可以從兒童的生理、保健、秋冬季常見病的預防等方面的知識學習,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兒童健康知識講座,希望大家喜歡!

  兒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品質表現

  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目前尚無統一測量標準。根據我國青春期兒童的心理活動特點,他們達到心理健康應具備以下六個心理品質。

  一、智力發育正常

  正常智力指個體智力發展水平與其實際年齡相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之一。智商***IQ***在80分以上屬智力正常,智商低於70分屬智力落後,智力發展落後於實際年齡屬心理髮育異常,常伴有適應能力低下,是兒童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穩定的情緒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樂觀、滿意等積極情緒體驗方面佔優勢。儘管也會有悲哀、困惑、失敗、挫折等消極情緒出現,但不會持續長久,他們能夠適當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使之保持相對穩定。

  三、能正確認識自己

  對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價值,對自己感到滿意,並且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完善。對自己的優點能發揚光大,對自己的缺點也能充分認識,並能自覺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對未來充滿信心,在學習、工作等各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四、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心理健康的兒童少年,有積極、良好的人際關係。尊重理解他人,善於學習他人的長處補己之短,並能用友善、寬容的態度與別人相處。他們在別人面前能做到真誠坦率,從而容易得到別人的信任,並建立起融洽的人際關係。在集體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實,有朋友和知己。

  五、穩定、協調的個性

  人格亦稱個性,人格表現為一個人的整個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並能對自已進行客觀的評價,能對自己的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徵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調節。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徵是:相對穩定的情緒狀態,堅韌的毅力,靈活的應變能力,強烈的責任感和良好的自制力。

  六、熱愛生活

  健康的兒童應有的特質

  1、積極的心態

  心態是一種慣性思維,是一種習慣,可以改變。千萬別認為是事件影響了你的心態,要知道正是你的心態影響了你的發展。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但這種很小的差異卻往往造成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與失敗。

  2、學會微笑

  3、心理承受力***耐挫折能力***:當你覺得不公正時,告訴自己有時人生便是如此,媽媽告訴我,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會嚐到什麼味道

  4、心中有愛 心中有愛、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

  5、與人合作

  作為健康的兒童,如果沒有合作精神,就無法調動合作伙伴的積極性,無法形成向心力與凝聚力,團體就沒有成功的可能。

  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

  傳統觀念裡,總認為心理問題只會發生在成人身上,其實並不然。也許有人會問:難道兒童也會有心理問題嗎?很不幸地,答案是肯定的。

  一般而言,我們將兒童的心理問題分成一般性及特殊性二類。

  一般性的問題如:口吃、尿床、逃學、不吃飯、說謊、好動等;

  特殊性的問題如:自閉症、適應障礙、癲癇、兒童期精神分裂症等。

  也許你會說,你所碰到的問題不只這些。的確;孩子的問題並不只以上所提及的。然而我們列舉這些常見的心理疾病,並不是想對兒童的心理問題加以分類,而是想讓父母親瞭解孩子出現哪些行為時必須注意、甚至治療。

  自閉症

  典型自閉症的孩子,目光與言行都不與人接觸,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裡,而且脾氣異常強烈,他們同時會固執的愛聽某種旋律或某種玩具,甚至具有靈巧的動作及想法。日常生活中,他對「物」的興趣比對「人」來得高,有時甚至會把人的肢體當成物體來玩;玩的時候,常常會有一些重覆且節奏性的動作;對於喜歡的東西相當執著且一成不變。

  產生自閉症可能的原因有:遺傳、腦傷以及父母對子女冷漠的管教態度等。其治療方法,積極方面:應注意自己的管教態度、適時提供愛及關懷、並妥為設計適宜的學習環境。消極方面:則應給予行為治療,例如用***學習或社會性增強等方式來建立自閉症兒童的人際關係,飲食行為等

  過動兒

  活動量過大的孩子容易坐立不定、整天跑東跑西、爬上爬下、話多、手勢多、父母或老師往往非常討厭這種孩子,他們有時會認為這些孩子是故意搗蛋的。

  一般而言,這些孩子的特質有:。注意力難以集中……肌肉協調不良……缺乏抑制力,挫折容忍度偏低……情緒不穩易發怒……過度敏感。

  兒童過度好動的可能原因有三種:一是家庭壓力太大、二是輕微的腦部受損、另一種是天生就屬於活動型的孩子。

  治療可分成二部分,積極方面應儘量減低家庭壓力,懷孕時不要亂服成藥;消極方面則可使用鎮靜劑,降低孩子的活動量***但不宜長久服用***,在教學上則儘量安排消耗體力的或簡單的活動,並時時給予必要的增強。

  恐懼症

  兒童對鬼、神及不明物體的恐懼似乎是司空見慣,但是這種恐懼若持續不斷地存在著,則將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

  造成恐懼症的原因不外以下三種,其一是過去可怕的經驗所引起:如突來的巨響、朋友或兄弟的恫嚇等;其二,恐懼可能是焦慮的代替品;其三是社會學習而來。

  矯正上應儘量避免危言恫嚇;如果過度恐懼可以服用輕微鎮靜劑減低其恐懼程度,然後再使用系統敏感消除法除去其恐懼。

  自卑

  是一種性格缺陷,而一個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於兒童時代。無疑,自卑對兒童的心理健康將產生負面影響,更對一個人的身心兩方面的正常成長起消極作用。美國兒童心理治療專家霍夫曼指出:當家長的須關注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自卑心理,一旦發現,應儘早幫助克服和糾正,以避免隨年齡的增長最終形成自卑性格。

  霍夫曼還認為,自卑兒童往往會表現出如下早期徵兆:

  常年情緒低落,如果孩子常常無緣無故地鬱鬱寡歡,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的前期表現。

  過度怕羞

  兒童,特別是女童略有怕羞純屬正常,但如怕羞過度***包括從來不敢面對小朋友唱歌,從來不願拋頭露面,從來不敢接觸生人等等***,則可能內心深處隱含有強烈的自卑情緒。

  拒絕交朋結友

  一般來說,正常兒童都喜歡與同齡人交往,並十分看重友誼,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絕大多數對交朋結友或興趣索然,或視為"洪水猛獸”。

  難以集中注意力

  自卑感強的兒童在學習或做遊戲時往往難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時間地集中注意力。這是因為"揮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經常疑神疑鬼

  自卑兒童對家長、教師、小夥伴對自己的評論往往十分敏感,特別是對別人的批評,更是感到難以接受,甚至耿耿於懷。長此下去,他們還可能發展到"疑神疑鬼”的地步,總無中生有地懷疑他人不喜歡或者怪自己。

  過分追求表揚

  自卑兒童儘管自感"低人一等”,但往往又會反常地比正常孩子更追求家長和教師的表揚,而且可能採用不誠實、不適當的方式,如弄虛作假、考試作弊等。


兒童健康知識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