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伏天時間

  伏天乃四季中陽氣鼎盛之際,在熱浪的襲擊下,人體產熱增加,散熱減少,一些體溫調節功能較差的人,在高溫環境中很容易中暑。三伏天要到了,你知道今年三伏天的時間嗎?下面,小編來為你介紹。

  1、2016年三伏天的時間

  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2016年三伏天具體時間

  2016年7月17日~2016年7月26日 為初伏 10 天

  2016年7月27日~2016年8月15日 為中伏 20 天

  2016年8月16日~2016年8月25日 為末伏 10 天

  2、三伏天介紹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溼、燥、火”***中的暑邪。所謂的“伏天”,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文言講,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溼、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裡暑邪會逐漸的深伏於體內,而不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傷肺氣,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發熱等疾病。而進入冬季以後,這些病會反覆發作,“……秋為痃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黃帝內經明確指出要“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調房裡。冷飲不但消不了暑氣,反而會傷了脾胃。要知道茶是解暑的最佳飲品。一杯熱茶喝下去雖會出一些汗,但隨之而來的是一陣陣的清涼。凡事不能只看眼前,眼光放遠些。

  3、三伏天日期計算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

  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曆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後,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個庚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初伏***;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進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但是還沒過立秋,再過十天***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進入了第三伏,。這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有時是二十天***,是最熱的。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1世紀心演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 MOD 10***GR庚日、D偶數年1單數年6、Y年、[ ]取整、MOD取餘***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於7時減1小於8時加9***2096年例外減1***,比如2006年GR = ***1 - [6/4]*** MOD 10 = 0 ***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

  4、三伏天做艾灸

  三伏天“艾灸”,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機,三伏天“艾灸”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它是依據中醫學“天人相應”、“冬病夏治”、“春夏養陽”等理論,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人們體內陽氣最盛的時機,應用具有溫經散寒補虛助陽的艾灸,通過對經絡腧穴的溫熱刺激,通過灸療令陽氣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的氣血直達病處,標本兼治。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祛寒逐溼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溼與類風溼性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腿痛、凍瘡、手足發涼、和女子宮寒、以及脾胃虛寒。

  2016年三伏灸艾灸時間推薦

  引伏灸:6月21日~7月16日

  初伏灸: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灸: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灸:8月16日~8月25日

  末伏加強灸:8月26日~9月4日

  三伏天